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一五”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发展成效及问题

2012-09-25 07:31谢景伟
关键词:十一五科技成果科技

王 津 谢景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评建督导办公室,湖南 长沙 410100)

在2010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湖南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科技部、湖南省政府都对基层科技工作作了重要部署。国家科技部把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列为2010年第七大工作任务,湖南省政府强调要支持基层科技部门开展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政府科技部门领导人要进一步明确基层科技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快科技成果向市(州)、县(市区)转化,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养区域优势;二是通过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向广大中小企业转化,以提升中小企业竞争能力和培育特色产业。由此可见,完善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向基层转化、向惠及民生产业转化将是今后地方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1]

一、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湖南是科技成果产出大省,科技成果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湖南是我国科技成果产出大省。2005年-2009年,我省获得科技成果共计4964件,被鉴定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以上的成果占85%以上。2005年-2009年,我省共获得湖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325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2009年度我省科技成果更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共有30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5项,是自2000年以来我省推荐的项目获奖数最多的一次,在全国各推荐单位中排名第五,在省(市、自治区)推荐单位中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2005年-2009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60209件,年均增长16.2%;授权专利量达到29396件,年均增长22.8%,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量4797件(见表1)。2009年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首次居中西部第一,在全国排第9名。[2]

(二)技术交易稳步发展,成果转化对湖南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至2009年,湖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基本保持在45亿元左右,其中技术交易额稳定在21亿元左右。2009 年技术合同份数与合同总金额较前两年有所下降,但技术交易达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2%,单项合同中技术交易额达到48.9万元,比上年增加12.3万元,体现技术的价值在上升。2005-2007年,湖南技术交易额在全国排名第八、第九位,但近两年排位下降(见表2)。

表1 2005年至2009年湖南省科技成果统计数据

表2 2005~2009年湖南省技术市场相关资料及排名表

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湖南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2930亿元,在2005年的6511亿元基础上,年均增长18.7%(注: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统计公报计算)。据测算,我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于劳动力和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科技成果转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促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09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450亿元,与2005年的1522亿元相比,增长了近2倍,年均递增30.7%。2009年高新技术实现增加值1427亿元,占到全省GDP的比重达11.5%。二是促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据统计,风电、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航空航天材料及关键零部件、软件及创意设计、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产值2009年达到1200亿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26.7%。三是促进了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如我省中大创远通过自主创新抢占了产业链的高端,成为世界上第三家拥有自主数控锥齿轮机床制造核心技术的企业,产品利润率超过50%。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厂近两年通过自主创新发展高端产品,改变了产品结构,A型地铁和六轴货运机车两大高端产品产值达75亿元。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柑橘罐头加工中创造了生物酶法剥皮和脱囊衣及节水降耗新技术,这一农产品加工的高端技术,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例如,由湖南安淳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重点项目“合成氨综合节能、清洁生产集成新技术产业化”, 首创了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可调氨醇比的低压联醇醇烃化工艺技术和一步法醇醚催化剂及烃化催化剂,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氨合成、甲醇合成工艺及系统,实现了氮肥生产污水“零”排放。在3年项目执行期内,公司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8000余万元跃升至2008年的过3亿元,员工从项目执行前的160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到全国近500家大中型化工企业,市场占有率达70%。

(四)省委省政府对成果转化及技术市场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同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先后出台了《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湖南省技术市场条例》、《关于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等法规政策。在贯彻落实和制定政策的同时,我省注重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积极实施 “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以及“重点新产品计划”等与科技成果转化直接相关的科技计划。上述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逐步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顺应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的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体制。

(五)以技术市场为纽带,促进国内外技术合作

近几年,湖南的技术合作不断深化,结合领域不断拓宽,层次不断提升,呈现出多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趋势。一是湖南省积极参与“中部崛起”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全面科技合作,使我省获得与中部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例如,与国防科大、中国科学院等开展技术合作。三是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目前,湖南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官方或民间双边、多边科技合作交流关系。如中南大学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哈萨克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等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近2年签订了20多项科研开发合同,国际合作入账科研经费达7000多万元。湖南大学钟志华院士课题组完成的“薄板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理论、计算方法和关键技术在车身制造中的应用”项目成果,已在柳州五菱等10多家国内汽车和模具生产制造企业应用,产品销售额达80多亿元,出口创汇120多万美元。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30%是与省外企业合作实施的。

(六)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几年来,我省形成了一批以博云新材料产业基地、山河智能科技产业园等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基地。一批学科性公司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由黄伯云院士学术团队创办的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C/C航空刹车副2000盘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5000万元,并于2009年成功上市。由刘业翔院士学术团队创办的长沙业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参股的湖南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六年的发展,2008年产值已近6.8亿元。何清华教授领衔创办的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成功上市,2008年产值达14亿元,成为了中国工程机械百强企业。

目前,全省高校共与211个县级以上政府、516家企业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项目研究、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与6797家企业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合作活动,共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6405个,新增产值1973.3亿元、新增利税222.1亿元。

二、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

湖南是我国高水平科技成果产出较多的省份之一,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湖南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

(一)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

首先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得不到很好的转化。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热议。其实,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可以起到积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江苏、浙江的经验表明,这两省的科技成果就有50%以上是从省外组织到本地转化的,即使是本省产生的科技成果,也有很多是通过科技成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转化的。当前,由于协调机制不完善,我省科技成果外流现象严重,调查表明,我省科技成果在外省转化的比例高达40%。

