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缘何受到广泛“青睐”

2012-10-12 05:37罗湘瑞齐殿亮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畜牧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嘉吉养猪屠宰

文┃罗湘瑞 齐殿亮(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曹广宁 田兆龙(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

回顾这几年,根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大中城市生猪出厂价平均每千克最高涨到20.21元,最低跌到每千克9.68元;猪粮比价最高达到8.65,最低达到4.76。伴随着生猪涨跌的“疯狂”,生猪产业的相关话题不断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舆论的焦点。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生猪及相关因素能影响我国CPI的10%,去年6月CPI同比增长6.4%,其中猪肉的暴涨因素就贡献了20%。生猪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温家宝总理都讲:猪粮安天下!

从产业经济角度讲,过去15年,我国猪价出现过5次暴涨暴跌,从长期看,养猪风险很大,利润很薄,这也是畜牧行业业内的共识,但近几年我国生猪产业被广受“青睐”:搞饲料的新希望养猪、搞贸易的中粮养猪、国外投行高盛养猪、搞肉鸡的正大养猪、搞黄鸡的温氏养猪、搞屠宰的双汇、雨润养猪、搞网络的丁磊也养猪!还有艾格菲公司纳斯达克上市大炒养猪的中国 “故事”,我国生猪产业如此被看好被追捧,甚至不分国内外,不分行业内外,其中所涉及的巨额投资让原本比较寒酸的畜牧业大众瞠目结舌、不明就里。伴随着近期猪肉价格的飞涨,又极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生猪产业投资高潮,我们确实需要深入研究并尽量搞清楚:生猪产业缘何受到如此的“青睐”?!力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下从四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巨大的市场

企业做大首先要依托大市场,所谓“大水里才可能产出大鱼”,例如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涉及农林牧渔的企业有12家:中粮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光明集团、新希望、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雨润集团、双汇集团、蒙牛集团、金锣集团、通威集团、伊利集团、吉林粮食集团等。中国500强中最后一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05亿元。从涉及农林牧渔的业务领域来看,主要依托粮食流通贸易、饲料贸易、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等有限的市场领域,并不是随便什么行业都有孕育出大企业的可能,待开发的“大市场”本身就是稀缺资源。

我国生猪养殖占全球50%以上, 2009年全国生猪出栏6.45亿头,按着每头猪平均1650元的屠宰收购价格计算,总市值就可达到1.06万亿元以上,猪肉占全国肉类总产量65.1%,生猪产业产值占我国畜牧业总产值约50%。是比肩饲料、屠宰、乳业的超级大产业,如果一个企业占据我国当前生猪市场1%的份额就能成为中国500强企业(105亿元的门槛),那么,占据13%市场份额就可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不到200亿美元的门槛)。

二、落后的产业

养猪利润薄不赚钱是现实,但作为大企业战略决策则更信奉“只有不赚钱的企业,没有不赚钱的行业”。“赚不赚钱”的计较很多情况下是相对于小企业而言,大企业更关注一个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大产业固然吸引人但如果发展阶段相对成熟,就会形成较高门槛难以介入,特别是产业集中度高的领域形成“二加半”稳定格局最令人望而止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新浪与搜狐;麦当劳与肯德基;耐克与阿迪达斯;百度与谷歌;中石油与中石化;移动与联通;苏宁与国美;宝洁和联合利华;沃尔玛与家乐福;MSN与QQ……生猪落后的产业发展阶段对于大企业来讲只能代表着机遇、只能意味着诱惑。从我国500强名单上可以看到:饲料微利而有新希望和通威;屠宰不挣钱而产生雨润、双汇;乳业盈利差却有蒙牛、伊利。生猪产业必将能孕育出新的巨无霸企业,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低层级竞争时的微利很多产业都经历过,因此根本不足以构成太大的障碍。

