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区域经济增长

2012-11-12 07:48
财经问题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竞争变量检验

李 江

(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GDP年均9%以上的持续增长,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被称之为“中国模式”。在对“中国模式”的解释中,制度解释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我国的改革是首先从经济改革开始的,政治改革的速度一直较慢,然而其效用却是非常巨大的,其中财政分权制度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被认为对我国经济的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措施的实施,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进入了快车道。而这些地区中的各省份的存在着激烈的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它们之间的竞争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一、文献综述

有关政府竞争的最早论述是在亚当·斯密[1]的《国富论》中,但是政府竞争这一概念则最早由德国经济学家Breton提出,他认为从本质而言,政府的竞争性是必然的,这不仅在各级政府之间有所表现,甚至在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之间这种竞争关系也是存在的[2]。早前的有关政府竞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之间,这样的竞争更多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但是作为地方公共品和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地方政府具有显而易见的信息优势,其更加了解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政府提供各种服务,因而使得地方政府在分配资源的有效性方面表现的比中央政府更好[3]。然而各种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在有限的供给条件下,为了争夺更多的资源,以获得更大的利益,各需求方必然会进行激烈的竞争。这一情况在地方政府之间也是存在的,其直接的结果是各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以及配置权力而展开激烈的竞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经济依据。关于地方政府竞争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为Tiebout[4]的“用脚投票”理论和 Oates[5]的税收竞争理论,他们的理论为以后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参照苏联的经济体系,我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对外开放,引入外部资源,经济实现了长达30多年的快速增长,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为了缓解中央政府面临的巨大财政压力,中央政府开始逐步下放权利,给予地方政府支配财政收入和投资的决策权,即财政分权制改革,这以1994年的改革效果最为明显。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加之以中央政府实行的以GDP为中心的地方官员晋升考核机制,地方政府展开了以“GDP增长”为核心的竞赛。国内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樊纲和张曙光最早研究了这一现象,他们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称之为“兄弟竞争”,这主要体现了地方政府之间在投资和货币发行领域的横向竞争,以及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在同一领域所展开的纵向竞争[6]。张维迎和栗树和认为我国地区间竞争引发了国有和集体所有企业的民营化,有利于明晰产权[7]。周业安认为如果地方政府通过制度和技术的创新来吸引更多的资源流入,这将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但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则会引起其他地区的资源流出,在资源争夺过程中处于弱势的落后地区,必然会选择保护主义的政策来维护当地的经济利益,这将导致地区间的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不利于经济增长[8]。谢晓波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9]。赵会玉基于我国231个市的面板数据,对不同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认为,除外商直接投资竞争以外,金融资源竞争、财政支出竞争和基础设施竞争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存在正效应[10]。

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通过外资直接投资竞争、基础设施建设竞争、金融资源争夺竞争等等来体现,其竞争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得更多有利于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的经济资源。本文所选择的研究样本为西部地区12个省市,西部地区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且是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相邻省份的经济要素和资源禀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成效不足,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常突出。随着西部大开放战略的不断推进,各省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而相伴随的地方政府竞争也较为激烈,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板。同时西部地区实现大发展,是我国和谐社会理念在经济领域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如何利用地方政府竞争来推动经济增长这一课题很值得进行探讨。所以本文以西部地区1995—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指标说明和数据来源

1.模型设定和指标说明

有关经济增长研究已日趋成熟,使用较多的经济增长模型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其中,Y为产值,K为物质资本,L为人力资本,A表示其他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本文的研究目标在于考察地方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而我们将地方政府竞争变量加入到该模型中,并对其取对数,以相应的符号代替各变量,则得到以下计量模型:

在上述设定的模型中,Pgdpit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表示经济增长的水平,Gov_comit为解释变量,表示地方政府竞争的水平。ξit包含着一些不可控的因素,Xit主要包括:人力资本指标(Hum_capit);物质资本指标(Capitalit)。变量的定义与数值表示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变量说明

2.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的联系,因而选取的数据为西部各省的指标值,时间区间为1995—2008年。由于西藏统计数据的缺失,因而本文的研究不包括西藏,而为剩下的11个省市。研究变量的数据值均来自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汇编》,并按照指标的定义进行相关的处理所得。变量的主要统计值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的统计值描述

