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专业中的表演教学

2012-11-22 05:20黄大为
电影评介 2012年5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动画动作

一、引论

目前,全国开设动画艺术类专业的院校达800所以上,上千所大学开办动漫相关的课程。由于动画教育跨艺术与技术两个领域的特点,使许多院校涉足动画教育,由此形成了繁荣的竞争局面。众所周知,动画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综合了文学、美术、电影、音乐等艺术门类,而且在内涵上整合了人类创造的一切视听艺术的优秀元素。动画艺术创作,不仅要解决形象角色运动规律的问题,还要解决动画角色的表演问题。动画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决定了动画教育的特殊性。所以,动画教育的开展应该建立在对动画艺术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基础上。动画艺术从诞生起,动画艺术家们对动画片中角色表演的探索从未间断,从动作时间的控制到节奏的把握、从动作的预备到缓冲、从作用力到反作用力、从动作的夸张到变形等,无不诠释着角色表演的重要性。动画表演应既区别于影视真人的表演,也区别于实验室动作分析的过程。动画表演艺术教学是培养动画艺术家的必修课程之一。

二、表演的本质

所谓表演,一般指的是影视与戏剧的真人表演。通常对表演的定义是:表演是一种通过演员(表演者)的演出行为完成的艺术形式。表演是人类特有的对于自然和周围世界的各种模仿,是人类对于生活的表达。演员通过演出行动——演唱、演奏或肢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情达意,从而完成创造角色的过程。

表演艺术在影视、戏剧创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对一部成功的影视、戏剧作品来说,一般观众印象最深的往往是由演员塑造完成的鲜活的形象角色。一部影视作品或戏剧的主题思想、情节内容,最终是通过演员表演来展现的。

作为艺术创作的元素,表演是想象力的驰骋,又是观察力的体现,还是分析判断力的综合。纵观各种艺术表现形式,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运用艺术形象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阐释人生,使人们认识现实,思考和感悟生活。表演艺术就是运用角色形象的创造来达到目的。

在镜头前、舞台上,角色形象的创造必然是以演员为主体,演员(创作者)的素质和创造力是表演艺术的关键因素。比演员的形象、声音和语言等一些先天性的外部条件更加重要的是演员的内部素质。这种内部素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演潜质,或者称为创作素质。表演素质主要包括:敏锐而又细致的观察力;丰富而又活跃的想象力;鲜明的形体与语言的表现力等。

如同任何学科一样,表演艺术的创作素质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和练习,不断的培养和激发出来。

动画的表演

如同所有的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形象一样,塑造鲜明生动的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也是动画艺术创作的题中之义。动画片中动画角色的充满个性化塑造,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在看过一部影片之后,也许不太记得住故事的情节内容,但一定不会忘记其中有趣的、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不同角色和他们的表演。比如,我们一说起迪斯尼的动画就自然会想到形形色色的众多角色:善良的米老鼠、暴躁的唐老鸭、愚蠢的麦克狼、搞笑的汤姆和杰瑞,等等。

动画创作中塑造的特征鲜明、性格各异的众多角色形象,包括拟人化的非人类角色,都以人类的语言和行为作为依据来思考、行动、说话。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按照角色塑造和刻画性格的艺术规律、原理和方法,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人。

但是动画片与真人实拍的影视片的艺术性质不同。动画片兼有美术和电影的表现艺术特点。它既要遵循影视艺术创作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视听语言的语法,又与其它影视片种表现形式不同:它采用“动画”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用逐格拍摄的形式来表现。

所以,动画中的表演相对于戏剧与影视等的真人表演来说,是一种区别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独特表演。

动画艺术的美学特点决定了其表演的主体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演员,而是虚拟(制作)出来的动画角色形象或其他美术形式的符号。动画表演创作要建立在充分认识动画的独特艺术规律,并吸取和借鉴表演艺术形式经验的基础上。动画的“表演”是通过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中行为动作的提炼,并加以符合动画特性的加工而展现出来的表演。动画中的表演是动画艺术家对客观世界运动、动作的感官理解。动画师的“表演”与真人演员的“表演”不同:真人表演不必去想动作是否流畅,只要考虑如何表达出导演的意图;而动画表演不仅要突出角色的个性特征,还要达到动作表现的流畅程度。动画片的独特表现力在于特别能表现真人无法表现的夸张、幻想、虚构的情境。所以,动画表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客观现实中的动作一致。过分追求真实感会破坏动画片独特的表现力。

动画表演教学

动画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涉及了动画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动画表演是其中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动画艺术学习的必修课程。

在动画专业教学中开设的动画表演课程,是从动画艺术创作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表演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以及表演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表演实践练习,以及绘画表现练习。此课程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潜在的表演素质;丰富学生的知识和对人类复杂情感的认知;使学生了解自己以及人类同有喜怒哀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为今后创造角色形象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动画表演教学的特点

长期以来,以培养演员为目的的影视表演教学有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但动画专业的表演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专业演员,而是要培养优秀的动画设计人才。所以,针对动画专业的表演教学应该有其不同的特色和侧重点。

动画专业中的表演教学应该突出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培养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创作素质;第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原则和规律;第三,让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生活和分析剧本和角色。这三个方面与动画创作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影响着动画作品的艺术质量。

表演教学过程中,最基础和最直接的内容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创作素质,让学生通过一些训练和实践练习,发掘出自己潜在的表演才能。教学中主要通过注意力、洞察力、理解力、模仿力、想象力、表现力等几个方面来把握。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单人、双人和多人的集体练习,培养学生理解其重要性,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意识地强化和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

