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针缝合器在感染切口应用中的护理研究

2012-09-22 05:50许瑞华曾翠芳刘玲许倩周勇李富宇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10期
关键词:无针蝶形针线

许瑞华 曾翠芳 刘玲 许倩 周勇 李富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中德伤口治疗中心,四川 成都610004)

手术切口是保证手术野充分显露的重要步骤,但切口本身也是一种创伤,切除病变、修复组织和缝合切口必然要破坏局部皮肤组织的完整性,从而损坏局部保护屏障,造成创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增加,最常见的并发症即是切口感染。因此,重视全身及局部因素在切口感染中的作用,将会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率。目前外科切口感染率仍高达8.4%,而且感染切口的处理至今仍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难题[1-3]。过去对切口感染的后期处理,往往要经过数周的开放引流换药后二期缝合或蝶形胶布拉拢。传统的闭合感染切口方法有诸多的不便之处:蝶形胶布固定后,无法继续观察切口感染的控制或愈合情况,且胶布无法保证无菌、粘合不牢,不能逐步减少切口张力、逐步闭合切口,过度挤压又妨碍肉芽组织生长。目前,蝶形胶布多为自制,尚无可方便使用且无菌的成品供临床使用;二期缝合也存在局麻痛苦大、时机不易掌握、往往延长缝合时间、失败率高等缺点。这两种传统的二期闭合感染切口方法在临床中已延用多年,诸多不便之处至今仍无明显的改观[4-6]。我们将无针缝合器应用于感染切口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131例肝胆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年龄22~73(平均40)岁,其中胆道术后切口感染85例,肝脏术后切口感染45例。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7]并排除切口脂肪液化。将131例患者随机分为立辰无针缝合器治疗组(Ⅰ组)50例,蝶形胶布拉拢组(Ⅱ组)48例及二期传统针线缝合组(Ⅲ组)33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Ⅰ组:一经诊断为切口感染,立即拆除伤口缝线,排除切口脓液,清除异物和不新鲜组织,待引流物明显减少,创面有健康肉芽生长时,采用无针缝合器(免针线缝合)免缝闭合伤口,闭合早期因感染液化物需要通畅引流排出,仅施加较小闭合力,使伤口两侧相对皮缘基本对位即可,此时伤口仍保持开放,引流物排出仍较通畅,仍可进行敷料更换;待闭合后期待创面有大量健康肉芽生长时,及时收紧棘条,使伤口两侧皮缘逐渐对合,最后完成伤口闭合;(2)Ⅱ组及Ⅲ组:此两组均在换药至无异常分泌物、创面有大量健康肉芽生长时,行切口蝶形胶布拉拢或传统的二次针线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切口愈合时间(即:从发现切口感染到切口二期愈合拆线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

表1 三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切口感染 是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将直接影响病人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和对医疗机构的考核,目前,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正式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7]。研究显示,50%切口感染因素来自于病人,35%来自于医护人员。高龄、患有基础疾病、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手术时间过长、切口的缝合技术不佳、切口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和不良等状况,均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经过传统换药处理,多能愈合,但往往愈合缓慢,住院时间均较长,而且愈合后会遗留较大的瘢痕。二期缝合虽能明显缩短病程,但二期缝合的时机和技术不当,有时会再次出现感染,这些势必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3,8-9]。

3.2 感染切口护理 重点是彻底的开放引流。如果伤口内感染坏死液化物,不能迅速排出,将妨碍新生肉芽填充连接创面,可导致新生肉芽组织和新生的毛细血管桥梁中断且不连续;化脓菌产生积聚的毒素和酶如不被引流排出,可导致创面组织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加重组织损伤;健康的新生肉芽组织如果只能从伤口底部缓慢向上生长,逐渐填充连接伤口,将导致感染伤口闭合延迟,最终导致瘢痕粗大、伤口愈合延迟[1-5]。

