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度青春系列片之《李雷与韩梅梅》创作得失谈

2012-11-22 05:06金俊荣
电影评介 2012年19期
关键词:系列片李雷网民

2010年,11度青春系列片迅速蹿红网络,引起网民的疯狂追捧。然而,细分起来,网民对11度青春系列片的评价褒贬,并非环球同此凉热。其中,最引人瞩目、最受好评的当属《老男孩》,斩获的大多是五星,评分达9.0的不在少数,而对《李雷与韩梅梅》,则多数打一星,评论也是批评居多。网民为什么会厚此薄彼呢?

网民的评价零星而情绪化。从网民简短的评论中大体可以总结出如下两点:其一,李雷与韩梅梅的形象与多数80后心目中的形象不符;其二,该剧剧作存在一些瑕疵。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网民实际上是对该剧的创作有较大的不满,本文将以此作为基础,谈谈其在创作上的得失。具体从选题、人物与主题、情节与结构等方面做具体分析。

一、既讨巧又失败的选题

对于《李雷与韩梅梅》的主人公,网民是再熟悉不过了。2010年10月28日中国经济网转发了一篇来自《扬子晚报》作者张艳的文章,题目叫《初中英语课本人物现视频:李雷与韩梅梅网恋》,颇能说明李雷与韩梅梅在80后一代人心目中的位置:“如果你出生在1980至1989年间,你一定认识LiLei和HanMeimei(李雷和韩梅梅),他们是1990~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英语教材里的两个虚拟主角(2000年的教材改名为HanMei)。他们的故事后来被80后们继续演绎、发挥,这两个名字渐渐代表了专属于80后的‘小暧昧’和‘小美好’。以他们为题材的网络红帖已成经典,本报还曾报道过那首怀旧的同名歌曲《李雷与韩梅梅》,此后同名漫画、同名话剧和相关周边产品都在80后中间迅速走红。”[1]李雷与韩梅梅出现在课本里的时候,手捧书本的少男少女也是一般大的年纪,他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他们只需按部就班地读书,如今就已经是青年白领中的一员。

编剧借用了李雷与韩梅梅的名字,诉说的却是一对从未谋面的打工青年男女的故事。这与“白领”的期待不符。所以有网民认为编剧用片名搞“噱头”,也有说这是“标题党”的伎俩。总之,80后一代没有从剧中接续“小暧昧”和“小美好”的感觉,相反,因为该剧的出现,关于李雷与韩梅梅的记忆从此断裂。它一方面撩拨起了80后一代的亲切感,又让他们找不到自己青春的影子,所以,这让80后们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被认为是破坏记忆的罪魁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也有网民认为,如果抛开原先的记忆,单看一对打工者的爱情小悲剧,本片也是很感人的。也就是说,如果编剧不以李雷与韩梅梅做题目,不以他们做主人公,让主人公回归打工者的本位,该剧还是值得一看的。那么,该剧的李雷与韩梅梅到底是什么样的形象呢?人物与主题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作者想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什么主题呢?

二、人物形象与主题分析

与青春相关联的理想(或言梦想)、现实、爱情、青涩、激情以及在现实面前的追寻与无奈是系列片着意表现的内容。它的“青春”书写为改革开放以来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审视自己的契机,抒发了他们共同的对青春不再的伤感。《李雷与韩梅梅》则更侧重于对青春的记录,表现的是一个在北京打工的外乡青年对爱情的期盼和痴迷的等待。有数据说,中国有2.5亿打工者,其中大多数是80后、90后。所以,把李雷这个形象设计成一个打工的外地青年,比起延续中学课本中的小资形象更有代表性。

人物是影视剧的基础。对于短剧来说,人物不能多,人物性格也难以曲折多变。该剧虽然叫做《李雷与韩梅梅》,但是韩梅梅并未出场,主角实际就李雷一人。李雷的形象并不复杂。他的诉求明确而单一,就是要见韩梅梅一面,而这个诉求到最后都没有实现,观众只能在结尾看他在茫茫人海的北京站,脸上露出的一丝苦笑。

