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患儿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1)

2012-11-07 08:21俞志凌
护理研究 2012年34期
关键词:腕带病区婴儿

张 博,俞志凌,姜 红,范 玲

在院患儿安全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1)

张 博,俞志凌,姜 红,范 玲

[目的]调查辽宁省50所医院住院患儿家属对安全管理现状的满意度,分析不同等级医院差别,找出薄弱环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保障患儿在院安全满意度调查表,对50所不同等级医院共368名患儿家属进行安全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在院患儿安全满意度量表得分三级医院为(87.77±12.20)分、二级医院为(84.79±13.19)分,不同级别医院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家属对患儿丢失、抱错的担心程度低于二级医院,对门卫管理、病房环境、腕带安全管理措施满意度高于二级医院(P<0.05);医护人员抱患儿出病房,家属询问制止频次三级医院高于二级医院(P<0.05)。[结论]二级医院在保障在院患儿安全管理中,应注重细节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在院患儿安全管理制度。

在院患儿;安全管理;满意度

在院患儿诱拐事件一直是严重影响社会和家庭稳定的恶性事件;近20年来,美国类似事件的发生率每年在0件~12件[1],从1983年—2008年共有122例患儿从医院被诱拐,而住院期间发生新生儿诱拐事件更是对家庭和医院的工作人员有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2]。在我国每年丢失儿童高达6万人~10万人,也有类似的在院患儿诱拐事件发生,但我国在院患儿被诱拐没有具体统计数据。在院患儿被诱拐直接导致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损失,对新生儿以及父母和家庭成员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3],父母及医护人员容易患有创伤后窘迫综合征[4],所以在院患儿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如何保证在院患儿的安全是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011年7月以来,走访了辽宁省50家医院,并对患儿家属进行在院安全满意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7月—2011年10月选取辽宁省50所医院共368名患儿家属进行在院安全满意度调查,男婴193例

(52.4%),女婴175例(47.6%),年龄2 d至12个月(2.5个月±1.3个月)。其中三级医院36所,占72%;二级医院共14所,占28%。纳入标准:①年龄小于1岁的住院患儿或产科新生儿;②患儿住院2 d以上,家属对医院环境、内部结构有一定认知度;③被调查人为患儿直系家属;④能正确理解问题,且知情同意。三级医院患儿家属的年龄(26.13±2.82)岁,二级医院患儿家属的年龄(25.74±2.89)岁;两组性别、年龄、婚否、子女情况、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3-7]并结合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了保障患儿在院安全满意度调查表。该量表用于调查患儿住院期间家属对医院安全管理现状的满意度。从外来人员管理、出入门禁管理、楼层、环境、健康教育、患儿腕带、安保监控措施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每个问题根据其代表的满意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见表1。经7位儿科、产科专家和2位护理专家评审后修改形成,通过对我院58例患儿家属进行预测试,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评定,结果显示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67,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值为0.813。

表1 保障患儿在院安全满意度调查表

1.2.2 调查方法 由专人负责调查统一指导,向填表人详细介绍调查目的及填写方法等,获得知情同意后,由调查者发放问卷。对于不能自行完成问卷者,由调查人员协助完成,填表时间10 min~20 min。所有问卷当场收回,及时核查纠正漏填或填写不清的项目。共发出问卷3 7 1分,回收3 6 8份,有效率99.2%。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不同级别医院保障在院患儿安全因素得分情况 在院患儿安全满意度量表得分三级医院为(87.77±12.20)分,二级医院为(84.79±13.19)分,不同级别医院保障在院患儿安全因素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级别医院各条目得分比较 在三级医院住院期间家属对患儿丢失、抱错的担心程度低于二级医院(P<0.05);患儿家属对三级医院门卫管理、病房环境、宝宝腕带安全管理措施满意度高于二级医院(P<0.05);医护人员在三级医院抱患儿出病房、家属询问制止频次高于二级医院(P<0.05)。见表2。

表2 二级、三级医院保障患儿在院安全各条目得分比较 分

3 讨论

3.1 国际通用保障在院患儿安全有效措施

3.1.1 建立完善的在院新生儿安全制度 每个病区都必须保存打印好的关于发生诱拐和企图诱拐的工作流程的文件,建立预防发生诱拐事件的制度,如审查来访者和母婴护理人员的身份[3]。

3.1.2 配置完善的安保设备 对婴儿室、分娩室、新生儿病房和产科病房的通道设立门禁、录像监控和婴儿防盗管理系统,在电梯及安全通道安装监控;对婴儿及其父母,或监护人佩戴婴儿安全防盗腕带;设立特定的婴儿安全标签或防诱拐报警系统;建立对医院的安保人员进行培训制度;定期对医院的安保设备进行检修[6]。

3.1.3 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 接到人员报案或电子报警后立刻找到婴儿的父母和值班的医护人员,确定婴儿可能在的位置;每年都要进行1次或2次的模拟婴儿诱拐的演习,包括真人模拟演习和道具模拟演习[7]。

3.1.4 宣教及培训内容 加强对婴儿父母或监护人的培训以及提高父母的安全意识,并评估其对风险理解和认识的程度;在生后2 h内记录婴儿的生理特征,如足印、肤色、相片等以及家庭信息,如地址、电话号码、父母姓名;在母婴病区,每班的护士都要对父母或监护人自我介绍,避免陌生人进入[1];培训父母识别医院工作人员的身份证明,并且明确只有本病区的工作人员才能带走婴儿,当不能确认时一定让其他工作人员来房间确认;培训父母了解医院的安全流程,如婴儿名字的标签、楼梯和走廊的摄像头、安全手镯等;告知父母决不能单独留孩子自己在房间、每班的工作人员都要检查孩子和父母的身份标签是否一致[2,7,8]。

