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东地区原发性肝癌与HBV相关性研究

2012-11-14 05:46万英杰简光富邱锡荣唐龙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小三阳乙肝感染率

万英杰,简光富,邱锡荣,胡 斌,唐龙泉,王 安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估计约有25万例,居肿瘤的第8位,其发生率在世界各地有显著差异,在亚洲及非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PHC)发生率约为 20%,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PHC的死亡率为20.37/10万,年新发病例11.02万[1],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关于PHC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报告国内外不少,本地区尚未见有关报告。为了探讨赣东地区原发性肝癌与HBV感染的相关性,本文作者调查了一组病历,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肝癌组抽取本院2002年至2010年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出院患者病历116例,其中男性患者9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56.9岁,经B超、CT、AFP及病理诊断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并随机抽取我院体检的106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最大58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2.65岁。

1.2 检测方法 HBV标志物检测法采用血清免疫酶联(ELISA)法,检测仪器采用安图酶标仪-2010型和安图洗板机-2010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试剂均采用潍坊三维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酶联试剂盒。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法对两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原发性肝癌组HBV标志物总感染率与健康对照组HBV标志物总检出率结果见表1。

原发性肝癌组HBV标志物总感染率为96.55%(112/116)。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BV标志物总检出率为56.60%(60/106)。二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表1 原发性肝癌组HBV标志物总感染率与健康对照组HBV标志物总检出率(%)

2.2 原发性肝癌组HBV标志物各项指标感染率与健康对照组HBV标志物各项指标检出率结果见表2。

表2 原发性肝癌组HBV标志物各项指标感染率与健康对照组HBV标志物各项指标检出率(%)

原发性肝癌组HBV标志物主要以HBsAg 89.66%(104/116)、抗-HBe 81.04%(94/116)、抗-HBc 95.67%(111/116)感染为主。健康对照组HBV标志物中多数存在抗-HBs抗体54.72%(58/106)。二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

2.3 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BV标志物四种感染模式阳性率结果见表3。

表3 原发性肝癌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BV标志物四种感染模式的阳性率(%)

表3中四种感染模式分别是:①HBsAg、HBeAg 、抗-HBc 三项阳性(8.62%),②HBsAg、抗-HBe、抗-HBc 三项阳性(68.07%),③HBsAg、抗-HBc二项阳性(3.46%),④抗-HBe、抗-HBc二项阳性(1.72%)。其中感染模式②即乙肝“小三阳”阳性率为68.07%,与其他感染模式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

3 讨论

PHC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从流行病学分析,多数PHC病人都存在HBV感染史,不同资料报道的相关程度不一,大都在50%左右,有的甚至高达97%[1~3]。表2本组调查资料中显示,在116例肝癌组血清中HBV总感染率为96.55%,其中以HBsAg(89.66%)、抗-HBe(81.04%)、抗-HBc(95.67%)为主,而 106 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HBV总检出率为56.60%,且多数存在抗-HBs(54.72%),二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通过本组调查表明:①在PHC患者的血清中存在高比例的HBV感染标志物,②长期HBV慢性感染携带者比未感染HBV者发生PHC的危险性要高[3]。因此,对于长期HBV慢性感染携带者,要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二对半、AFP和B超,这有利于减少PHC的发生及早期肝癌的诊断。另外从表3中显示,在HBV感染者中,主要感染模式有四种,其中以乙肝“小三阳”阳性率最高,占68.07%,这表明乙肝“小三阳”与PHC的发生关系密切,这可能与HBV基因型的不同[4-8]、HBV前C区突变[9]、乙肝慢性反复发作和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进一步证实了PHC与HBV感染密切相关,特别是乙肝“小三阳”存在很高的危险性。因此,积极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预防HBV感染和降低PHC的发病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张 扬,陈坤,刘希永.海岛居民肝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0):119.

[2]石 成.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ALT、AST的结果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29(5):503-504.

[3]雷秉均.病毒性肝炎演变为肝癌的分子免疫发病机制[A].见:叶维法,钟振义.肝病免疫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38.

[4]孙宪寿,程 立,何开玲.病毒肿留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447.

[5]成 军,杨守纯.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8.

[6]吴绮明,张文华.原发性肝癌组织P16蛋白的缺失与HBV感染[J].新消化病学杂志,1997,11(5):115.

[7]刘 平,赵志泉.WHV/MYC转基因小鼠肝癌发生过程中的基因异常[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7(2):67.

[8]成 军,杨守纯.现代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23.

[9]叶维法,钟振义.肝病免疫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16.

猜你喜欢
小三阳乙肝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乙肝“小三阳” 可以哺乳吗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乙肝过早停药易引起复发吗
“小三阳”演变成肝硬化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