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的八卦

2012-09-15 05:27云无心
读者·原创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残渣黄曲霉火鸡

文 _ 云无心

1960年,英国发现有10万只火鸡死于一种以前没见过的病,再后来鸭子也被波及。追根溯源,嫌疑最大的是饲料。这些可怜的火鸡和鸭子吃的是花生饼。花生饼是花生榨油之后剩余的残渣,富含蛋白质,是很好的禽畜饲料。

科学家们很快从花生饼中找到了罪魁祸首—一种真菌产生的毒素,就是全国人民在蒙牛的“努力”下学会的又一个科学名词—黄曲霉毒素。

目前发现的黄曲霉毒素有十几种。蒙牛介绍给公众的“黄曲霉毒素M1”主要出现在各种奶中(M就是“奶”的意思),它还有一个兄弟M2。

其实M1和M2并不是黄曲霉菌产生的,毒性也并不是最强的。毒性最强的当数B1,除了亲兄弟B2之外,它还有堂兄弟G1和G2。

B1、B2和G1、G2就是经常出现在农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代表。B1和B2被奶牛吃了之后,会有一小部分分别转化为M1和M2进入牛奶中,这就是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

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

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菌污染的农作物,这也就是那10万只可怜的火鸡死亡的原因。或许会有敏感的读者想到:既然那些花生被污染了,那么它们榨的油呢?

这么重要的问题当然有人去研究。1966年,就有一篇科学论文探讨过这个问题。研究者找了一批严重发霉的花生,其中的黄曲霉毒素B1已经超标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以ppb为单位,1ppb相当于1吨粮食中含有1毫克。中国的现行标准是花生中不超过20ppb,而那批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5500ppb,无异于毒药。研究者用了有机溶剂浸取的方法来得到油,发现油中的B1含量是120ppb,虽然比原料中要低得多,但仍然大大高于安全标准。花生饼中的B1含量则高达11000ppb,如果拿去喂动物,动物就只能去追随那批可怜的火鸡了。

按照工业加工的流程,浸取出来的“粗油”要经过几步精炼。经过了第一步精炼,B1含量降到了10ppb,已经达到食用标准。再经过第二步精炼,B1含量就低于1ppb,可以忽略不计了。

在中国还有很多榨油作坊,榨出来的油又如何呢?那位研究者也用这批花生进行了压榨,结果是油中的B1含量超过了800ppb。B1含量这么高的原因在于压榨出的油中会带有一些残渣,而残渣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非常高。同样,经过两步精炼,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基本上会被除去。

通常,花生不可能发霉到这种地步。不过在粮食发生肉眼可见的霉变之前,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也可能达到危险的程度。从安全的角度讲,经过精炼的油是更加优越的。

许多人都知道粮食收割之后受潮长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其实,黄曲霉毒素在农作物正常的生长期中就可以形成。比如玉米,土壤中的黄曲霉“种子”会在玉米棒中“萌发”。如果那段时间干燥且高温,黄曲霉毒素的含量就会明显升高。此外,种植太密、野草太多、氮肥不足、虫害等因素,也有助于黄曲霉毒素的形成。

农业生产中,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玉米并不少见,如果全部销毁将会是很大的损失。科学家们也找到了一些使用它们的合理方式,比如可以与不超标的混合,把总的含量降到比较低的水平。这样的做法不能用于人的食物,但对于禽畜饲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超标不是太多,也可以喂给成年的猪、牛、鸡等,黄曲霉毒素很难残留在肉中。此外,酿酒也是一种出路。经过蒸馏,黄曲霉毒素无法进入酒中。只是,剩下的酒糟中含有很多黄曲霉毒素,也就不能用作饲料了。

猜你喜欢
残渣黄曲霉火鸡
昆钢2500m3高炉空料线降料面过程中减少残渣实践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火鸡驾到
环保口香糖盒
读《小火鸡与狗妈妈》
龙井茶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
火鸡和牛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