3.1.5 医院布局 母婴病区尽量在较高的楼层,使诱拐者需要较长的时间逃离医院;母婴病区的护士站最好在病区中心,每个病室的门口可以直接被护士看到或通过监控设备监测[6]。

3.2 患儿家属对二级、三级医院安全管理的满意状况

3.2.1 患儿家属对三级医院安全管理满意度高于二级医院

担心住院患儿丢失、报错的根本分析原因:①二级医院内部制度尚待完善,需建立健全的在院患儿安全管理制度、在院患儿安全防范措施、新生儿丢失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对医院安保人员培训制度等。成立以护士长、责任护士组成的安全护理维护小组,负责每周、每月监督、检查、评价安全措施实施效果。②二级医院缺乏严密的保安系统:对婴儿室,分娩室,新生儿病房和产科病房的通道处设立门禁、录像监控,在电梯及安全通道安装监控设备,并定期对医院的安保设备进行检修。尚需加强对医院保安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其职业的敏感度,每年都要进行2次的模拟婴儿诱拐的演习。③二级医院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各级医生、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利用学习机会让每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防范措施,将合理化建议进行推广,以主人翁的精神自觉做好病区安全管理,增加患儿家长的安全感和对医院的信任。

3.2.2 病区门卫管理对安全满意度影响 病区门卫管理对保障在院患儿安全起到举足轻重地位。三级医院优势在于病区处安装门禁系统或有专职人员看守;二级医院不足在于部分病区有门卫人员管理但较为松懈,部分病区无人看管无门禁系统,大大降低了住院患儿家属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二级医院在工作中需设门卫专人管理或安装门禁系统,完善出入病区管理制度,按时交接班,工作期间不得擅离职守,提高警惕,促进规范化管理,发挥门卫职能,构筑医护工作安全屏障。

3.2.3 外界环境因素对患儿安全满意度影响 越来越多的市民就医挑选优雅环境,充满人情味的医院,这一理念受到全国各大医院管理者认可。医院环境是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分为物理环境、医疗服务环境及医院管理环境。其可调控的内容包括空间、温度、湿度、通风、噪声、光线和装饰、人际关系、医院规则,帮助不同情况的病人适应环境。二级医院总体规模、硬件设施不及三级医院,如空间狭小,病床密度过大,同房间病人数量过多导致病室温度高、异味大。医院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住院病人无安全感,导致患儿安全满意度降低。

3.2.4 患儿家属对腕带安全管理措施的满意状况 使用腕带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儿识别的准确性,为患儿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二级医院在腕带安全管理中需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在患儿诊疗活动中,将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方法,在处置前、处置中、处置后严格认真核对,每次沐浴及处置时查看腕带如有脱落、字迹不清、松紧不适等情况,需两名护理人员重新确认新生儿身份及时补戴。并加强医护人员对腕带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从而提高患儿家属对腕带安全管理的满意度。

3.2.5 医护人员抱患儿出病房家属不同应对态度 医护人员抱患儿出病房家属不同应对态度与医护人员安全宣教内容、形式、患儿家属知晓率及安全宣教质量评价有密切关系,二级医院需制定健全的安全宣教内容,医护人员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对年轻父母没有照顾患儿的常识和经验,安全意识不够,制作宣传单、卡片,以满足患儿家属需求,并检查患儿家属知晓率,做好安全宣教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安全宣传和教育,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增进医患之间相互了解和信任,提升患儿家属对安全管理满意度。

4 小结

在院患儿的安全管理制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等国家实施以来,已被世界各国医学界所认可,并得到众多医院的大力推广和不断完善[9],加强在院患儿安全管理,实施预见性的管理措施,重视安全教育,针对不同级别医院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二级医院在保障在院患儿安全管理中,应注重细节质量管理,加强内部制度的完善及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员培训工作、重点部门设立监控设施、改善医院就诊住院环境、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设专职门卫管理人员、细化宣教内容、重视质量反馈,从而保障在院患儿安全,提高患儿家属对安全管理的满意度。

[1]Mertens S.Neonatal security:It takes a community[J].Nurs Manage,2005,36(8):41-44.

[2]Vincent JL.Infant hospital abduction:Security measures to aid in prevention[J].Am J Matern Child Nurs,2009,34(3):179-183.

[3]Carroll V.Infant abduction:Lowering the risk[J].AWHONN Lifelines,2000,3(6):25-27.

[4]孟旭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8,22(2C):3359-3561.

[5]蔡英如.产科病房新生儿安全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2A):65.

[6]Cesario SK.Selecting an infant security system[J].AWHONN Lifelines,2003,7(3):236-242.

[7]Shogan MG.Emergency management plan for newborn abduction[J].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2,31(3):340-346.

[8]刘秀萍,姚建蓉.病人安全目标在母婴同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J].全科护理,2011,9(10B):2696-2697.

[9]Rabun B J.Fo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Guidelines on prevention of and response to infant abductions[M].Alexandria VA: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2003:92-93.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quo of security management of in-hospital children

Zhang Bo,Yu Zhiling,Jiang Hong,etal
(Affiliated Shengjing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110001 China)

R197.323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4.013

1009-6493(2012)12A-3200-03

1)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ina Medical Board,CMB)资助项目,编号:09-977。

张博,护师,本科,单位: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俞志凌、姜红、范玲(通讯作者)单位: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2012-05-07)

(本文编辑 孙玉梅)

猜你喜欢
腕带病区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婴儿为何会发笑?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