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2-09-08 03:58高淑红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针灸针刺障碍

黄 梅,高淑红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07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73)

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减少患者对镇静催眠药的依赖性和耐药性,我科在对针刺组进行针刺治疗未服用任何镇静安眠药,对照组临睡前常规给予艾司唑仑片2粒,并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两组治疗后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皆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效果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84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均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四病区2011年8月~2010年10月住院病例,经CT或MRI确诊脑梗死,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

将84例患者预先用统计软件SPSS 13.0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针刺组各42例。入组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方案,特别是针刺组要充分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不配合者不纳入本次研究,两组都签下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为初次发病;②发病时间不超过15天;③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无明显语言理解和表达障碍;④既往无睡眠障碍,现患者诉入睡困难或易醒、醒后难以入睡,客观入睡困难(30 min以上),实际睡眠时间减少(少于6 h),易醒(夜醒2次或2次以上,或每夜觉醒时间超过30 min);⑤经辅助检查及临床测试无其他心因性因素及疾患[2]。

1.3 排除标准

①多次发病;②发病时间超过15天;③神志不清,有意识障碍、语言理解困难或表达困难;④既往发病前有睡眠障碍;⑤病情不稳定或兼有其他重症疾患。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临睡前口服2 mg艾司唑仑,根据患者睡眠情况每周服用4~7次。

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主穴:百会、四神聪、神门、印堂、安眠、照海、申脉。操作方法: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用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1 min,照海用提插捻转补法操作1 min,申脉用提插捻转泻法操作1 min。配穴:肝火扰心加行间、侠溪;痰热内扰加丰隆、内庭;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心肾不交加心俞、肾腧;心胆气虚加心俞、胆俞;脾胃不和加公孙、足三里。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1 min。日1次,下午3点至4点针刺治疗,得气后留针30 min,每周针刺6日,两周为一疗程。

另外,两组确保睡眠环境的合理化、同步化,要给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睡眠环境。病房内的温度适宜,床铺保持干燥,枕头柔软,高度适中,有助睡眠。提前告知患者熄灯时间并在晚上11点统一熄室内灯,可保留床头灯,尽量减少病房陪护人员的走动声和医务人员的走动声、治疗仪器的机械声,将噪声降至最低。对长期卧床患者应约束白天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睡眠习惯倒错。

3 疗效观察

3.1 睡眠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3]。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经历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至3 h以上,睡眠深沉加深;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表1 治疗3天后的结果

表2 治疗2周后的结果

表1、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针灸治疗中风后睡眠障碍的疗效十分理想(P均<0.05),治疗后3天的数据显示针灸起效快,能及时解决患者的睡眠障碍,治疗后第2周的数据显示针灸长期疗效可靠、安全、稳定。

3 讨论

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资料表明脑卒中患者大约有98%伴有失眠和睡眠结构紊乱[4]。睡眠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是集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其生理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5]。脑卒中后发生失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神经功能康复治疗,而且会加重脑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症状,甚至诱发脑梗死或脑出血的复发[6]。但相比于其他并发症,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往往不被重视,多数以短期的镇静安神药对症治疗为主,而此类药物易引起过度镇静、中毒、耐受、成瘾等副作用,可能会掩盖原发病精神症状,不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给医疗工作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增加了难度。

中医认为失眠症的病因是阴阳失调、阳不入阴。《灵枢·口问》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治则为调整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历和精气乃绝”。白天阳长阴消,阴气内守而阳气外用,人可精力充沛而日常活动,夜晚阴长阳消,阳入于阴即可入眠休息。如此昼作夜息,才能使人体的阴阳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所以睡眠障碍的治疗必须以引阳入阴为主,针灸治疗的机理也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安神利眠。针灸治疗睡眠障碍的效果良好,尤其是下午或晚上行针,可顺应阴长阳消的规律,效果更佳。其中百会是督脉经穴,位于巅顶三阳五会 ,是督脉“如络于脑”的头部取穴,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也位于脑部,“脑为元神之府”,两穴配合可调理脑神、宁心安眠。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是治疗失眠的经验穴。跷脉理论是针灸治疗中的一大特点,八脉交会穴中申脉通于阳跷,照海通于阴跷,根据失眠的病因,泻申脉补照海,调理阴阳使其达到阴平阳秘,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治疗原则。

本研究着重于中风后睡眠障碍,针灸治疗是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治疗的首选治疗,临床上效果显著,中风后睡眠障碍患者是在针刺治疗肢体功能障碍同时针刺治疗其并发症睡眠障碍,有着方便有利的治疗条件,针刺穴位也易于临床医师操作,并发症的治疗与原发病的治疗是同步进行的,有相辅相成之功效,可进一步研究探讨。

[1] 高红,陈静.失眠的诊断及治疗[J].黑龙江医学,2003(1):28-29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0-23

[4] 周际.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4):173 -174

[5] 万琪.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64-69

[6] 王晓东,王爱霞.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8):103 -104

猜你喜欢
针灸针刺障碍
清明的雨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跟踪导练(四)2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家庭教育过于执着是孩子成长的障碍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