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三联疗法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足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2012-11-12 07:37瞿群威朱少铭郑剑波陈四海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针药针刀三联

瞿群威 朱少铭 郑剑波 陈四海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上的常见疑难病。目前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以及手术疗法,目的是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治疗股骨头塌陷,减轻或消除髋关节疼痛,改善和恢复髋关节功能,但均不够理想。保守疗法见效慢,手术疗法创伤大。关节置换术虽然可以解除症状,恢复功能,但股骨头坏死患者大多数为青壮年,术后由于体重的增加及病人活动能力较强等原因,较易导致关节松动;其它如激素的应用等原因也可导致关节置换失败[1],所以人工关节的远期疗效欠佳。由于以上原因,在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通常选择某种保留股骨头的姑息性治疗以延缓或替代髋关节置换。因此,围绕其发病机理设计见效快、创伤小、疗效好的保髋治疗仍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本文设计了腰交感神经损毁术(Lumbar Sympathectomy,LS)联合针刀和中药治疗ANFH的姑息性疗法,并对比观察了该疗法对ANFH患者的疗效及足趾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及分组

2008年2月~2010年9月在我院住院患者60例,均行双髋侧位及骨盆正位X线片和髋关节CT片检查,17例行MRI检查,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明确诊断为ANFH;并排除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风湿等可能导致微循环异常的疾病,在微循环检查前3天禁止使用影响循环的药物。全部病例运用DPS统计软件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三组间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其年龄、性别分布与3病例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四组间一般资料比较(n均=20)

1.2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确诊为ANFH且Ficat分期为Ⅰ~Ⅱ期和Ⅲ期前期股骨头坏死患者;Ⅲ期后期和Ⅳ期患者不愿手术而强烈要求保守治疗者。(2)排除标准:Ficat分期Ⅲ期后期和Ⅳ期愿行手术治疗者;感染性髋关节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病所致的继发性股骨头坏死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贫血者;有严重内脏器官疾病或身体虚弱不能耐受本治疗者;有心理障碍者。

1.3 临床治疗方法

三联治疗组联合下述三种疗法同时治疗,针药治疗组运用针刀加中药同时治疗,中药治疗组只运用中药治疗。

(1)LS:调试好射频热凝器(北京北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R-2000B型)。全部患者在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通过CT介导,将射频套管针穿刺至L2、L3、L4椎体中段的前外侧缘处,此过程中患者无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固定好套管针,回抽无血无液后先行电刺激定位:插入射频电极,先用50Hz、1V电刺激,患者无会阴区、腹股沟区或下肢放射痛麻,再用2Hz、2V电刺激,无下肢肌肉搐动,说明针尖位置准确。再行射频损毁:从L2穿刺针注入2%利多卡因3ml,并从L3、L4注入2%利多卡因1ml,然后以80℃、120s对L2、L3、L4三个节段的交感神经节分别进行耙点射频热凝毁损,并检测患者会阴部无麻木。热凝完成后从L2穿刺针注入3ml造影剂,CT影像上见造影剂沿椎体的前外侧缘上下弥散呈气状影,且不出现造影剂向腰大肌间沟扩散的影像后,从L2穿刺针缓慢注入无水乙醇3ml,并注射洁净空气0.5ml。让患者保持原体位不动,15min后拔出穿刺针,然后用平板车送回病房,并嘱患者1h内保持与毁损时相同体位。常规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天。每位单髋ANFH患者一般治疗1次,双髋ANFH患者间隔半月进行不同侧治疗,每侧一次。

(2)针刀治疗:按文献[3]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运用针刀进行髋关节腔减压、骨髓腔减压和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松解治疗。根据患者耐受程度每次治疗5~10个部位,同一部位每次间隔2周,不同部位间隔5天1次,共治疗5次,之后根据情况每1~3个月巩固治疗1次。Ⅰ~Ⅱ期治疗5~10次,Ⅲ期治疗10~15次,Ⅳ期治疗15~20次。

