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林寺看媒体的偏颇

2012-11-04 01:33岳晓锋
少林与太极 2012年6期
关键词:方丈少林寺少林

文/岳晓锋

从少林寺看媒体的偏颇

文/岳晓锋

都说媒体记者是历史的起草者。依照我对少林寺的考证,这些年处在风口浪尖的少林寺和释永信虽然屡屡登上知名杂志的封面,但其中以讹传讹的现象从未绝迹。如果依据媒体报道来撰写当代少林史,恐怕难免贻笑大方。

首先,永信并非清代少林方丈海宽圆寂后320年来的第一位方丈。

媒体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老方丈行正的存在,这样会造成很多误解。行正虽然在1986年下半年升帐不久就往生了,前后不足一年,但正是他奠定了当代少林复兴的根基。无论是在僧才的栽培、与地方政府的相处、少林传统的延续,还是寺院内部的管理上,行正都留下了丰厚的、可借鉴的庞大遗产。

虽然行正很早就看中永信,并传法给永信,但是他并不能确保当时21岁的永信会受到僧团的拥护并顺利接位。

现在少林寺天王殿门口有一块韩国人为素喜立的石碑,上面赫然写着“大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的字样。我们都知道永信的恩师行正是少林寺第二十九代方丈(住持),素喜的第三十代住持之排位毫无疑问应该是自行正顺延下来的。

其实,从少林寺曹洞宗开山祖师福裕到行正,并非仅有29人担任住持。其他人称住持而不称方丈,是因为没有得到钦命,只有钦命的住持才能称作方丈。海宽是清代最后一位钦命住持,史称第28代。行正直接从海宽跨越320年成为第29代钦命住持(由中国佛教协会和国家宗教局批准)。

从我掌握的史料看,素喜法师荣膺少林寺名誉方丈,是1999年永信升任少林寺方丈时候的事。称素喜为第30代方丈似乎并无不妥,至于没有加上“名誉”二字,可能是循德禅旧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自1987年行正圆寂至1999年永信升座之间的12年中,少林寺有着复杂的经历。

行正往生西方之后,地方政府的强势介入打破了永信顺利接续少林寺住持的步骤,顺从政府的第29代名誉方丈德禅成为名义上的少林寺当家和尚,虽然此时他已经多年卧床不起。随后他的弟子行孝被推举出来,和前任方丈的得意弟子永信形成双峰格局:永信主外,行孝主内。

1993年德禅往生,行孝不被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接受,年轻的永信成为少林寺管委会的实力人物。但是永信太过年轻,秉性更像其师父行正,加上素喜老和尚当时仍然是首座且顺从政府,因此弟子众多的素喜顺理成章地取代德禅,成为执掌少林大印的僧人。

1993年永信以少林寺第29代方丈接法传人和少林寺武僧团团长的身份,带领少林寺武僧团走访台湾。同样是这一年,由于少林寺门票权再次纳入政府手中,素喜法师在关键时刻的让步使得年轻的永信开始显山露水,并迅速成为从中央到县级政府,及各级宗教部门认可的人物。

1995年,永信组织发起的少林寺建寺1500年庆典活动顺利在登封举行,第一次真正奠定了永信的接班人地位。少林寺的“释永信时代”,应该是在1999年永信正式成为少林方丈之后。

其次,2012年,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永信的话说,少林寺的收入在全国寺院的收入排名中甚至进不了前100名,而我国媒体却一直试图把少林寺描绘成为全国寺院首富。

少林寺的收入只有门票和香火收入的30%,其中门票收入大约4000万元,香火收入应该不足1000万元。这样的收入与佛教名山普陀山等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这样的收入能不能进入全国寺院收入的前100名,由于缺乏其他寺院的收入数据,所以无从考证。

与其他寺院相比,少林寺在下院的投入上亮点颇多,但鲜有媒体报道。今年两会期间,永信提案建议杜绝寺庙承包转让,其勇气可嘉,可惜没有引起媒体的关注。永信的提议并非无的放矢,据我所知,建好下院然后承包牟利、以佛敛财,这在某些地方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在少林,永信不仅把信徒供养的钱财分发给下院,还亲自参加下院的法事,定期组织下院僧人回常住院参与常住事务,而少林寺下院也不用供养常住。

至于少林功夫的当代传承,各大媒体的报道更是乏善可陈,有的批评武僧团杂技化,有的把少林武僧奉为神明,神话化的功法从一指禅到气功,再到易筋经和心意把。

关于政府对少林寺内部的投入,我专门统计过。1984年前大约有400万元,1984年后除了每年固定的文物保护费用之外,应该没有新的投入(1984年开始少林寺拥有了完全的门票权)。1984年前的400万元主要用于被称作文物的千佛殿、方丈室、立雪亭、白衣殿、塔林、初祖庵大殿的维修,以及少林寺山门的落地翻修,其他诸如藏经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由于已经不复存在,自然不属于政府维修的范围,这些新近重建的建筑,全靠寺院自筹资金。

猜你喜欢
方丈少林寺少林
编辑部的故事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小罗汉拳(五)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你已经做了”
“你已经做了”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张少林诗词选
我要去少林寺
清凉寺与少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