人物的塑造是在矛盾冲突中展开的。该剧的冲突看起来有多重,如李雷与老板,李雷、老板与流氓等,但主要还是李雷与环境的冲突。超市老板是要赶李雷走,但超市老板又是对他很爱护又帮忙的人。超市老板的糊涂观念是导致李雷离开的直接原因。而造成这糊涂观念的是“现实”本身。“现实”,看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字眼,然而对于李雷来说很具体。李雷的“现实”是外乡人的身份与城市环境的冲突。李雷活动的时间是在晚上,地点是超市及周围街道、网吧,环境的晦暗不明对他的处境及命运有隐喻意义。老板认为李雷的火爆脾气是流氓滋事的原因,他的哲学是:作为一个外乡人,脾气不能火爆,凡事要忍,忍不下了,只能躲。但李雷被赶走了,流氓照样滋事。李雷或许不认同超市老板的推理,但老板决定他的去留,如果李雷没有韩梅梅要见面,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而韩梅梅也同样“脾气火爆”,她却没有李雷幸运,洗浴中心的老板直接将她开除了。两个同样“脾气火爆”的“外乡人”人都接到了“逐客令”,重要的是时间的先后不同,这样的错位造成了行为上的不同步,直接导致了最后无缘相见的结局。

他们是渺小的蒲公英,看起来随风而逝缺少依托,但又会在他人不经意的时候,执着地选择自己扎根的土壤。李雷与韩梅梅的形象不丰厚,但也不苍白。“脾气火爆”是他们在正义感的激发之下青春血性的自然流露,也对自己做人底线的坚守,而对爱情的执着也使人物形象生动而有力量。

80后虽然未找到当年教科书上李雷与韩梅梅的影子,但细观本剧,仍然可以从中觅到80后的生活版本。中国社会转型期,向城市化迈进的过程中,作为外乡人的城市打工者也用他们的人生加入了青春诗篇的谱写行动中。由此《李雷与韩梅梅》的主题也加入到11度青春系列片主题的合唱中。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一个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时代,青春的书写应该是壮丽的、辉煌的,但11度青春系列片展示的是青春的另一面,只因为它深入了个体的内心。所以,它才能抓住以青年为主的网民柔软的神经,引发他们对青春的回顾。《老男孩》中唱的“梦想总是遥不可及”,“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 是那种又追求又迷茫又看不到未来又不能放弃的伤感,是对青春的祭奠。而《李雷与韩梅梅》在感伤青春的同时,展示了青春有目标有追求有坚守的一面,虽然现实是如此残酷。

三、本剧情节及结构分析

“如果把一部影视文学作品比作一个处于自然生态的人,那么主题与人物形象就应该是其“灵魂”与“核心”。情节与结构则应是其“骨骼”,它们搭起了影视作品的基本框架。”[2]关于情节的定义有多种,按词典说法,情节是推动人物性格变化的一系列行动和情境的结构安排,由一系列能够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3]从创作的角度来讲,“情节就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4]其中既包括了我们素常说的情节,又包含了结构的意味。在此,我们考察《李雷与韩梅梅》,首先分析它的事件逻辑,然后分析它的时间逻辑。

(一)《李雷与韩梅梅》展现的事件从逻辑关系上来讲还是合乎情理的。

影视作品的叙事结构,普遍遵循单元性的规律。全剧结构呈现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尾为单元的布局,在各部分,也都同构于这种布局。[5]《李雷与韩梅梅》的单元布局如下:

开端部:超市老板要李雷离开,李雷准备离开却在网上约了韩梅梅见面,李雷软化了老板,老板答应让他留下来——明确李雷的目标诉求;

发展部:李雷在等韩梅梅过程中被闹铃惊醒,跑到洗浴中心得知韩梅梅到超市找自己了,返回超市遇到流氓滋事,按老板所说到车站寻找韩梅梅——展开冲突,推进人物动作,推进人物关系发展,起到了延后预期效果的到来的效果;

高潮部和结局部:高潮部用来解决故事的因果关系,结局部分要用来关闭所有的因果关系。本片的叙事是故意反高潮的,其不断制造出令人期待的因果关系,但并未解决它,而不解决就是结局,所以说高潮部和结局部是合二为一的。李雷终于来到火车站,但观众期待中的“见面”的高潮情节并未出现,映入李雷眼帘的是北京火车站匆匆忙忙过往的旅客。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在一方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如何联系?直到这时,观众才加入思考,明白了李雷在剧中的结局。

当然,在整个事件的展示过程中,也有一些做作的地方,如李雷从洗浴中心折回超市,遇到流氓滋事,老板姚叔在与流氓的搏斗中,还以李雷和韩梅梅的见面为重,这样一切为主题服务的安排,有点用力过猛的意味,但整体来讲,事件的逻辑关系还看不出明显的破绽。

