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影响力

2012-09-27 05:48本刊编辑部
西部大开发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南巡领导人深圳

12月7日至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在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老同志交谈。

不封路、无红毯、更亲民,这些与习近平“新南巡”紧密相关的词汇不仅在中国互联网上引发好评,也成为公众和外媒眼中“中国可能发生变革”的“蛛丝马迹”。

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次地方视察选在了深圳及广东诸地。不仅中国舆论,整个世界都在认真跟随他的每一个动作,“新南巡”的说法也不胫而走。十八大后中共改变作风的动作十分密集,而它们对治国大策都意味着什么?习近平的广东之旅被普遍当成了“破题之点”,尤其是他向邓小平铜像献花的一刹那。

外媒中有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信号已被释放”,有人猜测“中国下一个改革举措的脚本正在创作”,更多媒体则记住了习近平在深圳强调的这句话:“改革开放的决定是正确的……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

中央领导新形象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继续广东南巡之旅。10日上午习近平前往惠州罗浮山视察驻地部队,并视察了惠州仲恺高新区……对照当年邓小平的南巡路线,习近平已基本走完深圳—珠海—顺德—南海等路线,囊括整个珠三角,预计马上展开在广州市的视察。”10日,凤凰卫视如此报道习近平“南巡第四天”的行程,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共领导人“新南巡”的关注在这一天渐入高潮。

“中共新领导人释放经济改革信号”、“中国更开放经济的信号”,美国《华尔街日报》等报道习近平南巡时都将重点落在此行的经济意义上。《华尔街日报》说,中共新领导人在深圳对一部分群众说,党中央做出的改革开放决定是正确的,今后仍然要走这条正确的道路,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南巡”之后,多家媒体都注意到习近平此行与以往中共领导人到地方视察的不同:他在深圳乘坐的是一辆车窗没有被窗帘挡住的面包车,途中只有少数几辆警车护卫,几乎没有对当地交通造成影响。这个细节被放大报道的原因是中国主要国有媒体机构对习近平此行的报道很少,但习近平坐在小客车中微笑着挥手的照片在中国微博用户中广泛传开。分析人士说,习近平在上任后的头几周,无意间重塑中共领导层的新形象,特别是在城市年轻网民中的形象。

推进改革的决心

行程是外国媒体对习近平“新南巡”的另一关注点。“美国之音”说,选择深圳这一具有“改革开放排头兵”称号的城市作为离京视察的第一站引发外界广泛解读。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被誉为深圳特区的“开荒牛”。他于1978年到1980年,冒着被指控“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压力,向当时的党中央申请先走一步的尚方宝剑,请求建立经济特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杀出一条血路”。有媒体分析说,习近平赴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献花,他的深圳之行释放出强烈信号:他支持更开放的改革。

“习近平师邓”,台湾《中国时报》对习近平视察的这一判断在境外媒体中显得挺主流。路透社说,习近平在视察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之后转至顺德、广州,他此次的南巡路线与1992年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路线基本保持了一致,考察方向也相当类似。报道还说,习近平巡视期间展现不封路、少扰民的做派,外界普遍评价正面,称保安措施人性化,习近平本人则被称赞“态度亲和,作风亲民”。“俄罗斯之声”说,中共中央政治局刚刚出台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习近平在视察期间以身作则,他的南方视察也说明,他不会转向保守,中国经济将继续改革。

“习近平南巡的象征意义”,BBC10日以此为题说,中共新领导人视察深圳时没有红地毯,饭菜也简单,但此行的意义不能被低估。世界很少知道习近平的经济政策,而此次南巡有可能成为了解他经济政策距离最近的一次“意向声明”。文章还说,上个月,他出台新规要求减少形式主义、禁止铺设红地毯和大吃大喝,这个月我们看到了他如此低调的行程,也没有道路被封,他的车队混在私家车流中行进,这些场景被中国民众看在眼里,其间展现出的随和、低调受到称赞。文章还说,习的做法在官民关系层面已得到回馈,不过对于一个充满象征符号的国度,人们更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风气在变

12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习近平9日在广州主持经济工作座谈会的新闻,这是官方媒体对习近平此次南巡的首次报道。习近平在此次座谈会上说,科学分析明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既要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具备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既要坚定必胜信心,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韩国《朝鲜日报》说,习近平此次视察广东不仅在路线上与邓小平南巡相似,报道方式也颇有邓小平当年的风格。《华尔街日报》则注意到中国公众对此次习近平视察的消息很多来自于微博。有中国民众在微博上留言说,“巧遇总书记车队。警用摩托有闪灯无警笛。中巴未拉窗帘,透明玻璃,车速约60公里/小时。深南大道交通如常,仅见一辆清障车。看来,风气真变了,看来,不封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致敬!习总有空常来哟!”

不仅如此,路透社10日说,习近平呼吁改革的报道出现在中国媒体上,和互联网放松限制的举动不谋而合。中国最大的微博平台对中国一些领导人的名字似乎取消了封锁限制。路透社援引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建(音)的话说,“情况在悄悄发生改变,这和习近平的表态相一致,即稳步地实现进步和改革”。

美国《野兽日报》称,中国官方媒体报道量很少,这可能是因为官员们正在小心翼翼地组织习近平此行的材料,确保他的意图不走样地传递给公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马振岗说,与以往领导人出访讳莫如深的报道风格不同,现在领导人的工作和行程更加透明化。十八大之后,新领导班子的特点非常明显— —更加关注公众关注的问题。比如出行不封路、发言务实少套话等。这些问题看似不大,但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另外,我们从报纸和电视上最大的感受是,领导人在媒体上的位置改变了,把更多的舆论空间让给了广大人民群众,领导人的工作内容、行程不再千篇一律报道,而是挑重点进行报道。这也是对领导人报道向务实发展的一个趋势。

马振岗说,随着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发展,领导人的活动也更加透明化,这种透明化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有助于政府与群众的沟通。

“南巡”的重点是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5日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先在广东省做调研、座谈,并在广州发表讲话,这都说明新领导集体首要任务是抓经济。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到,国际竞争历来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毛寿龙认为,由此可以判断,中央重视抓住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点,强调国际环境形势允许中国发展,如果这个机会没抓住,今后就很难说了。目前还是抓经济,先发展还是很重要,包括生态、民主法治建设,社会进步都是以发展为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者冯钺认为,过去在网络上,官员的负面新闻比较多。这次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南巡持肯定的声音多。一方面说明,新领导集体作风好,另一方面说明,网民对他们的期望很高。民众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把地方上一些官员的做法与中央领导进行比较,民众希望通过中央领导的以身作则,来影响整个官员群体。希望这种好的作风能保持下去。

猜你喜欢
南巡领导人深圳
《乾隆南巡图》研究述略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夏朝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一路向南
泰国游大事记
浅谈邓小平南巡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