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外结合治疗抑郁发作伴颈椎病临床观察1)

2012-09-14 09:25裴宇恒武嫣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颈椎病发作中药

谭 杰,裴宇恒,武嫣斐

颈椎病的发生和治疗,尤其是急性发作时的眩晕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特别容易合并发生心理情志障碍疾患,临床上颈椎病合并抑郁发作在颈椎病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躯体障碍合并心境情志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符合该病临床规律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中医学对抑郁发作的治疗可以参考中医“郁证”等疾病治疗,通过对该病的文献检索和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该类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证、心血虚证、痰气交阻证[1]为多见。本研究选用归脾丸和推拿手法结合治疗抑郁发作合并颈椎病患者,以推拿手法达到缓解肌肉疲劳,恢复颈椎关节正常序列,同时配合归脾丸补气养血,养心健脾,以缓解由于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所导致的抑郁发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225例全部来自我院门诊首次就诊的抑郁发作伴颈椎病患者[2]。选择符合西医诊断为心境障碍中抑郁发作患者,经Hami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24分者、抑郁自评量表(SAD)评分≥50分,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证、心血虚证、痰气交阻证者。

1.2 排除标准 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有严重自杀企图及行为;快速循环型抑郁症;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及实验室、心电图检查明显异常者。

1.3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1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中医科门诊抑郁发作伴颈椎病患者225例,均经神经内科和精神科医师明确诊断。以随机、单盲的方法按就诊顺序将患者分为中药组、推拿组、中药联合推拿组,每组75例。中药组男42例,女33例,年龄(50±19)岁;推拿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52±20)岁;中药联合推拿组男32例,女43例,年龄(52±2 0)岁。3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中药联合推拿组服用归脾丸(山西天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每丸9g),每次1丸,每天2次,同时联合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中药组只服用归脾丸,每次1丸,每天2次。推拿组只采用头面颈肩背部的推拿手法,每周3次(周一、三、五各1次),连续治疗2周。3组疗程均为4周,由两名医师评定疗效。

1.5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2002年颁发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进行HAMD评分和SAD评分变化。

1.6 统计学处理 组间两样本均数比较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中药联合推拿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推拿组(P<0.01),而推拿组显效率及有效率虽然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见表2)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药联合推拿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与其他两组比较变化最大(P<0.001),而推拿组与中药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不大(P>0.05)。

表2 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F值P中药联合推拿组9±1 0±1 0±0中药组 8±1 1±2 0±1 10.289 <0.001推拿组 8±1 1±1 1±1 F值 14 364.205交互作用P<0.001 7.902 <0.001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见表3)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3组治疗2周后HAMD评分开始下降(P<0.05),但中药联合推拿组优于中药组及推拿组(P<0.05)。而中药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3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表3 3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中药联合推拿组 75 27±2 19±31)2) 13±31)2)中药组 75 26±2 20±21) 15±11)推拿组 75 26±3 21±21) 15±2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中药组、推拿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SAD评分比较(见表4) 3组治疗2周后SAD评分开始下降(P<0.05),中药联合推拿组优于中药组及推拿组(P<0.05),而中药组与推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3组治疗前后SAD评分比较(±s) 分

表4 3组治疗前后SAD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中药联合推拿组 65±9 0±11)2) 0±01)2)中药组 63±9 1±11) 0±11)推拿组 60±11 2±11) 1±1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中药组、推拿组治疗后比较,2)P<0.05

3 讨 论

颈椎病合并心境障碍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同时颈椎病症状和抑郁发作症状互相影响。因此,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对解决颈椎病合并抑郁发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范畴,颈项部肌肉筋骨慢性劳损、气血亏虚、肝肾亏损、髓海不足、清窍失养是其病理基础。加之风寒湿邪入侵,或急性外伤,损伤气血,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或阴虚阳亢,上扰清窍所致。治当舒筋活血、益气血为要,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且综合疗法优于单一疗法。故而采用中药和推拿联合治疗方法。抑郁发作参考中医学“郁证”治疗[4],病因多由七情所伤,情志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其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痰阻气滞所致。归脾丸以其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作用,配合推拿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患者眩晕和抑郁焦虑症状。其中当归、大枣、龙眼肉养血,调和情志,且能稳定患者情绪[5];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运化有权则气机调畅。推拿手法补泻相合对郁热证和肝郁气滞的口苦、心烦、颈部不适有一定疗效。

推拿治疗抑郁发作颈椎病作用有以下几方面:具有镇静安神、醒脑开窍、舒经通络、振奋阳气、活血止痛等功效。颈肩部的推拿手法,又能直接缓解或消除肌肉痉挛、筋脉拘急,纠正错位逆乱的组织和关节,理筋整复,改善椎动脉的供血。归脾丸合并推拿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颈椎病合并抑郁发作临床症状。

从结果来看,中药联合推拿组治疗抑郁发作伴颈椎病的疗效明显好于中药组与推拿组,而中药组与推拿组疗效相近,2周及4周治疗差别不大,与中药推拿组相比较,虽然二者均能部分控制抑郁症状及颈椎病症状,但不能持久。HAMD量表及SAD评分量表评定表明,治疗后第2周中药联合推拿组减分率高于中药组和推拿组,而第4周开始中药组和推拿两组减分率则差异不大。

本观察结果说明,使用单纯中药及单纯推拿疗法,且可以部分改善抑郁发作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取得相对较好的疗效,但随着观察期的延长二者无明显差别,但中药推拿结合的方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或推拿疗法,且对症状调控长久有效。因此,中医内外治结合,中药配合推拿治疗不失为抑郁发作颈椎病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体现了中医学在治疗抑郁发作合并颈椎病的优越性。

[1]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术语-证候部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18;23;30-31;37-38.

[2]沈渔顿.精神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76-27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6-349.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1.

[5]刘月芝.通调督脉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J].中国针灸,2007,27(4):255.

猜你喜欢
颈椎病发作中药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