“特色引领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

2012-09-04 08:45井新宇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课程体系校企

马 青,井新宇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05)

“特色引领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

马 青,井新宇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江苏 江阴 214405)

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引领型”专业建设目标,提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的三大特色:学校与企业“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带头人”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改革.

特色引领;专业建设;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教学改革

所谓“特色引领型”专业建设就是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政教产研“多主体”专业建设、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双证书”制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使专业建设特色突出,社会声誉好,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深受社会欢迎,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能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1 构建学校与企业“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两个主体,在校企双向运行过程中,只有做到紧密型的互动协作,才能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1.1 确立校企“双向运行双主体合作”的基本框架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两个主体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实施计划,保证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而保证培养的人才是受企业欢迎的.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1.2 构建“双主体合作”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校企两个主体共同进行职业岗位分析,归纳整理岗位的职业能力,提炼出典型工作和典型案例,按工作的任务和能力进行分解,层层递进地排序,构建以职业素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典型工作和典型案例分布在认知与基础、系统与创新和企业现场训练三个平台中,实现从工作任务到学习领域的转变,进而实现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变.

1.3 深化“双主体合作”的课程改革

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上,着力进行基于工程项目的工作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两个主体共同制订课程的标准、教材的编写、确立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行主体负责制,认知与基础、系统与创新的课程开发由学院主体负责,企业主体参与;企业现场训练由企业主体负责,学院主体参与.

1.4 完善“双主体合作”顶岗实践工作

在教学实施上,校内以学院为主导,企业主体参与,实施认知与基础教学、系统与创新训练的教学,学院教学模拟企业情境,重要的是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开发大量适合典型工作和典型案例的模拟实训装置用于教学;校外以企业为主导,学院主体参与,按典型工作和任务,在企业实际岗位安排实习,提升学生岗位的综合能力,由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顶岗实习.

1.5 建设并不断完善“双主体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在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上,积极建设并优化校内教学实践资源,如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自行研发制作了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装置250余套,PLC实验实训装置65套,PLC系统工程实训装置5套,600余套(块)单片机实验板以及大批电子设计、安装与调试装置等.能较好地满足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在充分利用好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先后与长电科技、兴澄特钢、富仁电气、浚鑫科技、润达光伏、远景能源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引入国际合作的认证体系,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建设实验室,涉及的课程和技术由合作机构进行培训,专业老师担当主讲.校企合作迈向了专门化和国际化.

在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鉴定上,认知与基础教学由学校主体负责评价,系统与创新和企业现场训练均由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合作评价.

2 推动“双带头人”教学团队和课程建设

2.1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

工作过程导向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实质性落实就业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创新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工学结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根本保障.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以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以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课程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课程的实施原则.这是一种以“三个一致”为特征的课程组织模式,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

2.2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

1) 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体系.通过学校和企业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产品研发的合作中,提炼出典型工作和典型案例,结合企业典型设备系统的构成,分析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剖析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设计“一个平台、三个核心、两种能力”的课程体系,即:一个职业基础课程群平台、三个工作过程的职业核心课程,培养过硬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和良好的人品与开拓技能.工作过程化的课程开发结构如图2所示.

2) 以职业基础平台课程群和职业方向核心课程为重点,推动“双带头人”的教学团队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职业基础平台课程群:“三电”(即:电路、模电和数电)和“3C”(即:MCU基础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和PLC基础)及其教学团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通过建设3个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及其教学团队,包括“PLC系统工程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调速技术应用”和“高级维修电工”,来推动特色专业建设.教学团队负责人由特色专业负责人、系教学主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和企业技术开发负责人等组成.课程的教学实施从项目或工程的认知与基础→系统与创新→现场训练的层次递进进行.

3) 把课程体系建设的设计转化为课程内涵建设的实践活动,实现了“三个转换”.转换一:从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的转换.按照从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到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并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逆向归纳形成由复杂到简单的三个层次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二: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按照从低端简单的典型工作任务到高端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顺向分析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任务加工、分解与实施(即:认知与基础、系统与创新和现场训练).转换三: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换.划分学习领域的内容,构成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真实地进入学习.

2.3 以“实践-能力-素质”引领,实施“双证书”制度

课程和教学体系从学科系统到职业和工作过程系统过渡,即企业上岗职业素质要求.为使学生具有相应的上岗能力,体验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建立了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实施了“双证”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将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考试中电子线路的装配与调试的知识、技能等要求贯穿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放在与电机及电气控制、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自动控制原理及系统等课程的衔接上,确保学生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正确性用与判别电子器件好,生产现场实际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电路和外围电路的分析、故障分析.

3 结论

1) 实现“双向运行,五维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院与企业双向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合作运行机制,把“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训”、“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与实训中心的校企共建”、“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化”五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实现学院和社会企业合作培养具有高技能潜质的人才的目的.

2) “工作过程导向”的“核心能力一体化”思路,重新整体规划专业课程体系与“三个平台”的实践条件建设,深化了教学改革,探索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路.

[1]姬兴华. 高职教育办学“特色”与“质量”辨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09(1):92-93.

[2]姜大源.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 [J]. 中国高教研究,2009(4):70-74.

[3]陈泽龙,罗海丰. 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J]. 教育导刊,2008(8):42-44.

[4]姜大源.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哲学思考[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3-6.

“Featured Guide”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Electric Automation Technology

MA Qing,JING Xin-yu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Jiangyin Professional College,Jiangyin214405,China)

Combined “feature guide”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oals of electric automation in our school thre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re put forward of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schools and businesses“bi-directional running,two main cooper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l,“The two leaders”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The project guide,a task-driven”and“seven-stage”method of teaching.

feature guide;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bi-drectional running;two main cooperation;teaching reform

G718.5

A

1008-5475(2012)03-0076-03

2012-03-12;

2012-04-22

马 青(1971-),女,江苏靖江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控制工程研究.

(责任编辑: 李 平)

猜你喜欢
高技能课程体系校企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