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对学生将来的专业创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念和创作观念: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接触生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这个要求必须贯穿课程的始终;其次,除了直接向生活学习之外,还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各方面书籍、赏析中外优秀经典影片,丰富知识结构,拓宽思维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再者,要养成勤于分析、思考的习惯。

课程中需要强调的第二个方面是对于表演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原则的理解和学习。前苏联戏剧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行动是戏剧艺术、表演艺术的基础。”这句话揭示了表演艺术创作的本质和规律。

表演艺术在反映现实生活时,其最主要手段是行动。研究、学习表演艺术,首先就要从研究行动入手,观察研究自然行为中人的行为再现,从中找到规律、发现特征、掌握方法。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因此对自然生活及生活中人的行动的研究和认识,是艺术创作的有效依据。在课程中要始终强调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在体现行动时,表演的行动和生活中的行动又存在着区别和差异,需要学生在学习中正确理解两者的关系和区别。

现实生活中,人的行动是有目的性的、是合乎逻辑的。我们可以看到:人的思想情感、欲望需求是通过人的行动揭示;人的性格特征通过行动展示出来;人的行动受到意志支配;人的行动会受到客观环境影响和制约。 没有行动的生活是不存在的,无论积极还是消极,正常的人总是在做着什么,并且人们做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目的。

表演理论认为,行动是三个要素有机的组合:

1.做什么(what)——任务

2.为什么(why)——目的 动机

3.怎样做(how)——具体的动作方式 手段

在行动的三要素中,“怎么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恩格斯曾经指出:“我觉得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的什么,而是表现在他怎么做。”演员主要是通过怎么做来揭示人物的性格。

行动永远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一方面,它占有一定的空间,具有直观性;另一方面,它在时间上有一个过程,具有过程性。

角色塑造的关键是动作设计和表现。每一个角色的动作:走、跑、跳等等都会带着明显的个性特征。形体性动作(肢体动作)和言语动作(对白)是演员表演时的两个支柱。对动画对话进行深入分析,一段角色对话的重点在哪里?说到哪几个词的时候需要出动作和表情?需要出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这都是动画表演要解决的问题。就动画而言,肢体的动作语言远远比对白更为重要。我们看到许多动画片中是没有对白的。在塑造角色形象时,发挥出肢体动作语言的作用,会使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所以在课程中应偏重于形体性动作。

在表演课程中要强调的第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关于剧本和角色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演员来说,剧本及剧本中描绘的角色形象是进行创作的依据,所以,对于剧本和角色的分析和理解是进行角色形象创作的基础。认识与理解剧本以及角色,就成为表演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表演课程中对于剧本角色的分析,应不同于影视语言和剧作课程中的分析,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写出一篇论文,而是为了能够创造出生动的角色形象来。

对剧作人物的行动任务、动机和目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剧本和角色,从其中找到线索和答案,而具体的“怎么做”是通过演员创作出来的,是根据创作者的素质、技巧、灵性、悟性、经验阅历、表现力的高低、形象感的强弱等等因素体现出来的演员创造力。在表演创作中最活跃最需要的创作能力来源于通过生活经验的联想、迅速创造新形象的能力,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象力。想象既要符合行为逻辑,又要合乎生活规律。通过课程中的训练,目的在于将学生一般化的想象提升成为艺术想象。

二、真人表演体会动画夸张效果

在教学中强调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帮助学生领悟和掌握相关的表演规则和规律,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切身体验。例如做一段人物角色搬运箱子的动画,如果制作者搬过箱子,就非常清楚肩膀、腰、腿是否发了力,是怎么发的力,发力时身体各部位的状态是怎样的。制作时才能知道在哪些地方应该做出力感。

通过表演练习,再以真人表演的影像为蓝本制作动画。但是,以表演的影像为蓝本制作动画不是简单地再现影像。动画不是真人电影电视剧,不是靠演员的一个眼神或细微动作去捕捉人的影像类型,而是靠夸张的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展示表现力的影像。因此要求同学在进行真人表演练习时要尽可能地夸张 。

三、原画设计与表演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中表现出性格。”动画角色的塑造,最终是通过动画艺术家在画格之间进行设计而体现出来的。

在许多欧美动画制作公司中,要求动画师在熟练掌握基本运动规律之后,应具有演员般的表演能力,才能在设计动态的时候发现、找到角色行动的特殊方式和个性化的手段塑造出与众不同、性格鲜明、真实生动的角色形象。

原画设计只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可以套用,或者去衡量于所有的原画。商业动画有其对原画的要求,艺术动画也有其对原画的要求,甚至不同的导演,不同的工作室对原画也有不同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又有艺术风格和文化差异的问题,如欧美等国人士由于其生活习俗等原因,讲话时总喜欢挤眉弄眼,手舞足蹈,这都反映到他们的动画片中。相反亚洲人就比较内向,这也反映到原画设计中。

培养演员的表演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经过系统的、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表演人才。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从课程的时间上,还是从课程内容的安排上,都不可能这么去操作,并且,这也不是我们开设动画表演课程的目的。但表演对于动画创作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需要探索的是如何有效而又合理地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表演课程学习,在动画创作中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60个戏剧舞台表演入门实用训练》(法)郑碧贤 著 现代出版社 2006.10第一版

《动画表演规律》(瑞士)南希.贝曼 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8

《表演辞典》 彭万荣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5

《影视表演学基础》苏彭成著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5

《动画创作基础》贾否编著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电视表演学》梁伯龙著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11

《表演艺术教程》 林洪桐 著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0.3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动画动作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动作描写要具体
现代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探索
我是动画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