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犬现场追踪的影响因素及对应措施

2012-09-08 04:50秦云峰陈特礼卢永明
中国工作犬业 2012年10期
关键词:嗅源迹线案发现场

秦云峰 陈特礼 卢永明

警犬现场追踪的影响因素及对应措施

秦云峰 陈特礼 卢永明

气味的提取与保存是警犬追踪的前提

在现场寻找、发现并确认嗅源,是正确使用警犬进行追踪的先决条件,而这些可供使用的嗅源气味又主要是人体气味或者与犯罪有关的某些特定的气味。由于气味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会不停地进行布朗运动而使气味容易散发,同时又容易被其他气味掩盖而遭受污染失去价值。因此,对有价值嗅源的提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犯罪嫌疑人在现场的活动情况,从各种气味载体中,根据气味散发、转移、消失和被覆盖、污染的特点,可以发现可供使用的嗅源。发现有价值的嗅源后应及时予以提取,本着多发现、多提取的原则,全面细致地提取嗅源。同时,对已经发现的嗅源,应迅速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因延误时间而降低使用价值;对于分布较为零散的遗留气味,应做出醒目的标记,选择最合适的一处作为嗅源。此外,单处的嗅源也要用粉笔或者石膏粉作出明显的标记,必要时用干净、无异味的器皿遮盖。对于同一种嗅源,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提取方法,以达到最佳提取使用效果。如足迹带土提取时往往和感染的纱布一起存放;直接感染、擦蹭感染和热薰蒸感染也需要同时运用。因而,在警犬追踪的过程中,嗅源准确有效地提取,对充分发挥警犬嗅觉作业有着重要影响。

在许多案发现场中,由于外部或是内部的各种原因限制,对已经发现并提取的嗅源,不能够立即投入使用。因而,妥善保存嗅源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嗅源保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密闭保存,与外界环境隔离。保存前须认真检查嗅源,看其是否符合密闭保存的要求,尽量采取干燥、剪裁等相应的处理之后再进行保存,确保将每个嗅源登记造册、对号入座,并将其对应的案件性质、发案时间、地点、受害人姓名、性别以及嗅源的名称明确记载在册。总的来说,嗅源的保存在于保持嗅源的可用性,保证其可靠性,从而为警犬的追踪提供必要的前提。

警犬追踪中的诸多影响因素

案发现场环境一般都比较复杂,通过付予警犬嗅源,让其对犯罪嫌疑人遗留的气味产生条件反射,是警犬追踪的重要基础能力。建立起警犬对犯罪嫌疑人人体气味的联系,培养警犬对人体气味的分化是当务之急。但是,警犬在追踪中,对“气味”的准确分化会受到自身和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降低工作性能。

生理特性的影响

警犬的嗅觉具有其特有的生理特性,这一生物特性决定了警犬的嗅觉对不同的气味分子具有不同的灵敏度。通常情况下,警犬对动物性的气味敏感度要高于对非动物性的物质气味敏感度。但是,警犬具有很强的生理适应性。气味分子对嗅觉的作用时间长就会引起嗅觉的暂时缺失,出现对气味的“钝化”,可能出现警犬追踪迹线气味的“脱线”现象。

气候条件的影响

在现场,风向和力度会影响到气味的传递和改变迹线气味的位置,也会迅速减小气味的浓度,甚至会使微小的迹线气味消失;在迹线左右的旁风也会影响和改变迹线气味的位置,导致警犬在追踪过程中出现晃线或脱线现象。同时,风向也会造成案发现场需要鉴别物品气味的混杂,影响警犬对某一特定物品气味的准确认定。在经过风吹、日晒、自然散发后,遗留在地面上的气味变得淡薄、陈旧,警犬一开始追踪时,有可能不产生兴奋性反应;追踪过程中呈现“犬不感受气味”,缺乏低头和向下嗅认以及沿迹线追寻的积极性。此外,雨雪天气对警犬追踪也会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间断的毛毛细雨能湿润土地,对保留迹线气味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雨就会把迹线气味冲刷干净。雪地上的迹线气味不易挥发,能较长地保留迹线气味,但是当冰雪融化时,气味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是全部消失。同时,风向也能给警犬的追踪行动带来便利。例如警犬在逆风追踪犯罪现场遗留的气味时,可以借助逆风传播的气味,迅速发现隐蔽在上风处的物证或者犯罪嫌疑人,更快捷地完成追踪任务。

气温的升高也会对警犬的气味鉴别能力造成影响。通常情况下,当气温上升到30℃时,警犬会表现呼吸加快,兴奋性降低,嗅分析机能减退,导致警犬的神经系统及机体很快产生疲劳。湿度对气味的区分也有一定影响,适宜湿度(通常是26%~56%)可以延长气味的蒸发时间,能较长时间保留气味,有利于警犬追踪迹线气味的区分和联系;但是湿度过高,附着气味的载体容易发生霉变,影响气味,使得警犬无法准确地区分气味,进而影响到警犬追踪迹线气味。

