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灰鳖洋渔场春秋季渔业生物多样性

2012-10-21 08:31何贤保俞存根郑献之李德伟
关键词:尾数渔获渔场

何贤保,俞存根,郑 基,郑献之,叶 深,李德伟

(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浙江舟山 316004)

灰鳖洋渔场位于杭州湾的南部,西南部依托镇海区海岸,接纳甬江来水,东部受金塘岛等岛屿的阻挡,通过金塘水道连接东海海域。渔场属于舟山渔场的部分,历史上该渔场渔业资源丰富,随着掠夺式的利用加剧主要包括渔业资源捕捞、海水养殖、污染和富营养、外来物种入侵和生境的破坏等方面的影响,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变化是必然趋势[1-2],目前该海域资源受到一定的程度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灰鳖洋渔场属于近海海域,位于机轮拖网禁渔线以内,对于渔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以2011年11月(秋季)和2012年4月(春季)在该渔场所得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其种类组成、渔获率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等,并讨论了其经济种、渔业生物类群特征和多样性及整体生态,为今后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灰鳖洋渔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比较重要的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2011年10 月(秋季)和2012年4月(春季)分别于灰鳖洋渔场进行了2个航次的拖网调查,站位设置如图1。拖网调查和分析方法按照GB1737.8《海洋监测规范》[3]中的“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及GB12763.6《海洋调查规范》[4]中“海洋生物调查”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船是租用群众单拖网作业船,船号为浙定海渔11143号,渔船主机功率为275 kW,网具规格为桁杆拖虾网,桁杆长33 m,具8个网囊。调查时每站拖曳约1 h,拖速约为2 kn,每站拖网所获的渔获物全部取样装入样品袋,并进行编号、记录后,冰鲜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鉴定,对主要品种进行生物学测定。

图1 灰鳖洋渔场渔业资源调查站位Fig.1 The survey stations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Huibieyang fishing ground

1.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在EXCEL上进行,站位图及渔获率分布图通过SURFER8.0绘制。

1.2.1 优势种

优势种的计算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来分析[5],本文将IRI值大于1 000的定义为优势种,IRI值在100~1 000的定义为常见种[6]。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i、wi分别为第i种生物的个体数和生物量;N、W分别为生物的总个体数和总生物量;fi为第i种生物在m次取样中出现的频率;m为取样次数。

1.2.2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计算公式如下:

(1)Shannon~Weaver(H′)指数[7]:

式中:H′为生物多样性指数;Pi是第种生物占总个体数比例;S为生物总种数。

(2)均匀度(J′)指数[8]:

式中:J′为均匀度指数;H′为生物多样性指数;S为生物总种数。

(3)丰富度(d)指数[9]:

式中:d为丰富度指数;N为生物总尾数;S为生物总种数。

1.2.3 渔业资源密度

渔业资源密度估算方法根据《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C/T9110-2007)[10]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D为渔业资源密度,单位为尾每平方千米(ind/km2)或千克每平方千米(kg/km2);C为平均每小时拖网渔获量,单位为尾每小时(ind/h)或千克每小时(kg/h);为每小时网具扫海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每小时(km2/h);q为网具捕获率,其中,低层鱼类、虾蟹类取0.5,近低层鱼类取0.4,中上层鱼类取0.3。

2 结果

2.1 种类组成

根据2011年11月(秋季)、2012年4月(春季)灰鳖洋渔场12个调查站位的拖网渔获物,共鉴定出渔获物51种(表1),隶属于12目27科,其中鱼类27种,隶属于7目15科;甲壳类23种,隶属于4目11科;头足类1种,隶属于1目1科,为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春季共鉴定出渔获物35种(表1),隶属于9目22科,其中鱼类16种,隶属于5目12科;甲壳类19种,隶属于4目10科;无头足类。秋季共鉴定出渔获物36种(表1),隶属于11目21科。其中鱼类18种,隶属于6目9科;甲壳类17种,隶属于4目11科;头足类1种,隶属于1目1科。

表1 灰鳖洋渔场春秋季种类名录Tab.1 The species list of Huibieyang fishing ground in spring and autumn

