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跨越 加速赶队前行

2012-11-06 07:13董洪运
记者观察 2012年10期
关键词:忻州转型建设

董洪运

忻州是一个欠发达地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资源富区、人文大区、旅游热区,更是基础较好、潜力巨大的发展新区。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从实际出发,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觀和山西省委转型跨越决策部署,提出并实施“3581”发展战略。全市上下扭住“五个发展”、走好“五条路子”、打好“五个攻坚战”,努力振兴煤炭、电力、新型材料、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加工、旅游文化服务、现代物流“八大产业”;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瞄准“十二五”末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把忻州初步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奋斗目标,创新苦干、进取争先,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快车道。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4.5亿元,增长15.0%;财政总收入122.2亿元,增长35.5%;一般预算收入53.6亿元,增长2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亿元,同比增长3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0.2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24.6元,同比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4135元,同比增长2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5亿元,同比增长17.4%;进出口总额191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5亿元,增长4.9%;粮食总产量29.7亿斤,增长7.8%,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逐年前移。

打好七个攻坚战

首先,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忻州市四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424亿元,相当于前30年投资的2.1倍。连续4年忻州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在全省的位序稳定前移。走好优化布局、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园区化发展的路子,引进30多户大企业、大集团,建设10大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走好用金融资本手段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子,积极推进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十二五”期间储备上市企业20多个。走好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做大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十二五”期间,全市8大产业共储备项目3300多个,总投资概算1.1万亿元以上,其中非煤产业项目占到储备项目总投资的85%以上。根据国务院批准山西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先行先试精神,以及省《总体方案》,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四大领域,确定了17个标杆项目,总投资1305亿元,转型发展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其次,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年减贫23.1万人。2011年启动了大扶贫工程,以县为单位,提前5年把200人以下的1544个村庄近17万农村人口搬迁到县城。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4年投入“三农”资金18.3亿元。走好能够发挥本地光热、土地、水资源潜力的农业产业化路子,重点建设4个“一县一业”基地县、27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重点村累计达到1049个,连续3年受到省里表彰。

再次,打好信访稳定攻坚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连续三年召开三级信访攻坚千人大会,出台“1+16”工作制度,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科学化。3年拿出3.65亿元,累计化解1187件积案,解决了3.2万多起民生信访问题,信访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先后23次受到省和国家信访局的表扬。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被评为全省综合治理先进市。

忻州狠抓安全生产,打好安全生产攻坚战,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认真执行省政府10大项12个行业118条安全生产规定,出台9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投入6.8亿元,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市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6,连续两年被评为金省“安全生产先进市”。

为营造好的投资环境和打造宜居城市,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促进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10年,忻州市创建全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获得验收通过,成为晋北第一市。2011年中心城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全面启动,忻州城区大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59天,其中一级天数157天。大力度推进建筑节能,2011年成功申报成为山西省第二个国家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城市。

坚持文化强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台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6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加快,25个文化产业项目如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文化引领、文化融合、文化创新“三大战略”,实施文化强市“十大工程”,走好具有忻州文化特色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努力建设全省乃至中西部地区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大市。

最后,加大中心城市建设力度,推进开放发展。根据全省市域城镇化部署,按照太原都市圈建设总体布局,完成《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制了《忻定原组群规划》和市区扩容提质《实施方案》。今年,中心城市实施“7451”工程,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城建工程。其中“七路”总长33.06公里,整个道路工程8月20日全部竣工。“四桥”贯通新区与老区,三座桥梁工程2月29日动工,9月底完工。“七路四桥”全部完工后,忻州中心城市面积将由28平方公里拓展到70平方公里,为长远建设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奠定基础。“五馆一院”(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体育馆、歌舞剧院)7月25日开工建设,明年主体完工。酒吧一条街、名吃一条街、古玩一条街与康乐一条街正在规划设计中。这些工程竣工后,云中新区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品位将会大大提升,成为大太原都市圈的一个重要卫星城市。积极推进农村两轮“五个全覆盖”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快。精心实施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社保6大惠民工程,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有效解决。已建设高速公路466公里,全部建成将达1000公里。县乡公路通车里程16892公里,全省第一。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北连朔州、大同、包头、呼和浩特市,南入晋城、长治、郑州中原经济区;忻阜、忻保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东达京津唐,西进大西北。同时,随着大西高铁、五台山飞机场的建设,忻州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落实十七大,迎接十八大

继续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大思想,按照十八大的新部署、新要求,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加速赶队前行,实现进位争先,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稳中求进,认真实施“3581”发展战略,抓住转型综改试验区和太原都市圈建设的重要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以项目攻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忻州特色旅游文化发展为重点的文化强市建设、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以民主法制建设为抓手的社会管理创新、以干部作风转变为重点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全面上台阶。

为了促转型,谋跨越,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忻州市抓住8大产业的开发建设。在煤炭产业方面,今年预计可产煤炭6000万吨以上,到“十二五”末,形成1个2000万吨级、6个千万吨级、1个500万吨级等一批煤炭生产集团,年产能达到1亿吨以上,煤炭产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左右,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5%以上。在电力产业方面,现有电力装机规模250万千瓦,年发电量136.5万亿千瓦时,在建规模477万千瓦。到2015年电力装机达到160037千瓦,到2020年建成1000万千瓦以上的风电大市,初步形成服务山西、支援全国的新型电力生产基地。同时,将忻州建设成以氧化铝、电解铝、镁合金、钼冶炼、海绵铁为主导的山西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煤制醇、煤制肥、煤制苯、煤制油的开发延伸、循环发展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以煤机制造、风冷设备、新型法兰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生产基地;以优质特色玉米、特色小杂粮、优质马铃薯、优质特色瓜菜、油料、特色果品、饲料饲草、肉蛋奶、绒毛皮革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基地;以世界遗产地五台山为龙头,以雁门关古战文化、芦芽山生态文化、忻定原休闲度假旅游、黄河风情旅游、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相联动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煤炭物流为重点,立足晋北、面向华北西北的综合物流中心。届时,忻州将成为山西乃至华北活力四射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猜你喜欢
忻州转型建设
开启太忻动车组列车“公交化”时代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寒露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Studi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ynamic System Theory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