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前四项检测指标的结果分析

2012-11-14 05:46于路妹张国光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受血者梅毒感染率

梁 华,于路妹,朱 磊,张国光

(1、江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西 南昌 330006;2、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临桂分院检验科,广西 桂林 541100;3、江苏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输血是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手段。为避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贯彻执行卫生部《输血技术规范》,避免院内感染,我们对本院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 (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和梅毒的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现将19149例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临桂分院术前(包括产前)、输血前患者19149人,年龄从15~85岁,平均年龄39岁,其中男性患者9785人,女性患者9364人,外科病人以脑外、胸外、腹外、骨科病人最多,占45.3%,内科病人以血液内科、泌尿内科、传染科病人较多,占12.1%,妇产科病人占34.6%,其他占8%。

1.2 试剂和仪器 ELISA法试剂盒 (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体):均购自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仪器:Synergy 2型酶标仪,美国BioTek公司;Model-1575型洗板机,美国伯乐公司。

1.3 方法 采集输血前患者血液标本3ml,2500r/min离心分离血清,做输血前项目检测,四项检测均采用ELISA方法,HBsAg、抗-HCV、梅毒抗体两次重复阳性者判为阳性,抗-HIV两次重复检测阳性送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HIV室确认,抗-HIV阳性结果最终为经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后的结果。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各项检测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9149例受血者输血前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其中 HBsAg、抗-HCV、抗-HIV、抗-TP 的阳性率分别为 10.86%(2080 例)、0.08%(16 例)、0.36%(69 例)和 0.81%(155 例)。

2.2 不同年度间受血者输血前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如图1和2所示,不同年度间的 HBsAg、抗-HCV的阳性率尽管有波动,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抗-TP和抗-HIV阳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

表1 2006年至2010年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IV、抗-TP、抗-HCV检测结果

图1 2006年至2010年受血者输血前HBsAg检测结果

图2 2006年至2010年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TP、抗-HCV检测结果

3 讨论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治疗手段挽救了众多生命垂危的患者的同时使得输血感染传染病而成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1],血液传播性疾病以输血传播最为常见,但并非唯一途径,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等也是传播途径之一[2]。输血前进行HBsAg、抗-HCV、抗-HIV、TP 检测,可以有效防范经输血传播的疾病,同时可以明确既往感染或医源性感染,从而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的产生,并且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时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感染[3]。

对不同年度间4项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表明HBsAg、抗-HCV在不同年度间的波动较小,流行情况较为稳定。本实验中HBsAg感染率在9.32%~11.13%之间波动,这与邓梅英等[4]报道的桂林地区乙肝感染率12.14%基本一致,另外梅毒感染率(TP)在0.55%~0.94%之间波动,感染率较高,这反映出梅毒感染率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与有关资料显示[5]较为一致,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艾滋病感染正逐渐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本实验中HIV感染率在0.22%~0.48%之间波动,所检69例抗-HIV阳性病例均是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诊的病例,其中住院病例55例,门诊病例14例,患者年龄从22岁到58岁,以青壮年为主,这反映当前我国进入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HIV已开始在以往认为相对安全的人群中发生流行[6]。HCV在本组中的感染率较低,HCV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们的统计显示HCV感染率呈现相对平稳的态势。

由于血液传播性疾病在感染人体后窗口期的存在,以及常规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和试剂灵敏度的差异,易造成阳性标本的漏检,如何缩短窗口期,提高灵敏度,是今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报道[7]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可降低检测的窗口期,有利于病原体的早期检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胡慧霞,李 艳,汪 明,等.输血前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J].职业与健康,2009,25(20):2187-2188.

[2]郭 勇,郭桂英,石小彬.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意义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5,18(1):32.

[3]王 维,牛新海.3642例拟输血病人HBsAg、HCV-Ab、HIV-Ab、TP-Ab的检测及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5):547-548.

[4]邓梅英,阳彦芹,陈 宇,等.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及其重要性[J].华夏医学,2005,19(1):121-123.

[5]王 强,辛 焰.武汉市青山地区2002-2008年度术前四项检查筛查情况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1):74-80.

[6]寸 伟,段友斌,杨振宇,等.昆明地区无偿献血者H I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5):359-360.

[7]Tabor E,Yu MW,Hewlett I,et al.Summary of a workshop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 to screen donors of blood and plasma for viruses[J].Transfusion,2000,40(10):1273–1275.

猜你喜欢
受血者梅毒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直系亲属可以互相输血吗?
为什么尽量不要输注亲人的血液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