3.3 感染切口的二期缝合 过去医生通常采用针线缝合、蝶形胶布拉拢等闭合方法。但二期针线缝合,将给患者带来二次麻醉和二次缝合手术、伤口疼痛、伤口闭合延迟,伤口瘢痕粗大,甚至伤口需要再次切开引流的风险。蝶形胶布可免缝临时处理感染切口,但蝶形胶布存在施加伤口的闭合力大小不均匀,对合效果差,不能动态观察切口内部愈合状况,峡部妨碍引流,胶布二次污染、伤口过度挤压影响肉芽生长,不方便伤口清洁换药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使用蝶形胶布二期闭合切口的后期调整困难,无法根据不同时期切口张力的需求,逐步闭合切口,往往需靠肉芽组织、瘢痕的填充拉拢,导致切口瘢痕粗大,甚至可能影响组织功能,特别是关节等部位。传统的二期闭合感染切口的实际使用效果均不够理想[6,8-10]。

3.4 无针缝合器 它具备“无针无创、无异物、开放、减张”的特点。具体而言,切口无针缝合不穿刺皮肤,无缝线压迫或切割皮肤的缝合创伤;切口无异物:避免缝线异物诱发切口炎症和异物反应、减少瘢痕;切口开放:便于切口内坏死感染液化物顺利排出,保持创面清洁,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健康生长,促进感染切口愈合;切口减张:可根据切口需要调节缝合张力,逐步闭合感染切口。本研究采用无针缝合器二期闭合切口,正是巧妙的利用无针缝合器免缝闭合感染切口的上述特点,避免了病人二次麻醉和二次手术缝合的创伤、疼痛等痛苦;由于免缝闭合切口的同时仍能满足伤口开放引流的需要,可在感染切口的早期,引流物明显减少,创面有健康肉芽生长时,即开始逐步拉拢切口。我们的临床初步研究显示,与常规针线二期缝合或蝶形胶布拉拢相比,采用无针缝合器二期闭合感染切口,的确可提前闭合切口的时间,在兼顾引流和切口内部换药的同时,明显缩短感染切口的愈合时间。相对于常规针线缝合或蝶形胶布处理感染伤口,无针缝合器还具有施加伤口的闭合力分布均匀、逐步减少切口张力、逐步闭合切口,没有二次污染,方便使用,方便切口在闭合的过程中继续观察和换药等传统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3-5,10-13],并且不需要医生进手术室对患者切口进行缝合处理,而由护士即可操作,不仅节省了医生的劳动力,更使伤口专科护士的临床工作得到深化和升华,提高了伤口护理的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也仅对无针缝合器二期闭合感染切口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该方法的远期疗效、应用技巧、适应症及更为全面的大宗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均需在今后的伤口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李莹,黄存林,朱小琴,等.1 878例腹部手术切口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4):382-384.

[2]高筠,曹秀堂,索继江,等.111例外科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397-398.

[3]杨国才.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121-123.

[4]李晋,施有海,赵怀辉.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分析与处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17(9):97-98.

[5]刘力慧,武英,石硕,等.腹部切口感染的综合预防[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3):158.

[6]詹超.改进二期缝合方法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24例体会[J].中国社区医生,2010,33(12):121-12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8]彭开勤.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9):588-589.

[9]邹宝波,程科萍,何琅,等.外科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现代医学,2005,33(2):98-100.

[10]冯伯利.早期二次缝合治疗切口不愈合26例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10(1):33-34.

[11]杨峰.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交通医学,2007,21(5):573-574.

[12]赵中伟,魏思东.术后切口感染诊治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5):46-47.

[13]罗桂儒.手术切口感染及其预防[J].中华临床综合医学研究杂志,2005,102(3):12243-12244.

猜你喜欢
无针蝶形针线
蝶形引入光缆技术新进展
打针也温柔
蝶形腹板剪切变形计算与分析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胰岛素注射,无针与有针该咋选
无针注射器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无针注射器
母亲手中的针线哦
蝶形弹簧的受力分析及弹性拉压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