时间条件的影响

通常来看,是以1小时、2小时、3小时为计算基点。迹线气味在比较清静的环境内遗留时间在1小时之内的,称之为“热线”,能够更好地提取案发现场有价值的嗅源,用于警犬的追踪搜索工作,降低追踪过程中晃线或脱线的可能性。迹线遗留气味的时间在1小时以上、3小时以内的,称之为“温线”,其提取气味的难度和警犬追踪的难度较前者都相应提高,加之在案发现场提取嗅源的遗留气味不够浓厚,导致警犬在追踪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性气味的干扰。迹线遗留气味超过3小时的,称之为“冷线”,其遗留的气味基本上挥发殆尽,警犬追踪也将变得异常困难。

地质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硬质地面由于地质坚硬,又容易受自然条件和其它客观情况的影响,迹线遗留的气味不容易附着,致使警犬追踪的气味联系不强,且保留时间比较短,容易遭到破坏。警犬在这样地质条件下作业时,对气味的区分难度加大,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性气味的干扰,甚至对警犬的嗅觉都会有严重的损害;在草地和其它植被较好的地面上,由于土质潮湿松软,迹线气味容易附着和被吸收,受风和日光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也会较小。警犬对此界面的气味易产生较强的气味联系,对气味区分的能力准确率较高,能较好地联系和分化追踪迹线上的气味;砂土、石子地面虽然也能吸收气味,但是因为地质干燥松散,气味容易挥发,不易警犬对复杂气味的分化,导致警犬追踪的效能降低。

其它外界条件的影响

迹线气味构成对警犬气味分化以及警犬追踪气味联系有着重要影响。通常情况下,迹线气味都有着人体气味、“界面”气味、其它杂质气味,这些气味混合和组成的比例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迹线气味又会随着时间、温度、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迹线时间越短,人体气味越大,其所占的气味比例就越大,反之则相反;温度越高人体气味的散发和变质过程就越快,反之则慢;同样,不同的地理环境走出的迹线也会有不同的气味构成比例。这些因素都影响着警犬在迹线追踪上对气味的区分和联系,对警犬追踪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强化警犬追踪的措施

为了克服警犬在追踪过程中所出现的生理特性,需要训导员在平常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延长和缩短追踪距离,提高警犬的追踪能力。一方面提高锻炼警犬追踪的体力、连续嗅闻与嗅源相一致的气味,培养和巩固嗅认一致性能力;建立起其在追踪过程中,记住和确认“熟悉”气味一致性的能力。另一方面,适时地进行缩短追踪距离的训练,保持和提高警犬对持续追踪的兴奋性。要长短结合,因犬制宜,做到使用不停,训练不止,不断提高警犬追踪的体力和连续嗅闻的能力。

外界气候的影响也会加大警犬追踪的难度。为了尽量克服案发现场复杂多变的气候环境,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恶劣气候环境变化的训练。许多案发现场,都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得以发现。案发现场可能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或者自然散发,而使得遗留在现场地面的气味变得淡薄、陈旧;因而,给警犬的追踪带来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在平时的追踪训练中,加强诱惑性气味的干扰训练,初期由迹线气味大,诱惑性气味小,逐步过渡到迹线气味小,诱惑性气味大,增强犬嗅闻小气味的能力。同时,布设一定延时的迹线进行追踪训练,运用鼓励、诱导的方法去训练警犬,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其追踪的耐力,使其在付予嗅源后,能持续不断地在迹线上积极作业,最终找到并发现目标物。最后,应根据训练结果的好坏,适时地给予其奖励,强化由此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

警犬追踪中所面临的其他困难,不能凭着主观臆断去训练,而应该因犬制宜,因地制宜。根据警犬刺激与反应的因果规律,训导员通过平常的训练观察警犬在追踪过程中的初次表情并记录其反应,同时根据警犬神经系统反射活动的规律,形成条件反射的原理,对警犬采用多种条件刺激,这对以后警犬条件反射是否规范和正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硬质地面、草地还是砂土地面,在抓好各种追踪的第一次运用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好警犬对嗅认迹线气味以及干扰性气味的各种表情反应。同时,训导员还要密切观察警犬追踪时的细微动作和反应,力争把握好警犬在迹线追踪中的第一次反应(表情)。如果第一反应(表情)没有发现,而是在第二或者第三次反应才发现,才给予强化、肯定,那么警犬很有可能在案发现场追踪迹线气味时,出现第一次碰到迹线气味不反应,而是回头再碰到时才反应,这样势必会影响或延误最佳的追踪效果。

训导员在平常训练警犬时,应充分考虑内外在因素,综合犬的生理特性和实时的训练结果,针对警犬制作适合的训练方案,为警犬迹线追踪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复杂多样的案发现场环境下,正确的发挥警犬追踪的能力,一举将犯罪分子擒获或搜寻到赃物。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530000)

(本文图片由王林提供)

(编辑:颜 勤)

猜你喜欢
嗅源迹线案发现场
弧齿锥齿轮齿面接触区迹线视觉图像跟踪技术
浅谈追踪犬嗅嗅源不充分和把线不稳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浅谈追踪犬在实战训练中的能力培养
现场的疑点
警犬搜索物证训练的程序和方法研究
基于无人机技术对案发现场重建研究
嗅源气味吸附采集动力形式比较研究
光从哪里来
寻血猎犬复合迹线气味追踪训练
浅谈硬质地面追踪训练初期的奖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