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注预温液体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中低体温

2012-11-07 08:21刘雅静孙育红
护理研究 2012年34期
关键词:入室体温液体

刘雅静,黄 静,孙育红

静脉输注预温液体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中低体温

刘雅静,黄 静,孙育红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预先加温的液体预防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中体温降低的保护作用。[方法]收集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12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液体加温仪对需要输注的液体加温,腹腔灌洗液体于37℃恒温箱中加温。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加强方式。术中持续监测病人的鼻咽部温度变化,记录病人入室时、入室后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结果]实验组病人入室后各时间点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并在入室后60 min、90 min、120 min 3个时间点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输注预先加温的液体可保持病人体温,可预防术中病人体温下降,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液体加温;术中体温

正常情况下,机体维持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机体主要的散热部位是皮肤,热量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对流、蒸发等方式发散,另一部分体热随呼吸、尿和粪便发散。围手术过程中,在麻醉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机体的产热被抑制,散热增加,体温调节机制被破坏,病人普遍出现体温下降现象,50%~70%的手术病人术中会出现低体温[1]。低体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维持在34.0℃~36.4℃[2,3]。低体温在某些情况下对机体可能是有益的,在严重缺血、缺氧等低灌注时,可以减少氧耗,对机体的重要脏器具有保护作用。随着对围术期安全的进一步关注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常规手术中,病人的体温常常低于36℃,这不仅使病人在手术后容易出现寒战、肢体发凉、发麻等不舒适的感觉,造成恢复期的躁动不安,而且还对机体产生多方面的严重危害,心脑血管等各个重要器官损害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因此,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进行有效的体温监测,采取主动保温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采取静脉输注预先加温的液体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术中可能出现的体温降低,旨在验证此种加温方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体温的影响,在临床实例中验证液体加温对改善术中低体温的有效性。为其他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术中体温维持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8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124例,其中男79例,女45例;病人身高150 cm~185 cm(163.69 cm±7.53 cm);体重42 kg~128 kg(66.82 kg±13.45 kg);年龄27岁~81岁(54.22岁±13.41岁)。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124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2例。考虑到老年病人和青年人体温调节的能力不同,为比较不同年龄病人体温变化的特点,进一步根据年龄分布的中位数将两组病人分为<50岁和≥50岁亚组,分别再次进行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常规监测术中体温,不采取任何主动加温方式。实验组病人采用静脉输注预先加温的液体进行术中保温。62例病人自手术开始采用输液加温仪(编码:ETTF-001)给输注液体进行加温,使温度维持在37℃。腹腔冲洗液放置温箱中保持恒温37℃备用,其他同对照组。

1.2.3 麻醉及监测方法 124例病人均采用全身麻醉,温度探头置于鼻咽部,连接惠普监护仪,持续监测病人体温变化,入室后记录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150 min及术后2 h体温1次。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标准差、百分比描述病人一般资料;均数±标准差描述病人各个时点的体温,将两组病人各个时点体温均数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 入室时两组病人体温没有明显差异。入室后1 h出现显著性体温差异,对照组体温出现一个降低的过程,而实验组体温可以维持在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两组病人围术期各个时点体温均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

2.2 两组年龄<50岁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 两组病人 入室温度没有明显差异,各时点体温差异没有明显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年龄<50岁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s) ℃

表3 两组年龄<50岁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s) ℃

2 h对照组 20 36.04±0.36 36.16±0.49 36.08±0.49 36.02±0组别 例数 入室时 入室后30 min 入室后60 min 入室后90 min 入室后120 min 入室后150 min 术后.48 36.12±0.23 36.10±0.20 36.46±0.43实验组 28 36.23±0.35 36.34±0.27 36.30±0.32 36.30±0.40 36.35±0.31 36.21±0.33 36.31±0.33 t值 -1.79 -1.48 -1.68 -1.77 -1.37 -1.40 1.39 P 0.08 0.15 0.09 0.09 0.21 0.19 0.17

2.3 两组年龄≥50岁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见表4)高龄组病人入室体温没有明显差异,入室1 h后,对照组病人体温有明显下降趋势,出现术中低体温。由此可见高龄病人更容易出现手术中体温降低,因此体温保持显得更加重要。

表4 两组年龄≥50岁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s) ℃

表4 两组年龄≥50岁病人围术期各时点体温比较(±s) ℃

2 h对照组 34 36.19±0.32 36.17±0.35 36.10±0.36 35.95±0组别 例数 入室时 入室后30 min 入室后60 min 入室后90 min 入室后120 min 入室后150 min 术后.34 35.78±0.18 35.78±0.18 36.16±0.29实验组 42 36.30±0.32 36.26±0.38 36.22±0.39 36.11±0.41 36.10±0.40 36.28±0.47 36.32±0.40 t值 -1.06 -1.02 -1.29 -1.67 -2.52 -2.38 -2.01 P 0.06 0.31 0.20 0.10 0.02 0.04 0.04

