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惯用句看日本江户时代的特色文化
——以江户伊吕波纸牌中的惯用句为例

2012-10-20 08:25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惯用江户纸牌

张 元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从日语惯用句看日本江户时代的特色文化
——以江户伊吕波纸牌中的惯用句为例

张 元

(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320)

日语惯用句是人民大众的口头语言,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和体现,是日本劳动民众在生产活动中表达思想感情,传达信息而形成的语言精华。本文试以江户伊吕波纸牌中的惯用句为例,考察其反映的江户时代的特色文化。

日语;惯用句;文化;江户时代

一直以来,笔者比较关注从语言现象看其内在文化的研究领域。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发现日语中的惯用句是个非常有趣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其民族文化的考察对象。日语惯用句是人民大众的口头语言,它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和体现,是日本劳动民众在生产活动中表达思想感情,传达信息而形成的语言精华。本文试以江户伊吕波纸牌中的惯用句为例,考察其反映的江户时代的特色文化。

江户伊吕波纸牌虽然是游戏的一种,似乎难登学术研究的大雅之堂,可实际上通过研究会发现它是集民间智慧、教训于一身的,能够比较生动地反映其民间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考察对象。因为纸牌中所显示的惯用句比较集中,并且因为其历史成因,使它的时代性比较强,也就是反映了江户时代江户这一地区的文化特色。因此决定以此为例,通过对“惯用句”这一语言现象的分析,试图挖掘其反映的江户时代江户地区的特色文化。

一、关于伊吕波纸牌

伊吕波纸牌,日语名为「いろはがるた」。它是一种纸牌游戏,出现于江户时代。这种纸牌共计96张,在其中的48张纸牌上,每张写有一句以「いろは歌」为句首的惯用句,如图1所示,即我们所说的谚语、警句等。(图见下页)

这些谚语、警句比喻新颖、含义耐人寻味,表现了日本都市庶民阶层的智慧和机智,可以说是日本都市文化的宝贵遗产。

伊吕波纸牌的玩法,具体是纸牌由“唱牌”(讠壳み札」)和“取牌”(「取り札」)各48张组成。每张唱牌上印有一句谚语,谚语的第一个字按“伊吕波歌”47个字的顺序编排,第48张的谚语以“京”字为开头。每张取牌上印有谚语的第一个字并绘有解说该谚语内容的图画。玩法是将取牌的顺序弄乱,选出一个不按顺序高声朗读“唱牌”。众人争先抢拾相应的“取牌”。最后以抢得牌数多少来决定胜负。

二、伊吕波纸牌的特色

伊吕波纸牌中的惯用句大都反映庶民在都市中生存的智慧和一些教训。对这些惯用句进行了初步的归纳,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适用的一般规律。比如: *论より证处/事实胜于雄辩

*憎まれっ子世に惮る/被人讨厌的人在社会上反而得势*割れ锅にとぢぶた/破锅配破盖

*旅は道连れ世は情け/外出靠旅伴,处事靠人情等等。

另一类就是江户时代江户地区特有的一些为人处事规律的一些道理、规则。本文主要将此类惯用句作为考察对象,重点考察具有江户特色的文化现象。

三、伊吕波纸牌中反映的江户时代的特色文化

关于文化的界定,有很多说法。什么是社会文化?众所周知,“文化”的含义是很广泛的,从人类文化学的观点看,文化有两种:一是狭义文化或称人文文化。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等;另一种是广义文化,包括交际习惯、社会习俗、生活惯例及其他。本文的考察对象所反映的主要是指广义文化中的文化现象。

根据纸牌中惯用句所反映的内容,初步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特色。

首先是饮食特色。有如下两句惯用句,可以很好地反映江户时代江户地区的庶民平时以何为食,以何而饮。

*芋の煮えたのご存じない/连芋头煮熟了都不知道,喻为缺乏常识。

从这句惯用句可看出当时“芋头”在当时的江户人的饭桌上是非常常见的一种主食。据考证在江户时代初期,一般普通老百姓是以吃谷物和糙米为主,比如上文提到的“芋头”是主要的食物。

