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装侠义电影给中国电影带来的负面影响

2012-11-22 04:04徐千淇
电影评介 2012年21期
关键词:笑傲江湖侠义古装

翻开中国电影史册,古装侠义题材影片以它相当重的比例在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观众的我们在享受古装片给我们带来的悲欢离合的同时,也不难发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电影翻来覆去的古装题材,已经与这个创新成就未来的世界格格不入了。

首先,中国电影的开端,就已经被打上了古装侠义的标签。

在中国电影史册上,你可以清晰的看到对中国电影开端的介绍: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任景泰拍摄下的由北京著名的京剧老生谭鑫培表演的看家戏《定军山》,其中包括“请缨”、“舞刀”、“交锋”等三本戏。由此可见,中国电影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与古装侠义密不可分了。

其次,在几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使中国古装武侠电影的拍摄飞速发展起来。

1、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国外电影技术日益精湛,国内的国共合作失败,中国电影陷入了空前危机。以“明星”为首的各大电影公司先后转入以拍摄武侠片、神怪片为主的道路。《火烧红莲寺》、《荒江女侠》、《关东大侠》等无疑是这场电影革命的领军者。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某种程度上映射出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混战,以真情道义赢得最终胜利的古装侠义片,极大地迎合了当时观众的需求。以至于到了后来,各大电影制片厂近乎疯狂的相互模仿,恶性竞争,最终使古装侠义片逐渐失去了原本的精神内涵,内容混乱、肤浅,甚至开始宣扬迷信、神怪学说。中国电影也开始陷入危机。

2、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电影的核心城市上海被日寇占领。在极其恶劣和复杂的环境下,进步电影工作者拍摄了一批宣扬民族大义、爱国保家的古装电影:《木兰从军》、《岳飞精忠报国》、《古中国之歌》、《红线盗盒》等,都是那一时期古装侠义片的代表。只是,这一浪潮逐渐呈现出来畸形繁荣的景象,使得思想和艺术落后的“古装片”泛滥成灾。

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台湾电影蓬勃发展。《龙门客栈》、《大疯侠》、《侠女》、《缇萦》等古装片在国内外屡获大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装侠义电影类型,对之后的古装电影影响巨大。仅在1973年5月到7月间,台湾就拍摄了武打片150部,以致泛滥、滞销。

4、与古装侠义题材最密不可分的香港电影,更是此类型片不断发展壮大的推手。自1949年开始拍摄的功夫片《黄飞鸿》,单在五十年代就连拍了26部之多,创造了当时世界片集的最高纪录。到了六七十年代,古装侠义题材的创作一发不可收势,迅速占领了中国电影创作的半壁江山。《独臂刀》、《路客与刀客》、《天涯·明月·刀》、《醉拳》、《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影片,不仅在当时一次次刷新票房纪录,而且也将中国功夫推向了世界。

5、改革开放后,古装侠义题材在科技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仍然以其强劲的势头一再挑战着票房和中国观众的视觉。不论是开创了中国武术真功电影先河的《少林寺》还是男儿当自强的《黄飞鸿》系列,无论是大漠飞沙的《新龙门客栈》还是情爱纠葛的《笑傲江湖》系列,无论是视觉主导一切的《英雄》、《卧虎藏龙》、《满城尽带黄金甲》一类的所谓大片系列,还是《画皮》、《龙门飞甲》、《赤壁》一类的新世纪票房新高系列,无不向世人证明着,古装侠义风,无可阻挡。

因为太过熟悉,太多褒奖,我们着实无须再去赘述古装侠义片身上那些带着高票房光环的闪光点。只是每当我们翻看中国电影排行榜前三甲,对着《阿凡达》、《变形金刚》、《泰坦尼克号3D》的票房发呆,然后拿着国产电影票房第一的《画皮2》沾沾自喜的时候,这份喜悦,多少有点悲凉的味道。