2.4 两组病人手术期间其他观察指标比较(见表5) 两组手术中补充的液体量和冲洗量、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后拔管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5 两组病人手术期间其他观察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病人手术期间其他观察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补液量mL术中冲洗量m L术中出血量m L手术时间min拔管时间min术中肌松药给药剂量(爱可松)mg实验组 62 933.87±67.01 80.81±12.43 37.35±2.70 113.04±53.46 2.15±0.29 48.57±6.32对照组 62 918.03±61.45 77.55±15.17 50.36±3.14 65.81±26.91 3.48±0.57 51.13±4.02 t值 0.73 0.77 -2.67 0.89 -1.87 -1.56 P 0.56 0.46 0.05 0.39 0.06 0.15

3 讨论

3.1 术中低体温对病人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术中低体温可从多方面对手术病人造成影响,主要体现在[1,4]①增加伤口的感染率,轻度的体温降低也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并减少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的移动;②影响凝血功能,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流速度减慢,血中血小板减少,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血细胞聚集度升高,并且具有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③影响机体代谢,体温升高机体代谢率增加,体温下降代谢率下降,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低温使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速度减慢;④延缓术后恢复,体温降低使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使麻醉苏醒延迟。

3.2 手术中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 全身麻醉时机体的产热过程及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均受到抑制,温度调节能力随之减弱,这是导致手术病人体温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手术中使用大量室温条件的静脉输入液体及皮肤消毒剂,这些液体和机体直接接触,都是热的良好导体,大大增加了传导散热作用,因此几乎所有全身麻醉病人在术中都有发生低体温的可能[3]。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对全身麻醉手术病人采取主动加温措施,降低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发生术中低体温的几率。

3.3 液体加温方式对手术病人术中体温变化的影响 从两组病人各个手术时间点体温值的比较可见,对照组病人体温在进入手术间90 min时降至36℃以下,实验组病人体温始终未低于36℃,两组病人进入手术间60 min、90 min、120 min这3个时间点上的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病人的体温值高于对照组。说明静脉输注预先加温液体对维持病人的术中体温是有效的。静脉快速、大量输入温度较低的液体,尤其是冷藏库血(约4℃),即可使病人体温大大降低[5,6]:在成人,每输入1 L与环境等温的液体可使平均体温降低约0.25℃;5 min~10 min内输入500 mL未加温的库血,可使体温降低0.5℃~1.0℃。本研究采用的ET-TF-001输液加温仪是一种间接的加温装置。其加热原理是在输液时,使输液液体流经足够长的输液管道,加热器对其进行充分的热传导,从而使输注液体稳定在设定温度上。另外,我院层流手术间内均配置恒温温箱,设置其恒定温度为37℃,将准备输注的液体和冲洗液放置其中可保持液体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减少因热传导散热导致的体温下降。

本研究表明,老年病人比青年病人更容易在术中发生低体温。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和功能下降,各种感觉的阈值普遍增高,各种反应从指令意识的产生到反应出现的时间也会延长,体温调节反应也如此[4]。因此,提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该更注重老年病人术中的主动保温。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对照组年龄≥50岁病人体温在进入手术室后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实验组体温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各时点体温值均高于对照组,入室后120 min、150 min及术后2 h 3个时点体温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保持手术中的体温在老年病人中的作用更加重要,而静脉输注预先加温液体的方法显现出了较明显的保温效果。

4 小结

在麻醉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手术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在术中发生低体温是不可避免的,低体温的发生可对病人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本研究采取静脉输注预先加温液体的方法预防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的术中体温降低,对病人术中体温的维持起到积极作用。期望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其他中型、大型手术的病人,在手术中应用积极主动的保温措施,提供借鉴意义,特别是对于预防尤其是老年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减少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意义重大。

[1]刘小颖,吴新民.围术期低体温[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9):712-714.

[2]Hervey GR.Thermoregulation[M]//Emslie-Smith D,Paterson C,Scratcherd T,etal.Textbook of physiology.11th Edition.Edinburgh:Churchill-Livingstone,1988:510-533.

[3]Sessler DI.Temperature monitoring[M]//Millar RD.Anesthesia.New York:Churchill Livingstone,1994:1363-1382.

[4]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

[5]赵俊.新编麻醉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

[6]梁辉珍.全身麻醉术后低温病人保温措施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1,9(1C):216-217.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pre-warm liquid for prevention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of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iu Yajing,Huang Jing,Sun Yuhong(Affiliated 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20 China)

R473.6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4.021

1009-6493(2012)12A-3216-03

刘雅静,护师,专科,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黄静、孙育红(通讯作者)单位: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2012-01-02;

2012-11-18)

(本文编辑 孙玉梅)

猜你喜欢
入室体温液体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液体压强由谁定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