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卫生陶瓷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的要点*

2012-11-17 07:47白战英张卫星
陶瓷 2012年3期
关键词:卫生陶瓷检验质量

白战英 张卫星

(1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陕西 咸阳 712000)(2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陕西 咸阳 712000)

浅析卫生陶瓷企业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的要点*

白战英1张卫星2

(1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陕西 咸阳 712000)(2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陕西 咸阳 712000)

我国卫生陶瓷生产产量近年来增长迅猛,但是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希望通过对现阶段卫生陶瓷质量检验管理的分析,与广大卫生陶瓷企业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实事求是地建立起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在获得认证证书、确保抽查合格的同时,建立起一套长效机制,实实在在把产品做好,以实现基业长青。

卫生陶瓷 质量 检验 管理

近年来,我国卫生陶瓷生产产量增长迅猛,2010年卫生陶瓷产量为1.74亿件,销售收入330亿元,利润27.5亿元。2011年前9个月累计产量为1.39亿件,比2010年同期增长5.4%。但同时,其质量状况与国际知名企业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质量稳定性、色泽、外观及变形、釉面耐磨性、盖板及水箱配件配套性、造型设计等方面。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广大卫生陶瓷企业也进行了诸多尝试,包括建立测试手段、建立ISO9001管理体系和节水认证管理体系、实施5S管理、追求可视化管理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成就了一批优秀的企业。但是很多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尚未找到真正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大多数为照搬经验或者为追求认证证书而建立的一些管理体系而被束之高阁。笔者希望通过对现阶段卫生陶瓷质量检验管理的分析,与广大卫生陶瓷企业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实事求是地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使企业在获得认证证书、确保抽查合格的同时,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实实在在把产品做好,以实现基业长青。

1 卫生陶瓷企业质量检验管理的概述

质量管理学家加尔文(Garvin)1985年指出,在已经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质量管理已经经历了4个明显的“质量时代”:检验时代、质量控制时代(含SPC)、质量保证时代(含TQC)和战略质量管理时代。对于我国卫生陶瓷企业而言,由于原材料的标准化水平较低,大多粘土原料直接从矿山中来,其稳定性很差,造成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依赖大量的检验工作来保证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质量检验工作是企业质量控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卫生陶瓷企业的质量检验工作主要分为3部分: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的进厂检验、生产过程中各种中间产品或半成品的检验、成品出厂检验。

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等西方先进的生产企业中,生产过程的各种工艺参数和配方一般不发生变化,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检验的目的是保证来料符合采购标准的要求。我国现阶段,采购标准较宽泛,有时因原材料资源稀缺,企业经常采购“将就”的产品,结果使得后续的配方和工艺参数要根据测试结果随时调整,所以原材料检验的目的同时也为这种调整提供了依据。该过程也包括一些辅助材料和关键配件的进厂检验,如包装材料、卫生陶瓷坐便器水箱配件、模具用石膏等。

中间产品和半成品主要包括卫生陶瓷的泥浆、湿坯、干坯、石膏模具等。对中间产品和半成品检验的目的有3个:一是发现生产工序中产生的不合格品,予以剔除,以防止其流入下道工序,造成浪费;二是大多数半成品或中间产品可以只通过较低成本就可以回收利用,如卫生陶瓷的生坯和湿坯,在中间过程回收不合格品可降低成本;三是便于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正常的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实施调整和修正,以使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正常受控状态。

成品的检验通常包含型式检验、生产车间的在线检验(全检或抽样检验)和质量检验部门的日常抽样检验的三级检验制度,有些企业在产品归库后再进行一次包装后检验。成品检验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企业的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这是企业提供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的保证,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形象,关系到企业的存亡,非常重要。

大多数中型的生产企业设质检科、技术科(试制室)和生产车间,分别负责各种检验过程。其中技术科(试制室)负责原材料和燃料的进厂检验和中间产品的检验,生产车间负责成品检验中的在线检验,质检科负责成品和配件的检验,其它辅助材料(如模具)由设备部或其他部门负责质量把关。当然,也有的小企业由技术科同时负责三方面的职责,而大企业则职责分工更加细致,其职责的划分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但无论何种组织形式,都应当保证这三方面的职责,应当强调的是,尽可能使成品检验的职能独立于生产部门之外,以保证检验部门对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督。

2 企业质量检验文件体系及管理

2.1 企业质量检验文件体系的构成

对于一个按照ISO9001建立起管理体系的管理规范的企业而言,有结构非常严谨的内部文件体系,一般主要由三层文件构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记录表。另外,外来文件也是企业所使用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1)质量手册规定了企业的方针、目标、职责权限、组织架构、管理要素、质量管理所涉及的过程等,是整个企业管理体系的大纲,是质量管理方面的“宪法”。

