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生态位”调控举隅

2012-09-19 09:45周豪
课外语文·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生态位涵泳教者

周豪

【摘要】 建立“生态位”,是语文生态课堂的第一要务。“生态位”的构建并不困难,重要的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生态位”的角色功能,这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探究。笔者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往事依依》第一课时为例,谈谈语文教学生态化中课堂“生态位”的活动及调控策略。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主导作用决定“生态位”的调控权

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班级建立课堂“生态位”,让不同学习状态和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都找到自己角色的归属感。根据合理分配原则,通常一个班级分为4大组,每大组再分为2至3个小组。每小组3至4人,成员的语文成绩按优、良、中、暂差组合,便于互帮互学与“生态位”合作探究活动。全班在推荐与选举的基础上,产生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负责传达本学科老师下达的任务,发放语文教学资料,沟通同学与老师之间的教学意见和信息。小组长由每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每人都享有公平的锻炼机会,行使小组内的组织管理职能。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生态位”的调控权。根据需要,或安排由“生态位”个体自学,或宣布“生态位”小组合作探究,或决定“生态位”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或组织全班的讨论交流。教师教学调控的目标,一方面发挥其生态位的正面效应,让不同孩子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平等民主,人人演练,以求天天向上;也可根据差异,分层要求,因材施教,突显同舟共济的文化意识,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上升。另一方面,尽量遏制其分化效应,采用发展性评价机制,让学生的语文成绩自己与自己比,将自己的“今天”与自己的“昨天”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进步就得高分,大进步就是大加分,保持原位得小分,退步则无分。这样调控让优等生更优,中差生也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希望,语文“生态位”的递进变化,使成功不断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招手。

二、“生态位”课堂教学活动调控策略示例

1.习惯养成策略的调控。教者提前一天将“语文预习卡《往事依依》”交课代表,让课代表布置全班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课前课代表与小组长检查全班预习内容,并将预习情况汇总到老师讲台上。预习卡页眉是课题《往事依依》,作者于漪,体裁是回忆性散文。预习卡的主要栏目是学习目标、阅读积累、涵泳品味、质疑问难和心得收获。教者浏览“预习汇总”,还有预习不到位的个别情况,强调语文即生活,每日语文预习,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关注“质疑问难”栏目,根据学生疑难问题,适当调整课堂学习目标。小组自查阅读积累:①易读错写错的字,见课本附录三;②常用词语,着眼于理解与运用:徜徉、浩淼、逃窜、绚丽、眼花缭乱、雕镂、心旷神怡、油然而生、依稀、寂寞、凝注、鸦雀无声、镌刻、谆谆、铭刻。③歌咏风物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宋·朱熹《春日》“万紫千红总是春”,唐·韩《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唐·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宋·朱熹《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唐·李商隐《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宋·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绚丽色彩诗句:唐·韩愈《晚春》“百般红紫斗芳菲”,宋·苏轼《冬景》“最是橙黄橘绿时”,唐·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预习做卡片,积累整理,小组内个体互查,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语文学习极为重要,教者应经常督促检查并适时调控。

2.诵读涵泳策略的调控。诵读涵泳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表现为“心、眼、口、耳”并用的出声阅读。采用诵读方式,可以边读边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然后再用语言把想象中的画面描述出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标准》还特别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者一方面“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另一方面又要加强点拨调控,引导“生态位”的学生口到心到,熟读精思,口诵心惟,描述想象,畅发感兴。①标题有何作用?明确:“依依”指萦绕心中,十分留恋。题目“往事依依”如纽带贯穿全文,旨在有感而发,引出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②第1自然段,“模糊”和“历历在目”是一组反义词,用在这里是否自相矛盾??明确:以“模糊”和“搜肠刮肚而不可得”来反衬,突出“几件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③诵读第2自然段,涵泳看山水画“甚得其乐”、观水浒图“身历其境”,明白“百看不厌”是“入迷”,“徜徉于山水之间”为“入神”,表明作者热爱大自然;借助焦山风景解读梁山泊背景,是联想想象,移境怡情,重读体会是反衬儿时形象鲜明。④诵读第5自然段,品味: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有何异同,立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明确:相同是读的都是抒情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都采用诵读,都读得沁人心脾,使大家深受感染;不同是内容一古一今,一个情溢于胸,头与肩膀左右摇摆;另一个情满双眸,深深的感动凝注其中。国文老师教古文,侧重说明培养了作者课外阅读的兴趣,年轻老师教白话文,侧重说明增添了作者对文学的兴趣。⑤涵泳第6自然段,畅发: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想?感兴:?谆谆教导,落脚点在“做人”。 作者身体力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中获益匪浅,终成全国著名语文特级老师。学生时代,学习离不开书。读书丰富精神生活,开阔眼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我们立志做有作为的少年,必须自觉、主动、认认真真地多读书,读好书。

3.元认知监控策略的调控。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自查、诵读、小组合作探究等)中,个体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反馈、检查与反思,能否有效地指向语文智能结构和内化为语文素养,这就需要教者从元认知策略方面加以动态调控。如“积累”自查提示语:①常用词语,“我”能结合语境理解和另外造句应用吗?②歌咏风物的“千家诗”,“我”能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吗?③五彩纷呈的诗句不是完整引用,而是排成四字五字句,“我”领会其中的用意吗?又如诵读策略:①“极普通的画”,为什么“竟百看不厌”?②作者成年后“重读《水浒传》”,为什么“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不如那时鲜明?”③“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是否应该改为“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生活的美丽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④第5自然段写一个国文老师诵读诗歌不行吗,干吗要重复写两个国文老师?再如小组合作探究监控策略:①“我”在生态小组里有几次有质量的讨论发言?②“我”今天的表现比昨天究竟有多少进步?③“我”准备在班上向老师质疑什么问题?④“我”在念了课文后有什么体验和独特感受?

生态化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努力建构一种动态的、和谐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生态环境。“生态位”的课堂调控,就是优化教学生态环境,注重生活化、多样化、民主化和个性化。

参考文献

[1]许嘉璐总编《高中语文学习词典》;

[2]《语文课程标准》。

(责任编辑:龙大为)

猜你喜欢
生态位涵泳教者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涵泳: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
姚奇富:为教者,好之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