类群 种名 春季 秋季鱼类甲壳类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Houttuyn)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鮸Miichthys miiuy(Basilewsky)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Richardson)尖头黄鳍牙(鱼或)Chrysochir aureus(Richardson)石鲈科Pomadasyidae横带髭鲷Hapalogenys mucronatus(Eydous et Schlegel)(鱼衔)科Calloinymidae香斜棘(鱼衔)Callionymus olidus Günther弹涂鱼科Periophthalmidae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虾虎鱼科Gobiidae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 Richardson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Günther)髭缟虾虎鱼Triaenopogon barbatus(Günther)棕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luridus Ni et Wu鳗虾虎鱼科Taenioidinae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Hamilton-Buchanan)中华栉孔虾虎鱼Ctenotrypauchen chinensis Steindachner狼牙鳗虾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舌鳎科Cynoglossidae窄体舌鳎 Cynoglossus gracilis Günther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 Günther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鲽科Pleuronectidae角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Temminck et Schlegel)十足目Decapoda管鞭虾科Solenoceridae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H.Milne-Edwards)对虾科Penaeidae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Mier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Bate)樱虾科Sergestidae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 Hansen玻璃虾科Pasiphaeidae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 Stimpson长臂虾科Palaemonidae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Kemp)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细指长臂虾Palaemon tenuidactylus Liu,Liang et Yan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Yu)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 pacificus(Stimpson)鼓虾科Alpheidae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 de Man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 Miers▲▲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该种春季出现;“△”表示该种秋季出现.

2.2 渔获率平面分布

春季鱼类平均重量渔获率为0.21 kg/h,最高的是1号站的1.33 kg/h,最低的是7、8号站,未捕获鱼类(图2);平均尾数渔获率为51 ind/h,最高的是12号站的271 ind/h,最低的是7、8号站,未捕获鱼类(图2)。

秋季鱼类平均重量渔获率为0.31 kg/h,最高的是11号站的0.77 kg/h,最低的是4号站的0.01 kg/h(图2);平均尾数渔获率为85 ind/h,最高的是11号站的233 ind/h,最低的是4号站的 2 ind/h(图 2)。

春季甲壳类平均重量渔获率为0.88 kg/h,最高的是1号站的3.39 kg/h,最低的是9号站的0.08 kg/h(图3);平均尾数渔获率为1 135 ind/h,最高的是1号站的5 441 ind/h,最低的是7号站的6 ind/h(图3)。

图2 春秋季鱼类重量、尾数渔获率平面分布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fish’s weight and mantissa CPUE in spring and autumn

秋季甲壳类平均重量渔获率为0.76 kg/h,最高的是11号站的2.10 kg/h,最低的是4号站的0.09 kg/h(图3);平均尾数渔获率为802 ind/h,最高的是2号站的2 534 ind/h,最低的是8号站的165 ind/h(图 3)。

春季头足类未捕获,秋季只在7号站捕获日本枪乌贼1尾,重0.004 8 kg。

2.3 优势种

春季优势种有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和日本鼓虾等4种(表2),合占渔获物总生物量的69.57%,合占渔获物尾数的86.14%。秋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龙头鱼和日本蟳等5种(表2),合占渔获物总生物量的73.92%,合占渔获物尾数的91.74%。

图3 春秋季甲壳类重量、尾数渔获率平面分布Fig.3 The distribution of crustaceans′weight and mantissa CPUE in spring and autumn

表2 春秋季灰鳖洋渔场优势种、常见种相对重要性指数值(IRI)Tab.2 The 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 of Huibieyang fishing ground's dominant and common species in spring and autumn

2.4 生物多样性

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63~2.54之间,平均为1.70;均匀性指数分布在0.16~0.78之间,平均为0.54;丰富度指数分布在0.39~1.79之间,平均为1.30。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66~2.77之间,平均为1.55;均匀性指数分布在0.20~0.67之间,平均为0.41;丰富度指数分布在0.91~1.71之间,平均为1.33。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12号站,最低的是2号站;秋季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11号站,最低的是4号站(表3)。