*年寄りの冷や水/喻为不自量力

一说是抵抗力弱的老人洗冷水澡,不自量力。另一说是抵抗力弱的老人因用冰水会坏肚子,所以奉劝老人不要做不自量力的事情。

其次是信仰特点。伊吕波纸牌48张中共有8句是来源于佛教的谚语。比如,

*知らぬが亻厶/眼不见心不烦

*王留璃もはりも照らせば光る/无论是琉璃还是玻璃,只要有光照一下,都会闪耀。

*油断大敌/切勿麻痹大意等等。

说明佛教在当时已经深入民心并且十分自然地表现在了语言上。那么江户时代佛教的情况是如何的呢?据佛教学者考证,江户时期的佛教与前期相比有了世俗化的倾向。幕府一方面对佛教加强控制,另一方面又利用佛教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禁止成立新的佛教宗派,并提倡僧人专心研究教义和修行。在这个时期,佛教内部的世俗化倾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张吸收世俗伦理道德,肯定现实封建秩序,提倡生活日用即为佛道的思想。

最后是娱乐特色。江户时代的文化特色之一,即庶民文化的兴起。庶民文化的三大支柱,即相扑、歌舞伎和江户的游乐欢场之一的吉原。江户的游乐欢场是江户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代表江户文化的町人艺术中的浮世绘生长的土壤。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政权后,征召各地的武士进驻江户以便随时待命,这些武士绝大部分都是单身。此外随着江户城的兴起,来自各地的商人、手工业者聚集在此,使男性人口激增,导致男女比例失衡,因此色情业应运而生。鉴于这种情况,幕府决定设立集中娼妓区。江户唯一获得政府许可的游廊吉原开设于元和三年,即1617年,成为了著名的寻欢作乐之所。

而保存在纸牌中的惯用句也从另一侧面进行了印证。如

*闻いて极乐、见て地狱/耳闻为虚,眼见为实

讲的就是江户时代“廊”的事情。乡下女孩的父母听说那里锦衣玉食,像天堂一样,就把女儿卖到那里,但实际上那里的生活像地狱一样。不过,吉原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花街柳巷,还是江户最大的社交场地。许多著名的文人学者和浮世绘的画师都是吉原的常客。吉原历经百年变迁,成为江户庶民文化的发祥地,像日语中的表现有风度、有教养的“粹”和表达对某一领域的精通的“通”这两个文化概念就是来源于在吉原的礼节及对吉原各种游乐方式熟练程度的引申含义,非常具有江户特色。江户东京博物馆馆长竹内诚明确地指出:“江户吉原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但若离开吉原,江户文化将无从谈起。”

但不管如何讲究,玩物丧志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纸牌的惯用句中有这样一句:

*●は身を食う/浪荡丧身

用来警示后人,甚至将它编入纸牌中,可见当时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惯用句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在此限于篇幅就不一一赘述。

四、小结

通过从惯用句,即我们所说的谚语、警句看到了江户时代江户地区的人们生活及文化现象所反映的一部分。笔者认为这一题目是比较鲜活有趣的。在我们能看到的教科书上的大的抽象的历史文化表述外,还可以通过记录当时点滴文化特色的语言中窥视到一些当时市井大众的生活状况,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既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同时也为更深入地学习日语提供了一个文化背景层面的支持。今后可以不仅限于江户时代,还可就其他时代的不同以往的特色文化进行研究,对于掌握整个日本文化的脉络应该会有所帮助。

[1]王锐.日语习语速查词典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12).

[2]王勇.日本历史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I313

A

1008-7508(2012)05-0051-02

2012-03-16

张元 (1979~),女,湖北武汉人,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方向:日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惯用江户纸牌
中日惯用谚语对比研究——以动物隐喻为中心
天狗送的纸牌
表原因的惯用型研究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纸牌塔的无限可能
灵活猜纸牌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资金盘传销惯用包装伎俩和鉴别方法
纸牌屋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