其次由于技术市场体系不健全,基层和广大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科技成果。据有关统计,我省有中小企业30余万家,中小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但是,我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够合理,技术力量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特别是所需科技成果供给不足问题最为突出。中小企业非常需要企业外部的科技成果以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而目前我们对重大的科技成果转化比较重视,但对量大面广的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缺乏有效的手段。一些县级政府及科技部门反映,不管是农村专业户还是城镇中小企业创业者,对科技促进经济的作用都有深切的体会和认识,对引进科技成果都有非常强烈的需求。但是,他们对科技成果信息、投资信息、政策信息等缺乏了解或缺乏技术手段,因而感觉难以找到好的科技成果或难以找到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金投入。

最后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的有关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关成果转化与技术市场的政策,包括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业投资政策等,但各项政策比较分散,未按科技成果转化的价值链给予持续扶持,同时政策的扶持点及扶持力度也有限,政策扶持机制不健全,门槛高,成本大等。另外,由于缺乏科技成果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技术交易不规范,甚至以假乱真现象也有发生,给科技成果转化或技术交易造成影响。

(二)科技成果自身成熟度不足,造成部分科技成果转化中断

所谓科技成果,一般都是从科研水平上来判断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生产”的成果或技术往往只是部分单元技术,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在技术层面,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还需继续研究攻关。而符合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除了具备科学上的可行性外,还应当同时兼备工艺、装备、技术等工程研究/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的可行性。科技成果成熟度不足,很容易造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中断。另外,转化主体的转化能力不强,也是造成科技成果转化中断的原因。在实践中,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其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强,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与转化成功率比较高,而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薄弱,如对科技成果的后续研究开发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对人、财、物等资源的配置能力和新产品的市场拓展能力不强,因而难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三)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不足,尤其是中试环节投入薄弱

资金投入不足一直困扰我国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据2008年全国科技成果登记数据统计,成果未应用或停用的原因仍以资金问题为主,同时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资金问题所占比例为48.62%,其次是技术问题,占28.47%(见图1)。湖南也不例外,据统计,我省科研、中试(熟化)、批量生产的投入比例为1∶0.3∶100,我国的这个比例为1∶0.7∶100,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的这个比例为1∶10∶100。[3]我省这种投入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很重要的是中试环节的投入。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阶段,孵化器、企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是完成这一阶段的依托。我省孵化器建设起步时间不长,整体上,建设水平不高。部分孵化器只能为企业提供试制场地、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初级服务,无法解决中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以及市场方面的困难,无法提供复杂项目的综合服务,特别是与全省支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孵化器建设严重滞后。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数量不多,且多以企业内部研发和工业化为主,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开发建设的机制尚未形成。重点实验室比较注重科技计划项目的研制和开发,而结合市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工作就明显不够。

图1 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四)技术市场体系不健全,成果转化专业人才缺乏

技术市场体系不健全,主体缺乏活力。目前,我省技术市场的主体主要是一些技术中介机构,而中介服务机构普遍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服务功能不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不高,缺乏一批有较大经营规模、实力较强、有影响的精品服务业务、服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另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设置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对政府依赖性大,大量开展的是政府行政职能的延伸业务,因而,中介机构缺乏活力,市场开拓能力差。

在基层方面,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也不太健全。上世纪70、80年代,许多基层政府有科技副乡长、科技副区长,有的村还设有科技副村长,1992年撤区并乡建镇,科技序列的行政长官随之消失。80年代初期,县级各主管部门均设有科技股(站),乡镇设有农机站、农技站等,这些基层科技主管和科技机构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但自2001年机构改革后,所有主管部门都取消了科技股(站),也没有明确人员经办和分管;县农科所、乡镇农技站、农机站等要么被撤消,要么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多数由技术推广

机构转变成了农资推销机构。近年来,虽然开展了科技副县长、科技特派员等工作,但县(市)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仍然不完善。

在科技成果推广过程中,人才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转化需要专业技术水平高、市场驾御能力强、综合调控手段先进、生产经营理念科学,以及敢于创新不怕风险的复合型人才。我省虽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0多万,但科技成果应用型人才不多,特别是精通技术、善于经营管理、能统领科技成果转化的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专门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经纪人也不多。另外,能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将图纸变为合格产品的高级技术工人也非常稀缺。

(五)技术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研制方和需求方缺乏有效沟通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果转化复杂性本身就决定了信息的不对称,具体表现为技术的成熟性、创新性、市场需求、企业使用等方面的信息不完整或传递失真。其中任何一方面的信息不完整都会严重影响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信息不对称尤其在广大中小企业最为突出,中小企业不但缺乏科技成果信息,同时也缺乏政策信息、融资信息、环境资源信息等,这些信息不足都影响科技成果向中小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研制方与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科技与经济的脱节、成果与产业的脱节,也造成了科技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EB/OB].[2008-07-01]. http://baike.baidu.com/view/275852.htm.

[2]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EB/OB].[1997-11-29]. http://www.34law.com/lawfg/law/1797/2332/law_893838383416.shtml.

[3] 百度百科.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办法[EB/OB].[2000-05-27]. http://china.findlaw.cn/fagui/diqufagui/hunan/234555.html.

猜你喜欢
十一五科技成果科技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十一五”至今广西农科院产业支撑能力分析研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十一五”时期环保投入的宏观经济影响
宁夏科技发展规划创新体系建设评价研究
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一五”以来立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