我国生猪产业的落后是长期的,近几年生猪产业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力成本增加使散养退出,安全食品的更高要求、标准规模养殖的加快发展、国家对生猪产业的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变化,也预示着产业即将从落后阶段向更高发展阶段过渡,实际上这也正是有利于进行产业介入的明确信号,机会之门大开,我国最近两年更集中新上市了一批生猪产业公司,如雏鹰农牧、大康牧业、金新农、唐人神等,生猪产业也被资本市场所关注所追捧。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大都进入相对成熟期,类似我国生猪产业这样的大市场机遇已经存世稀少,连行业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丁磊、联想控股等都注意到了并跃跃欲试,其稀罕程度可见一斑。

三、上佳的行业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企业也怕入错行,中牧的疫苗行业就是一个好行业,缺点是市场盘子太小,社会上公认的好行业从专业角度分析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产品、企业、产业的生命周期无时不威胁很多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多行业的企业能做到一时强大但核心竞争力却是只能无奈地建立在“沙滩”上,长治久安并非易事,50年前的世界500强,现在70%已经被淘汰出局,即便是500强企业其平均寿命也不足50年。但却有些“特别”行业企业,例如像美国嘉吉公司,由于是做食品的,企业长期利好,甚至不屑于去上市,这得益于其特殊的产业位势:永远的朝阳产业!无行业发展天花板!不怕新技术更新替代!刚性消费不怕经济危机!国家政策的支持等。从这样的专业角度讲我国的生猪产业也是一个上佳的“好”行业,是企业一旦站稳并主导就很难有生存危机的“好”行业,是企业打造 “百年老店”的理想 “店址”,新希望养猪就曾经透露要做中国的嘉吉,生猪产业被青睐也与其特殊的产业位势密切相关。

四、防疫的风险

就大企业、大资本的市场敏感程度,察觉到生猪产业巨大的市场、绝佳的时机、上佳的行业这一系列巨大的诱惑,甘冒风险、上百亿的砸进生猪养殖就不足为奇了。生猪产业的预期回报完全承担起较大的前期投入,完全值得企业为此承担较多的风险,但产业风险夹杂防疫风险后则难度倍增。

按着美国嘉吉的产业链模式分析,掌控粮食方便顺势掌控饲料,掌控饲料再延伸掌控养殖,掌控养殖顺势掌控屠宰加工,最终形成食品的终端品牌优势,形成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顺着类似的思路我们看到:中粮借贸易粮优势的顺势介入饲料和养殖;新希望借饲料优势,屠宰企业借终端品牌优势逆向介入,正大、温氏借养殖产业链经验优势介入生猪养殖领域……虽然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但从嘉吉模式的视角看都有其合理性,都是依托原有产业优势适时战略介入我国生猪养殖领域。

美国嘉吉的产业链模式固然值得借鉴,但在我国进行复制却不那么简单,嘉吉模式成功的前提是美国的普遍防疫过关,在大家的养殖防疫问题都能得到保证性解决的前提下,不受疫病困扰的背景下,粮食、饲料、屠宰、养殖、资本等环节的能力优势或许更具有较大的战略价值,但防疫问题解决不好,这些环节优势延伸就会被无情阻断,因此在中国的疫病条件下,防疫能力必然是企业介入生猪产业链必须具备的战略能力,在当前我国防疫不能普遍性解决的生猪发展阶段期,疫病防控水平甚至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核心竞争力,防疫优势高于粮食优势、饲料优势、屠宰优势、资本优势。这与国外生猪产业有较大的差异,存在关键性重心的错位前移。中牧在与中粮、新希望、艾格菲的战略交流中也证实这样的推断,这些介入企业异口同声地表达:发展不顺利,防疫是瓶颈!

中牧握有防疫环节的竞争优势基础,借防疫优势介入具备核心竞争力,面对生猪产业的巨大市场机遇,展开战略性尝试十分必要。相对中粮、新希望等企业实力确实不能算强,但总比德清源创业初期要强太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德清源在蛋鸡领域做到的局面我们也应当有信心在生猪领域里实现。

猜你喜欢
嘉吉养猪屠宰
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2020年巴西生猪屠宰量创历史纪录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生猪 养殖利润可观 屠宰盈利不佳
A special artist—Pigcasso特殊的艺术家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低调的嘉吉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