(二)《李雷与韩梅梅》时间上的设计是有些瑕疵的。

因为是网络剧,观众可以多遍观看,细致分析,所以,该剧剧作中的瑕疵,成为诟病该剧的重要原因。有网民指出,李雷是一个不加修饰的小人物,看不出有“飞毛腿”的功夫,却能从海淀路一直跑到北京站,不合逻辑。如果把虚构剧中的人名、地名坐实,也许并不是很专业的鉴赏,但笔者认为,如果剧作者认真考虑了这些因素,或许可以把地名虚化,而剧作者没有这样做,这就难怪网民不满。笔者仔细考察了故事与时间的关系,发现该剧在时间层面的设计上也有不周到之处。

其一,韩梅梅“晚上上班,白天休息”,李雷“白天上班,晚上睡觉”,所以,两个人能在网络上相遇并可以一直聊天的“时间”很重要,应该是李雷下班了而韩梅梅还没有上班的一段时间内。在剧中,李雷来到网吧,韩梅梅在网络上出现的时间闪了几次,时间依次为3:32:01,3:43:29,3:36:39,3:41:31,4:02:39,4:07:31。韩梅梅的时间可以来回走,细心点就会发现,韩梅梅的第一句话“今天怎么这么晚,我都要开工了”出现了两次,两次时间不一样。韩梅梅工作时间是在凌晨4点过后?她还约了李雷在6点超市见面,从洗浴中心到超市会有一段距离,那么,韩梅梅看起来是工作时间超短?

其二,李雷4:07:31结束聊天,赶回超市,感化老板,安装灯箱,与老板闲聊,说起汽车、纱巾,然后进入梦境,铃声响起时,时间是早上6:00整,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李雷与老板的效率还是太高了。

其三,李雷在6点钟奔跑着从超市赶往洗浴中心,又从洗浴中心折回,快到超市的时候,时间是6点31分,到超市遇上了流氓滋事,从超市跑出来,时间是7:08。看起来,李雷与韩梅梅曾在的洗浴中心,步行(即使是跑)路程也就用15分钟,两个人颇有距离感的相隔就显得有些矫情了。

从以上的分析看来,该剧作对时间的设置显然缺乏用心,所以对空间的把握也显得有欠缺。影视作品深受观众喜爱,是因为人类有热爱故事的本能和传统。“故事艺术已经成为人性的首要灵感源泉,因为故事在不断地设法整治人生的混乱,挖掘人生的真谛”[6],观众观看影视作品,需要把握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些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有些需要观众调动自己以往的人生经验,来补充其中没有说到的部分,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因果链。该剧时间设置上的瑕疵是隐藏得比较深的,但是它会触动观众敏感的神经,引发观众去探求其中的奥秘,一旦发现破绽,喜欢挖掘人生真谛的他们就会觉得受了愚弄,继而会质疑整个剧作,摒弃和炮轰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结语

百度贴吧上有了“李雷和韩梅梅吧”,“李雷与韩梅梅”之歌还在传唱,李雷与韩梅梅漫画也在网络盛传,李雷与韩梅梅的话剧票在热卖之中,看来李雷与韩梅梅的热度还要持续下去。网络短片《李雷与韩梅梅》点燃了80后的怀旧风潮,同时由11度青春系列片引发的网络短剧创作热潮还在持续发酵。但网络短片的良莠不齐也令网民郁闷,提高网络短剧的创作质量应该是创作者们不懈努力的目标。提高创作质量,要从一剧之本开始。罗伯特•麦基说,“在一部完成作品所体现的全部创作劳动中,作家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劳动都是用在设计故事上”,[7]设计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对人物形象、主题、情节、结构等做统筹安排,首先要从无破绽开始。

[1]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010/28/t20101028_21923685.shtml

[2]http://hi.baidu.com/%D0%C4%BE%B2%D3%C9%C9%FA/blog/item/1e034fc57f79adb38226ac10.html

[3]许南明等:《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修订版,111页

[4][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版,51页

[5]杨健:《拉片子——电影电视编剧讲义》,作家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三版

[6][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版,14页

[7][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版,24页

猜你喜欢
系列片李雷网民
爱与自由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动画系列片《聪明的甲金》喜获“金猴奖”提名奖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你们这有陕西的吗?
“谁”在讲?——中国动画系列片喜剧性叙述人类型分析
钱的艺术
2.9亿
谁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