2)程序文件规定了执行某个管理过程时的程序,一般会体现出5W1H,即 Why(工作目的),What(做什么),Who(谁来做),Where(在那里做),When(何时做),How(怎样做)。一般涉及多人或多部门的过程或程序,用程序文件表达。程序文件可以制成流程框图,会更加直观。

3)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做某件事情的具体方法;记录表是企业需要记录的信息所使用表格的格式。

4)外来文件包括从外部获得的法律、法规、各级技术标准、客户的验收要求、书籍,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相关信息。

在日常检验过程中所涉及的文件一般都由二、三层文件以及外来文件中各级技术标准和客户的验收要求构成。下面分别说明在日常检验中所需要的各类文件。

2.1.1 相关技术标准

标准是经公认机构批准的、供通用或反复使用的统一的要求、方法或定义。标准又分为基础标准、名词术语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其中产品标准是统一的技术要求,如GB 6952-2005《卫生陶瓷》,方法标准是统一的方法要求。

标准按照级别又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工厂标准等;按照效力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其中强制性标准为必须强制执行的标准,相当于技术法规或指令的地位。

企业必须建立获取标准和跟踪标准时效性的程序,以保证能够及时把标准的要求纳入到本企业的技术要求中去,同时保证标准更新时及时获取并更新本企业的技术文件。

2.1.2 程序文件

检验过程中需要建立并维持的程序文件应包括:

1)原始记录的控制程序。原始记录格式的设计与审批,记录的填写要求,记录的整理、归档保存、索引、查阅权限、保存期限等。

2)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量值溯源程序;规定检测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量管理。

3)规定比对试验所相关的程序;规定比对试验的方式、时机、参与人、接收限的确定等。

4)抽样及样品管理程序。抽样程序应规定抽样的地点、抽样的时机、抽样的频次、抽样量、抽样的基数所确定的依据。但是具体的方案一般可以放在第三层次文件作业指导书中说明;样品管理程序应当规定抽取样品后样品的保存、编号、样品的分组、检验后样品的处置等。

5)检测工作程序。规定检验时人(检验员)、机(检测设备)、料(样品)、法(检测方法)、环(环境)、测(其他监视和测量装置)等一些要素的注意事项,并应规定检测结果判定的依据。

2.1.3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做某件事情的具体方法。为了直观或便于阅读,作业指导书可以制作成流程框图、示意图、照片、表格、曲线,再辅助以相关文字说明。总之,一个目的,把作业过程要求准确、无误、便利、高效的传递给操作人员。作业指导书一般包括检验细则、操作规程、设备自检规程等。

2.2 企业质量检验文件的管理

上述3大类文件是检验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那么,对于如此庞杂的文件体系,如何管理才能做到井井有条呢?

文件管理的核心是在需要时就能很方便地获得,高效率地使用,且要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以下是文件管理的几个要点:

2.2.1 文件产生

对于外来文件,企业应当建立一个外来文件的跟踪与查新机制,定期通过杂志、网络、会议、标准查阅等多种方式或渠道跟踪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认证技术要求等文件,并及时获取最新版本,及时纳入相关企业检验技术要求中。对于企业内部的检验技术文件,应当由相关操作人员按照要求的格式编写,然后报企业相关技术主管或质量主管审批后由公司文控部门统一发放。在文件产生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能出现同一件事情与其在不同文件中的规定出现矛盾。

2.2.2 文件分类

分类应当合理、有层次、互相兼容,具体可以参考本文2.1部分。

2.2.3 文件发放和回收的控制

检验技术文件的有效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某个检验员使用着过期的检验标准,可想而知对企业会有什么影响。在检验技术文件下发时应当进行登记,谁、哪个部门、哪一天领用的,使用场所是哪里,领用的同时,应当由领用人签字,同时在文件上加盖“受控文件”章,并加盖代表领用人(部门)的代号或名字以区别不同使用人员。当文件需要作废时,文控人员可根据文件发放表上的名字通知相关人员交回所领用的文件,需要留下参考的文件,应加盖“作废文件”章。

2.2.4 文件的修订和替换

文件局部的更改可以采用修订单或文件替换的方式进行,作废文件回收可按照上述规定执行,同时下发修订后的版本。

2.2.5 文件的使用

所有的文件应放置在工作现场,便于使用、查询。大多数企业把作业指导书做成看板,值得推广,但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不能只做摆设。一般情况下,能通过颜色说明的,只使用颜色说明最好,其次是照片和示意图,再次是流程框图,看板上如果全是密密麻麻小字的,多数情况下成了摆设,难以起到文件的指导作用。

通过上述文件的管理方法,可以保证使检验技术文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企业生产现场质量监控和管理

