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细鳞鲑较高温度下仔稚鱼培育

2012-09-11 10:02杨小刚王
陕西水利 2012年1期
关键词:细鳞稚鱼仔鱼

杨小刚王 丰 陈 黎

(1.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86;2.石头河水库水产站 陕西 眉县 712311)

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cdei)、鲑亚科(Salmoninae)、细鳞鲑属(Brachymystax)。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属濒危物种。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育对其种群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该鱼的人工繁育已获得初步成功[1],但还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仔鱼开口和驯化到稚鱼培育这一早期环节。仔鱼开口与其自身的摄食类型密切相关,因为饵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性往往会影响到仔鱼的生长和存活,对其后期驯化和摄食效率也会产生重要影响[2]。

为了进一步摸索出秦岭细鳞鲑一整套人工养殖、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达到人工养殖增殖目的,本研究对秦岭细鳞鲑的仔稚鱼培育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受精卵来源

亲本取自石头河水库管理局水产站1号和2号池内,通过人工采卵受精获得受精卵。

1.2 实验条件

仔稚鱼培育是在石头河水库管理局水产站进行。海拔680m,溶氧8mg/L,pH值6.8,实验水温9℃~14℃,在孵化室内进行。水电均可自由控制,满足受精卵孵化及仔稚鱼培育要求。

1.3 实验方法

受精卵在室内孵化槽中进行集中孵化。待孵化到发眼期,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均匀分配到4组孵化槽中进行后续孵化培育,其中3组(每组分2个平行总共6个孵化槽)用作实验,1组备用。待仔鱼发育至上浮后,开始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活饵与人工配合饵料交替、全活饵进行开口驯化,待驯化,待发育至70%仔鱼由黑背银腹变为通体土黄色后,全部换用人工配合饵料进行驯养,全程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孵化结果

在pH值为6.8,溶氧为8mg/L的条件下,受精卵在9℃~14℃水温时发育至发眼、出膜、卵黄囊消失,所经历时间及所需积温见表1;受精卵在7℃~11℃水温时的发育结果见表2。

由表1和表2可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受精卵发育至各期所需积温基本相同,9℃~14℃发育至卵黄囊消失所需积温略少于7℃~11℃发育至卵黄囊消失所需积温。这是由于秦岭细鳞鲑的适宜孵化温度为9℃~11℃,表1中受精卵前期都处于最适发育温度,发育速度较快,后期发育加速度逐渐显现出来;而表2中受精卵前期发育温度不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发育较缓慢,后期发育处于最适温度范围,发育开始慢慢加快,故较表1所需积温略高。表1与表2中的成活率在发眼期基本相同,而发育到出膜后表1的成活率低于表2,这是由于在较高温度下,受精卵积温较快,发育速度也较快,从发眼至出膜阶段水温已经升至12℃~13℃,完全处于较不利的水温条件下发育,而发育速度较快又导致体质、抗病力弱于表2,故成活率低于表2。

2.2 仔稚鱼管理

孵化后的仔鱼仍然在孵化槽中培育。进水口加滤网过滤杂质,孵化槽上加盖深色遮阳板,严格控制光照。待仔鱼完全上浮后开始投喂饵料,每日做好孵化槽清底工作,并清理进水口的杂物保证水流通畅。仔鱼发育到卵黄囊消失后体长约为2cm,将遮阳板更换成遮阳网,每日给予少量光照,全程避免阳光直射。

仔鱼出膜后堆积在一起,容易发生缺氧和感染。首先,用干净的羽毛将鱼苗轻轻拨开分匀,防止堆积缺氧;其次,经常检查进出水口是否通畅,将流量控制在0.05m3/s,保证溶氧;每3天用NaCl浸泡鱼苗5min~10min进行杀菌消毒,每周用聚维酮碘在进水口泼洒来预防疾病。

表1 受精卵在9℃~14℃水温时的孵化结果

表2 受精卵在7℃~11℃水温时的孵化结果

2.3 仔稚鱼饵料

仔鱼上浮后开始投喂饵料。开口饵料的适口与营养是决定稚鱼成活率的主要因素[3]。试验中分3组投喂不同饵料进行驯化。成活率(从受精卵发育至3.5cm鱼苗)方面:直接全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成活率为54%;活饵与人工饵料交替投喂成活率为65%;前几天全部投喂活饵成活率较高。但后期换用人工饵料后,鱼苗采食量极低,还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实验表明:全用人工饵料开口,水质易污染,鱼体易附着饵料,鱼苗易发病;全部喂活饵,不利于驯化,且饵料质量难以保证;采用活饵与人工饵料交替投喂效果最佳。成活率比较理想,并有利于稚鱼驯化。