(3)中药治疗:运用自拟健肾活骨方[4]治疗。第1疗程将该方煎汤,每日1剂,每剂煎3次混匀后分3次内服。1个疗程后将上方经过粉碎、煎煮、浓缩等工艺制成丸剂,口服,每日3次,每次6克。第1年3个月1疗程,疗程间休息半月;从第2年开始每2个月1疗程,疗程间休息2个月。治疗1~3年。

1.4 甲襞微循环检测

由专人操作,采用徐州光学仪器厂生产的WX-6型微循环检测仪,患者取平卧位,足趾与心脏在同一水平,室温20~25℃,静卧15~30min后开始检测,检测部位为患侧或症状严重侧第二趾甲襞,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疗全部结束时检测,所有病例重复检测3次,取其平均值。观察管袢形态、血液流态及袢周状态等,观察结果输入电脑,进行田牛定量加权积分[5]。20例健康体检者同样检测。

1.5 疗效标准

参照首届全国骨坏死学术交流会制订的百分制疗效评价标准[1],包括临床评价60分和X线评价40分,其中临床评价又分为疼痛(25分)、功能(18分)、关节活动度(17分)三项,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二者间隔不少于1年)分别评定其得分,再根据如下公式计算改善率: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输入DPS9.5统计软件,一般资料中的性别、部位、病因、Ficat分期进行χ2检验,其它计量资料进行F检验和LSD-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三组间疗效比较

三联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率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和针药治疗组(P<0.05或P<0.01);针药治疗组改善率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改善率比较(s,n均=20)

表2 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改善率比较(s,n均=20)

注:与针药治疗组比较,1)P<0.05,2)P<0.01;与中药治疗组比较,3)P<0.05,4)P<0.01

线评分 总改善率三联治疗组 88.52±12.442)4) 79.60±8.352)4) 77.11±8.072)4) 59.09±9.071)4) 73.95±7.022)4)组别 疼痛 功能 关节活动度 X 7 46.58±4.79针药治疗组 75.26±11.334) 62.68±9.513) 55.64±7.834) 53.71±8.804) 61.44±7.024)中药治疗组 61.16±8.97 56.56±7.71 37.60±6.01 38.37±6.9

2.2 各组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

治疗前,三组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周末三联治疗组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针药治疗组仅部分积分较治疗前改善(P<0.05),而中药治疗组全部积分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改善(P>0.05),三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优于其它两个治疗组(P<0.05或P<0.01),针药和中药治疗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结束时各组与治疗前以及治疗1周末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三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它两个治疗组,且接近于正常对照组,针药治疗组改善程度又明显优于中药治疗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各组甲襞微循环积分变化比较(s,n均=20)

表3 治疗前后各组甲襞微循环积分变化比较(s,n均=20)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P<0.05,3)P<0.01;与同组治疗1周末比较,4)P<0.05,5)P<0.01;与针药治疗组相同时间比较,6)P<0.05,7)P<0.01,与中药治疗组相同时间比较,8)P<0.05,9)P<0.01

组别 管袢形态 血液流态 襻周状态 总积分正常对照组0.59±0.45 0.56±0.47 0.26±0.46 1.41±0.93三联治疗组治疗前 2.40±1.231) 3.09±1.441) 1.37±0.861) 6.87±1.881)治疗1周末 1.34±1.153)6)8) 1.72±1.083)6)8) 0.96±0.642)6)9) 4.02±1.273)7)9)治疗结束时 0.75±0.523)4)6)9) 0.52±0.503)5)6)9) 0.37±0.383)5)6)9) 1.64±1.153)5)6)9)针药治疗组治疗前 2.31±1.281) 3.12±1.181) 1.41±0.771) 6.84±1.321)治疗1周末 2.11±1.02 2.44±1.032) 1.34±0.52 5.85±1.342)治疗结束时 1.08±0.463)5)9) 0.83±0.433)5)8) 0.69±0.573)5)8) 2.60±1.373)5)9)中药治疗组治疗前 2.47±1.311) 2.95±1.531) 1.48±0.591) 6.90±1.431)治疗1周末 2.25±1.11 2.62±1.24 1.45±0.52 6.32±1.27治疗结束时 1.64±0.562)4) 1.21±0.643)5) 1.08±0.592)4) 3.93±1.253)5)