表3 春秋季灰鳖洋渔场生物多样性Tab.3 The diversity indexes of Huibieyang fishing ground in spring and autumn

2.5 渔业资源密度

2.5.1 不同站位渔业资源密度

重量密度中,春季最高的是1号站,为77.13 kg/km2,最低的是8号站,为1.45 kg/km2;秋季最高的是11号站,为47.05 kg/km2,最低的是4号站,为1.54 kg/km2(表4)。尾数密度中,春季最高的是1号站,为93 364 ind/km2,最低的是7号站,为99 ind/km2;秋季最高的是2号站,为42 804 ind/km2,最低的是4号站,为2 831 ind/km2(表4)。

表4 春秋季灰鳖洋渔场不同站位渔业资源密度Tab.4 Different station fishery resources density of Huibieyang fishing ground in spring and autumn

2.5.2 不同类群渔业资源密度

春秋季重量密度、尾数资源密度均以甲壳类最高,鱼类其次,头足类最低(表5)。

表5 春秋季灰鳖洋渔场不同类群渔业资源密度Tab.5 Different group fishery resources density of Huibieyang fishing ground in spring and autumn

春季鱼类重量资源密度最高的是中华栉孔虾虎鱼,为2.26 kg/km2。甲壳类重量资源密度最高的细指长臂虾,为5.39 kg/km2;其次是三疣梭子蟹,为3.90 kg/km2;第三是葛氏长臂虾,为2.05 kg/km2。春季鱼类尾数资源密度最高的也是中华栉孔虾虎鱼,为712 ind/km2。甲壳类尾数资源密度最高的也是细指长臂虾,为13 659 ind/km2;其次是日本鼓虾,为1 582 ind/km2;第三是安氏白虾,为1 412 ind/km2。

秋季鱼类重量资源密度最高的是龙头鱼,为2.70 kg/km2。甲壳类重量资源密度最高的安氏白虾,为3.15 kg/km2;其次是口虾蛄,为3.03 kg/km2;第三是日本蟳,为2.90 kg/km2。日本枪乌贼重量资源密度为0.01 kg/km2。秋季鱼类尾数资源密度最高的也是龙头鱼,为772 ind/km2。甲壳类尾数资源密度最高的也是安氏白虾,为9 012 ind/km2;第二是葛氏长臂虾,为2 927 ind/km2;第三是口虾蛄,为519 ind/km2。日本枪乌贼尾数资源密度为2 ind/km2。

3 讨论

3.1 主要经济种

从鱼类组成来看,春季该渔场以中华栉孔虾虎鱼为主,占鱼类渔获总重量的64.89%;秋季该渔场以龙头鱼和中华栉孔虾虎鱼为主,其中龙头鱼占鱼类渔获总重量的52.62%,中华栉孔虾虎鱼占鱼类渔获总重量的19.92%。由此可见,该渔场春秋季鱼类资源经济价值不高,龙头鱼在秋季能形成小规模的渔汛,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经济种在调查渔场无渔汛。

从甲壳类组成来看,春季该渔场以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和日本鼓虾为主,其中细指长臂虾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37.40%,三疣梭子蟹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27.03%,葛氏长臂虾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14.19%,日本鼓虾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7.78%;秋季该渔场以安氏白虾、口虾蛄、日本蟳、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为主,其中安氏白虾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28.33%,口虾蛄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24.45%,日本蟳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23.41%,三疣梭子蟹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6.84%,葛氏长臂虾占甲壳类渔获总重量的6.57%。由此可见,该渔场春秋季甲壳类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和日本鼓虾在春季能形成小规模的渔汛,安氏白虾、口虾蛄、日本蟳、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在秋季能形成小规模的渔汛,其中三疣梭子蟹和葛氏长臂虾春秋季均能形成小规模的渔汛。

经过本次春秋两季调查,发现经济鱼类有龙头鱼,经济甲壳类有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口虾蛄、日本蟳、鲜明鼓虾,并能在灰鳖洋形成小规模的渔汛。

