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望V3企业架构平台系列介绍之三
——建设自适应和自成长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2012-09-07 01:06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2年16期
关键词:软件信息化能力

在本篇中,我们将围绕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这个主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话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分为四大方面的建设:硬件及网络建设、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应用软件建设、信息化能力建设。

硬件及网络建设是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是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条件。软件基础设施建设是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器软件等软件运行所需的基础环境建设。应用软件建设是企业综合管理的数字化体现,是企业员工参与信息化的主要途径。信息化能力建设是指企业内部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综合能力,包括软硬件应用人员素质、信息化资源投入能力等等。在这里跟大家交流的是应用软件建设范畴的内容。

集团企业大部分是跨区域运作、跨业务领域合作的综合性企业,有些企业甚至具有跨国经营的业务,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包括:异构系统集成、业务随需应变、多组织架构体系、统一身份认证、整体性能与安全、实施和运营效率、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国际化要求等等。

许多问题已经困扰企业多年,国际和国内的众多公司根据自身业务产品特点,先后推出了大量帮助企业解决部分问题的方案,大部分是站在软件公司自身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考虑的,真正站在企业用户角度进行整体架构设计的并不多见,有些仅停留在理念和概念上,有些流于形式而不实用,有些盲目抄袭国外模式和复制国际标准而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信息化建设环境和建设模式,随着企业业务的提升和扩展,对信息化的要求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传统的行业软件公司往往以符合自身业务发展方向的某一个或某一类业务应用为基础来帮助企业建设信息化,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以偏盖全,过度强调某个业务系统的能力和作用。造成这样的因素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企业的综合管理业务非常多,一家软件公司很难做到所有业务领域应用软件的强专业性。

有些公司的软件“财务管理业务强”,有些公司的软件“项目管理业务强”,有些公司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强”,有些公司的软件“协同办公的能力强”,而有些公司的软件只在某个业务领域的部分业务做得好(比如 :进度、预算、成本),其他业务却很一般。

无论从哪个业务角度出发开展信息化建设,都是站在不同的管理层面和业务应用层面来管理企业的不同方式方法,而这些远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部需求。企业的信息中心需要站在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高度来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软件公司也需要站在行业的高度来帮助企业建设信息化,兼顾企业多个不同业务领域同时管控和发展的需要。

不同业务领域的管控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如何兼顾而又不“过分夸大”单一业务应用软件领域的作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软件公司自身的局限性,导致某一家软件公司仅仅只能在企业的某一类业务应用领域上发挥作用,单凭1-2家大型软件公司的能力是难以承担起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重担的。信息中心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备“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能力”至关重要,怎样才能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突破小部分软件公司的局限?如何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风险?不同信息化能力的企业,如何发挥信息中心的作用?诸多问题非常现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

要“适度、灵活、快速、有效”的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一个“工具”,一个能够被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人员快速掌握的“工具”。这个“工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提供方便的手段帮助我们解决;在企业发展时能够适应各种变化,自由伸缩匹配;它能使信息化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继承和回报;能够最大化地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来帮助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我们把这个“工具”称作“能够自适应和自成长的信息化平台”。

自适应和自成长型信息化平台的特点

软件基础设施建设中除了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软件等基础专业领域软件外,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信息化基础平台”,它是应用软件建设能够得以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实基础。什么样的平台才具有 “自适应和自成长”能力?它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以下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

1.具有开展信息化建设必须的基本功能,如:新业务系统开发、异构系统集成、统一身份认证、性能和安全性保障等。

2018年11月18日-19日,中国少年先锋队合肥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合肥少代会”)绽放出冬日里最美丽的色彩,而这抹鲜艳的色彩中有一支特殊的“新闻队伍”——他们是《少年博览》在全市范围内选拔的24名热爱新闻写作的红领巾小记者。

2.具有帮助企业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的能力,打造牢固的信息化基础。

3.在出现新业务需求或者现有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通过平台自身提供的“功能机制”,企业IT人员能够针对大部分的需求变化快速配置响应,而不需要什么事都找软件公司“编码开发”解决。

4.提供的是应用软件的“基础设施”,能够支持多样性业务的良好运行,而不是仅仅限制在1-2个业务领域上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5.除了提供基础性平台外,还需要提供配套的支撑体系,培养并帮助“企业信息化能力”的提高,培训和增强企业开展信息化“自主”建设的能力。