3 讨 论

ANFH属于中医 “髋骨痹”、“骨痹”、“骨痿”、“骨蚀”等病。该病病因多达十几种,其中外伤、长期或大剂量应用激素以及长期大量饮酒是该病主要诱因。在这些致病因素影响下,全身或局部不同程度地出现微血管损伤、血流缓慢,血细胞黏附增加等一系列微循环改变,使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坏死。动物试验[6]发现,所有坏死股骨头的标本中垂直走行的毛细血管均显示明显扩张,伴有瘀血,可见透明血栓形成。因此,微循环障碍是ANFH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各组甲襞微循环积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主要表现为血液流速减缓,多为粒流、粒缓流,血液呈暗红色,红细胞聚集明显,多呈颗粒状聚集,管袢长度增长,交叉畸形增多等,与王秀义等人观测到的结果[7]一致。说明ANFH与微循环异常变化关系密切,甲襞微循环变化是该病在全身的整体反应。

中医认为ANFH主要由于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导致外邪入侵,或内生痰瘀滞留于骨骼关节等经脉密集之处,阻滞气血运行,筋骨失之濡养,引起疼痛和骨坏死。健肾活骨方通过全身调理,具有补益肝肾、活血健骨等作用,本文结果显示单独应用该方虽不及其它两组疗效明显,但也可以使ANFH甲襞微循环明显改善,尤其是血液流态改善更明显,说明其通过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股骨头供血。其原因可能与活血化瘀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粘度,纠正脂质代谢紊乱,有效降低高血脂,防止脂质在髓腔内堆积等作用有关[4]。将健肾活骨方与针刀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ANFH疗效,而且改善甲襞微循环的作用也更明显。这说明针刀松解减压对微循环也有一定干预作用。针刀针刺效应能舒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激发体内调节作用;同时针刀可以纠正ANFH的生物力学平衡,具体机制包括:(1)利用针刀进行关节腔和骨髓腔穿刺减压可减轻股骨头内外压力,改善骨内血液循环[3];(2)髋关节周围肌群紧张、挛缩,牵拉关节间隙变窄,从而增加关节间的拉应力、压应力和张应力,使供给股骨头的相关血管受压[7];针刀松解髋关节周围孪缩、粘连的肌腱或韧带起止点,可以缓解肌肉紧张痉挛,消除自身肌肉挛缩对股骨头的挤压,从而达到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的作用。

由于下肢血管,尤其皮肤及肌肉的细小血管平滑肌,由腰交感神经支配并趋向于收缩状态,使血管保持一定紧张性。故当LS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损毁患侧腰交感神经后,可以产生长期的“失交感作用”,使髋部血管持久扩张。有实验[8]显示,交感神经切断后,骨髓内血液稀释、粘度下降、血管扩张,骨内压有下降趋势,说明LS能从神经调控方面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因为神经调控作用机制具有反应迅速的特点,但针刀纠正生物力学平衡和中药全身调理作用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本文结果显示三联治疗组在治疗1周末甲襞微循环已有显著改善,而中药治疗组和针药治疗组改善尚不明显。在治疗全部结束时三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和针药治疗组,甲襞微循环改善也显著优于另两组,这是因为三联疗法通过中药调整全身微循环和血粘度、针刀纠正生物力学失衡,LS神经调控等从多层次、多方面发挥作用,互相取长补短,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既能快速地改善ANFH的症状,又能持久地改善ANFH的微循环状况,降低骨内压,促进坏死的股骨头修复,使疗效达到最大化。

综上所述,LS联合针刀和中药治疗明显优于针刀和中药单独和联合治疗,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1 王 岩,朱盛修.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与疗效评价法[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23(l):77~78.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3.

3 瞿群威,吴 群.针刀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45~46.

4 瞿群威.健肾活骨方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0):632.

5 田 牛.微循环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4:647~653,736.

6 程少华,常 巍,崔 操,等.VEGF在高压氧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意义[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3):16~19.

7 王秀义,王凤丽,李方录,等.闭合性松解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01,14(3):177~178.

8 吴珊鹏,林 欣.动脉外膜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术后肢体骨内压、血液流变学、神经肽改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6):21~22.

猜你喜欢
针药针刀三联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