生产现场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使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即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稳定的生产过程才能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质量监控一般包括两部分工作内容:一是质量监控点的设置,质量监控点是在各工序上或上下两道工序之间设置的以抽样-检验-判定-措施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质量监控活动的节点;二是在生产现场使用的用于监视环境温度、湿度、窑炉烧成曲线、颗粒或泥浆细度的连续式监控装置,这些装置的持续、稳定的监视和控制活动直接实现对过程质量的控制。

生产企业往往会结合自己产品的工艺特点制定质量监控计划,该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结合生产工艺图制定的质量控制点框图,列出质量控制点在工艺流程图中的位置;

2)结合质量控制点框图制定质量控制点说明表,表中应列出控制点编号、物料名称、取样地点、取样频次、检验项目、接收限等;

3)连续式监控装置的巡查表,表中应说明各种连续式监控装置的巡查频次、巡查内容、稳态的接收限、故障处理模式等。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检验的频次绝不是千篇一律的,应当与该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设备先进性和稳定性水平、原料的稳定性水平、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相适应。设备先进性和稳定性水平、原料的稳定性水平高的企业可以适当减少质量控制点。有些企业采购了均化程度非常高的原料,就没有必要进行高频次的化学全分析和含水率的检验,同样,在气候恶劣时,适当调整出窑产品的抽样量就有必要。另外,一个企业质量控制体系的复杂程度应当与该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愿意承担的质量风险相适应,通俗地说,与产品的市场定位相关,高端产品要求更低的质量风险,要求采取更加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当然,这也意味着管理成本的升高。总之,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在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性。

质量控制点设置完成后,应当详细地规划在每个质量控制点上的检验程序。一个企业的检验程序宜采用统一的格式、详略程度和编写要求,但具体内容最好由负责检验工程师起草,以保证其使用性。具体的检验程序是以整个企业通用的检测工作程序(程序文件)为指导的第三层次文件,也可以称为检验细则。

检验工作的“产品”是原始结果数据,一般情况下有两种功能:一是进行结果判定,以判断所检验的项目或检验批次的可接收性;二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基础,建立在统计学基础上的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过程能力变异的趋势,从而发现潜在的隐患,作为拟定和实施预防措施的基础。两种功能要求有以下2种数据处理过程。

1)处于结果判定目的的数据处理相对简单。检验人员在执行检验工作的同时,在检验细则所规定的记录表中记录样品数量、批量、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数据或检验结果(注意是同时记录,不允许事后转录),检验数据要求完整、可重现、可追溯。然后按照检验细则中规定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计算、平均、修约、判定,然后可提出检验批次处置的意见。一般检验分为计数检验、计量检验和计点检验。计数检验是用合格的样品个数或不合格个数与接收限的个数进行比较,确定检验批的可接收性;计量检验是用测量值进行统计处理的结果与接收限进行比较,以确定检验批的可接收性;计点检验是用样品上的缺陷个数与接收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样品或检验批的可接收性。这3种检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应引起注意。

2)处于数据分析的数据处理相对复杂,最常用的有休哈特质量控制图、缺陷统计分析表等7种质量控制工具,利用统计计算、图表的直观显示,可以把一些隐含的质量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作为预防措施和质量改进的依据。

部分标杆企业在现场管理中采用的5S、7S的管理,以及6δ管理的一些理念,也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借鉴。

4 检验仪器、设备和工器具的管理

检验仪器、设备和工器具,用质量管理术语来讲,属于监视和测量装置,其使用目的是监视和测量采购产品、过程产品(中间产品或半成品)和终端产品(成品)的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检验仪器选择的原则:经济、科学、适宜、互相匹配。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不同的市场定位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适应的质量控制体系,根据该体系的需要来选择必要的检验手段和检验仪器。例如,市场定位为中高档,对于需要提高品牌价值,质量要求较高的企业而言,应当在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终端产品相应的质量控制点上都应配备必要的检验仪器,以监测过程的稳定性;而对于面向低端市场的和产品稳定性稍差的企业,处于资源配置的考虑,可能只需要在成品检验阶段配置足够的检验仪器。另外,检验同样指标的项目,仪器的精确度、灵敏度、不确定度也有很大差别,选择时应根据方法标准中对于仪器设备的要求来选择,不一定非要选择进口的或精密度高的仪器。

检验设备和仪器的计量管理是它们区别于生产设备的最明显的特征。

检验设备、仪器和工器具的管理工作包括:制订检定(校准)计划表,提前安排检定(校准),证书的获得,按校准证书确认计量器具的符合性,加贴标识等。

如果获得的是检定证书,且检定规程的要求高于检验方法的要求,可以直接确定计量器具的符合性。如果获得的是校准证书,应当根据所检验的方法要求及企业自己预期的要求来确定计量器具的是否仍然满足要求。