过度的古装侠义崇拜,使中国电影和中国文化失去了创造力。

且不说单纯一个《黄飞鸿》系列在中国电影百年里总共拍摄了多少部,仅《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电影就有《赤壁》、《见龙卸甲》、《关云长》、《鸿门宴》,且部部均为高成本,超强明星阵容。再看《笑傲江湖》,不仅拍摄了五部电视连续剧,还有四部电影:《笑傲江湖》(1978年)、《笑傲江湖》(1900年)、《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往近了说,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到《十面埋伏》、《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前后不过四年的时间,观众们慢慢明白了,一些导演们原来不是在做电影,人家做的是“中国式大片”。正邪之间的打打杀杀,也逐渐被升级了,当被套上了相似的豪华明星阵容,铺张昂贵的预算,唯美漂亮主义的中国主旋律,宫廷内外的纷争这些标签之后,我们便很容易明白,在“叫座不叫好”的“中国式大片”背后,中国观众对于这些所谓大片,是看或者不看的纠结。翻来覆去的历史事件,留给观众们的幻想空间实在是少得可怜,那么留给那些热衷于古装侠义大片的导演们的,难道会更多些吗?

过度的迎合市场,使古装侠义电影扭曲向神怪泛滥。

到底是因为观众的喜爱,促使了古装侠义题材充斥银幕,还是因为古装侠义题材的泛滥引导了观众的口味,缩小了观众的选择余地这个问题,就好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一样让人无从回复。总之,侠义走到了一定时期,便不能满足国人对于打抱不平、弱肉强食、称王称霸的臆想。得道成仙、降妖除魔的神怪片不仅迎合了某类人对长生不老的幻想,更满足了大部分国人对于鬼怪迷信的发泄。《蜀山传》、《风云》系列、《青蛇》、《画皮》、《无极》等影片中,当人妖同世,人神互助的新世界出现,黔驴技穷的电影人们构建出来的所谓 “新意”,是不是打算给不谙世事的孩子们,当作科幻题材片,伴随她们对世界观的认识成长壮大起来呢。 如果说侠义题材,意在让国人们重拾人间正义、以诚信道义行天下的话,神怪片的出现,是想唤醒些什么呢?难不成是潜藏在人们心中的封建迷信,让人们相信修炼成仙,长生不老,做坏事有鬼敲门,人神相恋终成眷属?

当我们拿着票房新高的《画皮2》去对视别人的《阿凡达》时,我们当然可以沾沾自喜于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千年的文化带来的创造力——人妖互换的爱情考验。但是看看别人在炫耀什么——那是科技进步到一定阶段,人们在不断思索,不断幻想的未来世界。我们与别人的电影世界,就这样,相差了千年!

过度的古装美感追求,与这个科技与未来为主题的当代社会格格不入。

几乎所有的古装侠义电影,都有着一群武功出神入化,超凡脱俗,除暴安良,舍身成仁,为爱情生死不渝的主角群体。也几乎所有喜爱古装侠义题材片的观众,在心底,都有一颗幻想穿越回古代,拥有一身好身手,行侠仗义,劫富济贫,找个同道中人,过着神仙眷侣般生活的心。太多的古装片在提示着我们,古代有那么多的英雄,有那么多的飘逸自由,有那么多的爱情情仇。因此,便有太多人痴痴追求的“穿越”情节。当人们把对现实生活的坎坷和挫折,寄托到千年前的世界去寻求解脱,这个社会的病态情绪,可想而知。

穿越回古代的人们,总是神一样地存在着,因为对于过去的那一切,我们了如指掌。因此,你要做的,就是享受助人的乐趣和成就感。穿越向未来的人们,总是懵懂地等待未来陌生的一切,因为接下来的一切,只是迎接挑战。

同样是救世主,我们在享受着:《神话》、《刺陵》、《古今大战秦俑情》,别人在不懈地探索着:《罗拉快跑》、《源代码》、《环形使者》。沉溺于过去与追求未来的结局,不知各会走向何处。

我们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这些是不是就该作为我们百说不厌的话题,是不是就该作为我们对外炫耀的资本,是不是就该作为我们电影艺术形态的主流,实在是个值得让我们深思的问题。是继续沉溺于历史,还是用科学技术去探索下一个灿烂的未来?中国电影,你的出路到底在哪里?相信到这里,你该有了答案吧!

1.中国电影图志[M].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出版社.1995-10-01

2.赵实.中国特色电影发展道路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01

猜你喜欢
笑傲江湖侠义古装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开心炸弹 古装版
郭沫若的侠义观新论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唐代侠义小说中的竞技活动
张卫作品
展浩然之气,昭侠义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