6.能够支持企业信息化的多种建设模式,帮助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专业化IT外包服务体系,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和调度社会资源,共同做好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V平台打造的自适应和自成长体系

同望V3企业架构平台(以下简称V平台),在国内外十数年一线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主流成熟技术,创新了平台的架构和设计模式,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款“自适应和自成长”型的基础战略性平台。它从软件行业产业链建设的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建设了一个“以企业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摈弃了传统的“以技术开发人员为中心”的软件开发体系,能够真正做到“随需应变”,让企业真正掌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权。

传统的“以技术开发人员为中心”的软件开发体系曾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随着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提高,这种模式明显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能够很好的支撑“随需应变”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企业在使用了V平台后,除了能够从整体上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外,还可以获得如下帮助:

2.可以独立主导信息化建设,极大的降低信息化应用软件建设成本。

3.平台支持“边配置、边试用、边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模式,新业务系统的上线风险得到极大降低。

4.一家再大的软件公司也无法提供“专业且实时响应的独家服务”,V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建立适合自己的四化建设模式——“专业化+本土化+本地化+网络化”相结合的信息化协作建设模式,避免由于采用某一家软件公司业务系统带来的不必要风险。

5.让信息化建设从以前的“被动选择式的固化产品集成”变成“企业主导式的量身定做式服务”。

6.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逐渐组建自己的“零编码水平开发配置团队”,信息化系统建设不再总是依赖软件公司。“零编码水平开发配置团队,不需要掌握技术编程语言,基本要求包括:①会基本的数据库知识②具有使用Office的基础③学会V平台的配置方法。

7.可以建立学习型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利用V平台可以配置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多种综合性应用软件(如 :项目管理系统、造价管理系统、ERP、财务管理系统、OA、邮件系统、网站等等),通过对兄弟软件系统的快速“复制”,并结合自身需求加以改造,可以更加快速的建立起适合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应用软件体系。

V平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同时期的支持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同时期,对信息化平台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针对不同时期的信息化建设需求,V平台提供了开展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自适应和自成长”能力,但是并没有要求企业必须开展整体信息化建设。跟普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一样,V平台同样可以用于某个单一系统的应用。

是否用于企业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完全取决于用户自己的业务应用范围和推进的节奏与模式。

V平台帮助企业打造“以企业为中心”的坚实信息化服务外包体系,让企业真正拥有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权。

V平台通过“零编码”配置的方式,将原来本应属于企业自己的“软件资产”从软件公司手中“获得”。同时,V平台将原来只能由软件公司技术编码人员使用的“技术代码”,以非技术编码人员就能维护的方式呈现在企业IT人员面前,让企业能够更加灵活的支配这些被传统软件公司“封闭并固化”的属于企业自己的“软件资产”。

V平台给行业带来的变革

V平台给行业带来的变革主要有:

1.革新了软件的开发实施模式,极大的缩短了新产品的研发成熟周期,降低了新产品研发风险。响应需求变化更加及时,提高了产品实施效率。

2.突破了软件开发的技术瓶颈,让各类人员都能够各尽所能,降低了软件开发维护的综合成本。

3.建设了一条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公路,参与信息化建设人员的技术门槛得到极大降低,为全员参与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4.提高了产品质量,统一了业务基础模型,提供了大量应用级复用成果,提高了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质量。

5.解放了大量生产力,让技术人员从低级重复代码的编写负重中得到解放,从而可以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创新中去。同时,为各类人员提供了极具向心力的事业平台。为个人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提供了基础工具。

V平台带来的行业变革绝不是纸上谈兵,软件开发不再是软件公司和技术编码人员特有的能力。借助V平台,企业可以用比传统模式低廉数倍的成本获得应用软件,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资源帮助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使用V平台后,企业更多需要的是专业化的服务和支撑体系,对软件公司的专业能力要求将会越来越高,传统型软件公司想要在这场行业变革中赢得生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服务能力,从“软件销售”转向“专业化服务”。

星星之火已经开始燎原,期待着更多的国内有志企业和个人投入到这场变革大军中来,让我们坚定的朝着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共同努力,实现国人长久期待的梦想。通过基干理论体系及平台体系的建设和推广,优化软件产业结构,建立应用软件行业的主导地位,打造能够完全独立自主的国产化应用软件体系。

猜你喜欢
软件信息化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禅宗软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软件对对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