三、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

1.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较多的使用于时间序列数据中,主要是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发生。但是随着面板数据使用的普及,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在进行相关的计量检验之前,将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采用的检验方法为IPS检验(Im-Pesaran-Shin方法),以确定数据的稳定性。相关的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单位根检验

表3的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指标值均在一阶差分下通过了单位根检验,即各变量的稳定性较好,下一步计量检验可以进行。

2.计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本文进行的冗余固定效应检验和Hausman的检验结果所得到的P-值均等于0,且进一步的检验中显示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更为适合本文的实证分析,所以本文在面板数据检验中以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作为研究的基础。具体的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

(1)在回归检验的模型1、2中地方政府竞争变量的系数统计值均为负的,数值大小为0.0467和0.0268,且分别通过了10%和5%的显著性检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计量的检验结果说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竞争并没有有力的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竞争之所以不利于西部各省经济增长主要原因为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是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产生的,加之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地方官员绩效考核机制,地方政府获得了极大的激励去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增长,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梯队,经济欠发达,政府之间的竞争更多的表现为支出竞争,即通过大量的投资来实现竞争。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所进行的投资以及对大型经济项目的支持确实是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是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但是分权后的地方政府把过多的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而忽视了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这造成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12]。同时,政府部门所开展的大规模投资项目很少将民间经济纳入其中,使得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难以发挥,并且还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使得本已稀缺的经济资源被浪费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与发达地区的资源争夺中处于劣势,因而往往会采取保护主义政策,以维护本地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加了地区间的交易成本增大,不利于经济增长。这些就是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竞争的负效应表现的会更为强烈,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地方经济增长。

(2)模型2中本文加入了人力资本变量和物质资本变量,从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到,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分别为2.1876、0.3786,且均同时通过高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它们的形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它们的加入也有力地增加了模型的解释力度。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地方政府竞争是我国经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其产生源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所一直进行的财政分权制改革,在这一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积极地参与到地方经济活动中,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梳理了现有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我国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论指出:由于西部各省的地方政府竞争主要采取支出竞争的方式,其对基础建设和大型经济项目的投入确实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但是这种支出竞争同时伴随着较小的乘数效应、较为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且会扩大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从而使得地方政府竞争的负面效应更为突出,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增长。

西部12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而西部大开发将是未来我国宏观经济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谁能在西部实现率先崛起?这必然会引起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然而过度的竞争必然会加剧政府行为的非理性,进而会抑制地区经济的增长。西部大开放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积极参与,因而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政府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对此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第一,加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交流平台建设。西部12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的宏观经济层面中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且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集聚区,资源禀赋条件又有很大的相似性,对经济发展的诉求都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在统一的宏观经济政策背景下和资源条件下,很可能在区域内发生激烈的竞争,如在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等方面,对各省的经济福利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加快建立一个有助于协调、互动的地方政府交流平台。这将有助于协调各地的经济政策,增加地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第二,引导政府体制改革向市场化迈进。我国的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已有明显的效果,但是政治体制改革却依然难以有效进行,这也是地方政府竞争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建议将市场化改革引入到政治体制中,使得市场化不要只局限于经济领域,在政府体制改革领域也要引入市场机制。这一机制的最大体现就是形成政府官员考核的新机制,通过当地居民的直接考核来代替中央政府自上而下进行的间接考核;通过公共事务管理质量的考核来代替GDP指标的考核。而要实现这一机制,中央政府必须向当地居民下放一定的权利,即就必须相应地进行财政分权,赋予当地居民参与财政预决算的决策。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2]Breton,A.Competitive Governments: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M].Cambridge,New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34-38.

[3]Oates,W.E.An Essay on Fiscal Federalism [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9,(3):1120-1149.

[4]Tiebout,C.M.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6,(5):416-424.

[5]Oates,W.E.The Effects of Property Taxes and Local Public Spending on Property Values:An Empirical Study of Tax Capitalization and the Tiebout Hypothesis[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9,(6):957 - 971.

[6]樊纲,张曙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32-44.

[7]张维迎,栗树和.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J]. 经济研究,1998,(12):10-17.

[8]周业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97-103.

[9]谢晓波.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 浙江社会科学,2004,(2):48-53.

[10]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0,(1):25-43.

[11]林毅夫,姜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J]. 管理世界,2006,(1):28-41.

[12]Demurger,S.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An Explanation for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29(1):95-117.

猜你喜欢
竞争变量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感谢竞争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