判定后还应当对计量器具加贴相应的计量状态标识,一般包括绿、黄、红3种标识。绿色合格证标签,表示检定合格,应有检定日期和检定有效期;黄色准用证标签,适用于使用范围受限制、量程受限制或精度降级的设备,同时应在设备使用现场明示适用的情况;红色停用证标签,表示检定不合格或运行不正常,应有停用日期。

计量器具的维护保养与生产设备维护保养基本一致。若设备使用中出现异常现象或显示结果可疑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组织维修,若经维修后可排除故障,且经计量器具管理人员评定,对量值溯源无影响,可继续使用。否则应贴“停用”标识,重新检定合格后还需进行运行试验。经检定和验证确认满足检测要求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并贴以“合格”或 “准用”标识。

5 检验人员的聘用和培训

卫生陶瓷企业的检验人员涉及很多与化工相关的试验,检验人员最好有硅酸盐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工艺、精细化工或其他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学历最低应是中技或中专。在上岗之前,还应当接受计量基础、抽样方法、仪器操作、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或不确定度分析、相关标准学习等专业培训。

另外,检验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不是马上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长期的训练,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更应当接受此类动手能力的培训。企业可以采用带岗培训的方法,指定专人带领并培养新进人员从事某项检验工作,带岗期间新员工不能独立上岗操作。带岗期按照每人学习的进度定为半年到一年,带岗期满,应针对所从事的检验项目进行考核,包括与带岗人员进行必要的比对试验,考核通过后方能上岗。

检验是一种特殊的岗位,会直接决定采购品、产品或工序是否可以放行,对企业而言,意义重大。检验人员的聘用和培养也是做好企业质量检验管理的重要环节。

6 卫生陶瓷企业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检验管理实例

卫生陶瓷企业通常根据生产工艺过程设置14个质量控制点。不同企业有一定差异,详见图1和表1。

表1 卫生陶瓷生产质量控制点说明表

卫生陶瓷产品生产常用的原料大多为矿山直接开采的泥土料(粘土类),也有经粗加工的原料(坯用长石和石英)和细加工的矿物以及化工料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坯用原料、釉用原料和添加剂类。

卫生陶瓷中间产品检测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浆料、模具、湿坯、干坯、白坯检测,详见表1和图1。

卫生陶瓷产品的检测内容主要分为陶瓷材料的试验项目、关键尺寸、功能性项目、配套性项目4大类,其中陶瓷材料检验项目有:外观质量、色差、变形、吸水率、抗釉裂性;功能检测项目有:冲洗用水量、洗净功能、固体物排放、污水置换、水封回复、排水管道输送特性、防溅污性、溢流功能、耐荷重性、冲洗噪声、管道密封性等;配套性项目包括配件的检验项目、配套色差等。每种产品检验项目各不相同,现以主导产品重力水箱式坐便器为例,列出测定项目、检测方法和抽样规则和性能要求:

图1 卫生陶瓷典型的生产过程流程

表2 卫生陶瓷企业中所采用的产品的测定项目、检测方法和抽样规则

续表2

结语: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时指出:“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做到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经营,严格质量控制、质量检验和计量检测”,国务院2012年2月6日发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工信部“十二五”规划中反复强调促进企业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建立了工信部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体系,旨在协助政府促进全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有幸成为获批的54家实验室之一,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及卫浴制品行业惟一获此资质的实验室),足见国家政府对产品质量的重视。质量之事,事关民族工业振兴大事,希望广大卫生陶瓷企业在学习先进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经济实效的质量管理及产品检验体系,从而把产品质量做好,为打造国际知名企业打下基础。

Probe in the Key Points of Product Test Management of Sanitary Ceramics

Bai Zhanying1,Zhang Weixing2(1Xianya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of Ceramics,Shaanxi,Xianyang,712000)(2National Quality Supervision Test Center of Building &Sanitary Ceramics,Shaanxi,Xianyang,712000)

The productive quantity of sanitary ceramics improved rapidly presently in China,but the general quality did not developed at the same speed with it.The paper probe in the quality test management of sanitary ceramics in China today,in order to prompt the companies to establish a more actual and practical quality system,and to achieve certificates,to pass National Supervision test,and more important,to make well products,to keep agood achievement at last.

Sanitary ceramics;Quality;Test;Management

TQ174.76

A

1002-2872(2012)03-0013-06

白站英(1973),本科,陶瓷工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卫生陶瓷工艺技术便准化、检测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卫生陶瓷检验质量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跨境电子商务产品分类与命名规则研究——以卫生陶瓷产品为例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防滑瓷砖研究中心”成立公示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115个批次卫生陶瓷产品全部合格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