3.2 渔业生物类群特征

渔业生物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共3个生态类群[11]。从春秋季不同类群平均渔获率平面分布(图2、图3)、优势种组成(表2)以及不同类群渔业资源密度(表5)来看,2个季度调查所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均以甲壳类为主,鱼类其次,头足类所占比例极低。结果与长江口渔场[12]相反。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受调查网具影响,此次调查网具为桁杆拖虾网,容易捕获海域中群体数量较大的细指长臂虾、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以及日本鼓虾等虾类资源,不容易捕获龙头鱼、黄鲫、鳀鱼以及七星底灯鱼等小型鱼类;另一方面是调查渔场渔业资源生态特征的表现,调查渔场是经济鱼类的产卵场,幼鱼的肥育场,同时也栖息着数量较多的小型鱼类和虾类、蟹类等甲壳类资源,由于大黄鱼、小黄鱼等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作为主要经济鱼类摄食对象的小型鱼类和虾蟹类资源数量相对地增加了,这种摄食和被摄食种间关系的变动,必然导致渔业资源生态特征的变化[13]。

3.3 多样性及整体生态

参考《水生生物监测手册》[14]可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常被用于评价水体受人为污染的程度,根据 H′值范围可分为 4 类:H′=0,为水体受人为严重污染;0<H′<1,为水体受人为重度污染;1≤H′≤3,为水体受人为中度污染;H′>3,水体基本未受人为污染。春季多样性指数稍高于秋季(表3),两季除个别站(春季2号站、7号站;秋季4号站)受人为严重污染以外,其余站H′∈(1,3),均为受人为中度污染。结论与有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5]。

灰鳖洋渔场属于浙江沿岸渔场,是河口、港湾及岛屿周围的浅水海域,近岸区有较多对虾、紫菜等养殖场,海域有北仑港、金塘大桥等码头工程、桥梁建设工程,以及沿岸、港口有许多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入,另外该渔场为定海、宁波、上海间的航行要道,5万t以下船舶经常通行,航道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6]。造成该海域污染的原因可能与养殖污染、海洋工程扰动、生活工业污染以及航道的影响有关,具体原因尚未定论,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建议继续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了解该渔场的渔业资源后期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原因。

[1]陈灵芝.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与保护对策[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2]傅佰杰,陈利顶,马克明,等.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国家海洋局.海洋监测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4]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海洋调查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5]PINKAS L,OLIPHANT M S,IVEROSON I L K.Food habits of albacore,bluefin tuna,and bonito California waters[J].Fishery Bulletin,1971,152:9-10.

[6]俞存根,宋海棠,姚光展.东海蟹类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海洋与湖沼,2005,36(3):213-220.

[7]MARGALEF D R.Information Theory in Ecology[J].Geneneral System,1957,3:36-71.

[8]SHANNON C E,WEAVER W.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M].Urbana: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48.

[9]PIELOU E C.Mathematical Ecology[M].New York:Wiley,1977.

[1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SC/T 9110-2007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11]邓景耀,金显仕.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渔业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J].动物学研究,2000,21(1):76-82.

[12]李建生,程家骅.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资源动态分析[J].海洋渔业,2005,27(1):33-37.

[13]宋海棠,丁跃平.浙江沿岸和近海渔场渔业资源结构变化的探讨[J].东海海洋,1988,6(3):45-52.

[14]国家环境保护局水生生物监测手册编委会.水生生物监测手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3.

[15]唐峰华,沈新强,王云龙.海州湾附近海域渔业资源的动态分析[J].水产科学,2011,30(6):335-341.

[16]郑献之,俞存根,郑 基,等.舟山黄大洋海域春夏季鱼类种类组成和分布特征[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2):114-122.

猜你喜欢
尾数渔获渔场
“改写”与“省略”三不同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首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广西唯一入选名额落户南渔港
2019年度上半年《启迪与智慧》上下半月刊、《幽默与笑话》上下半月刊、《拳击与格斗》上半月刊抽大奖中奖结果
2019年度下半年《启迪与智慧》上下半月刊、《幽默与笑话》上下半月刊、《拳击与格斗》上半月刊抽大奖中奖结果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东海北部桁杆拖虾渔获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