刚上浮的鱼苗主要投喂蛋黄、人工配合饲料粉(试验中采用汉科鱼苗开口料)、复合维生素。几种原料充分混合,用40目筛绢筛成颗粒状。每天投喂8次,投喂细心,保证鱼苗充分均匀采食。投喂活饵时,充分消毒,并清洗浸泡然后再投喂,根据饵料质量选择控制投喂量。鱼苗体长为1cm时的配方为:粗蛋白52%、粗脂肪12%、粗纤维3%、钙2%、赖氨酸3%;体长增加到3cm时,经过驯化已经可以完全采食人工配合饲料。

3 讨论

3.1 饵料选择较单一

目前的饵料配方主要是参考虹鳟鱼的饵料和秦岭细鳞鲑自然生长条件下的天然饵料进行配制,需进一步研究,摸索配制符合秦岭细鳞鲑发育的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

3.2 活饵质量不易控制

实验所用的活饵均为提前购买,在病菌控制和饵料鲜活程度上无法完全控制。可能会带入病菌,因此在投喂前应进行杀菌消毒。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在育苗期自己建立简单的饵料培育设施,这样既可保证仔鱼培育过程中新鲜饵料的供应,更有利于从源头防病。

3.3 水温较高鱼苗发育速度加快

实验水温为9℃~13℃,较最佳培育水温(9℃~11℃)约高2℃。本次实验中亲鱼产卵时间为5月12号,较正常亲鱼产卵期约滞后30天,养殖水温随天气升高,故较最佳鱼苗水温偏高2℃。同时积温增加幅度较快,鱼苗发育速度较正常发育时间约提前20天。但是在较快发育速度基础上,鱼苗的体质相对会较弱,同时又要耐受较高水温带来的高疾病爆发风险,这也使本次实验中鱼苗成活率较低,比正常温度下约低10%。其最高发育温度范围在后续实验还需进一步研究。

3.4 日常管理很重要

首先,在受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过程中要严格遮光。本次实验过程中,我们对备用组进行了简单的光照实验。孵化过程中被强光直射超过1h的受精卵死亡率很高;仔鱼培育过程中,被强光直射的鱼苗活动能力弱、体质差。应该在仔鱼培育过程中,前期每日进行短时间弱光照射,随日龄增加逐渐增加光照时间,直到后期完全撤掉遮光设备。这样培育出来的仔鱼相对抗病能力较高、体质较好、生长较快。

其次,每日清理孵化槽内部的杂质(主要为残饵和死苗及个别随流水进入孵化槽的其他小动物)。选择清晨和傍晚光线较弱的时间段清理出杂质,能有效预防疾病发生。

最后,投饵方式也会影响存活率。在对备用组的管理过程中,我们摸索出来:在日常投喂饵料时尽量不要关闭进水,而应降低进水流量,投喂结束后再调节回去。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饵料投喂后易分散,鱼苗抢食的时候更容易吃到饵料,提高饵料利用率;同时,鱼苗吃饱后,多余饵料会随流水直接排走一部分,沉底的饵料量减少,水质会更好;不同的进水流量对仔鱼也起到不同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仔鱼健康。

3.5 秦岭细鳞鲑适应性强

秦岭细鳞鲑人工养殖过程中病害少,本次实验过程中主要疾病为水霉病,其他疾病仅见个别稚鱼有患,并且表现不明显,在实验中随时挑出病鱼隔离培育。在养殖虹鳟鱼的水体中就可养殖秦岭细鳞鲑,可单养也可混养。陕西水利

[1]王忠乾,等.细鳞鲑人工繁殖技术初探[J].河南水产.2011(02).

[2]殷名称.鱼类仔鱼期的摄食和生长[J].水产学报.1995(04).

[3]孙大江,等.史氏鲟人工养殖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产科学.1998.5(3).

猜你喜欢
细鳞稚鱼仔鱼
饥饿对似鱼句早期仔鱼发育、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陕西省秦岭细鳞鲑资源调查分析
基于广义加性模型的天津近海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云南盘仔稚鱼口吸盘发育*
秦岭细鳞鲑研究进展及其个体小型化现象的探讨
投放不同密度的细鳞斜颌鲴对河蟹养殖水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斑鳜仔鱼饥饿试验及不可逆点的确定
云纹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
饥饿对半刺厚唇鱼(Acrossocheilius hemispinus)仔鱼早期发育的主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