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历史文化精粹》节选(连载•20)

2012-11-22 05:20王永祥,周津林,王永明
电影评介 2012年5期
关键词:贵州

37、贵州名士,平越三刘

清末民国时期,在贵州文坛上出现了三位不同宗的刘姓平越人,即进士刘文钦、拔贡刘樵松和少数民族诗人刘剑魂,他们在诗文楹联、书法篆刻上各有所长,有很高的造诣,至今为人乐道。

刘文钦

刘文钦,原名思明,因避清讳改名思璿,虽家境贫寒,自幼聪明好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中举人,参加协修《平越直隶州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22岁成进士,分发至江苏苏州,任吴县知县,苏州是文人荟萃之地,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一个22岁的贵州青年能到苏州做官,可见刘文钦的是有一定的水平。当时他与同盟会一些要员往来密切,并资助同盟会员解决生活困难和活动经费。因其曾是贵州学使严范荪主办的贵州经始学堂的高才生,对西方的经济财政有所研究,知县任满,改任上海吴淞厘金局长。辛亥革命后回平越任征收局长,兴义县长,云南唐生智主黔,兴义军阀刘显世主贵州,均任命刘文钦为省府文案,《贵州军政府讨袁檄文》等文章皆出其手。周西城当黔军团长时,就聘请刘为文案,周任川东会办时,任刘文钦为参军、文案主办兼沪、纳、古、叙四县县长,周部迁赤水县,任命刘为县征收局长,为周筹集资金,深受周的赏识,周主政贵州,任命刘为省府文案主办。同时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等爱其才,邀其任川军参军、川军文案主办。刘文钦担任省府主办文案多年,又以骈体文诗词楹联名于西南三省,称为贵州一支笔,其行文严谨,字词准确,川滇黔要员之对联,多出于刘文钦之手。周西城死后,刘文钦辞职回平越,先后任平越经费局长、教育局长。与平越刘尚衡、刘樵松、谭云程、王祝三等闲赋在家的文人时常聚会,赋诗论政,你唱我和,自娱于诗酒之中。1935年,因染上芙蓉病去世,时54岁。

刘文钦去世前,曾选地城东南三江口为刘氏葬地,墓地宽敞,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占地数亩,人称刘家大坟。刘文钦墓冢用细砧条石垒砌,墓裙五层,中间三层为唁电碑81块,仿周西城墓形式,唁电系其生前友好和国民党要员林森、于右任、居正,贵州何应钦、王家烈,云南卢熹、李根源,四川刘文辉等81人题赠。牌坊式墓碑,有座有盖,屋脊鸱吻,石柱对联,旌表叙文。墓前为园弧形拜台,左面有碑亭,中竖墓志铭碑,右面建六角凉亭和房舍,安置石桌石凳。坟前20米处立六角形石柱华表一对,镌刻国民党元老对联数副,有石狮等镇墓,并雇有专人守墓。

刘文钦去世后,仅留下一女刘映华,时18岁的刘映华就读于贵阳大夏大学三年级,即掇学回家料理后事。她与同乡原黔军中将总指挥、时任省建设厅长刘继炎商谈出版刘文钦诗文集,刘继炎即出钱雇人协助刘映华收集整理刘文钦遗著,书名《平越刘文钦先生遗稿》,并由后学贵州大学教授向义题写书名,由贵阳文通书局铅印出版。由于短短两个月时间成书,遗漏了刘文钦先生在清末和民国初期的许多诗文。

《平越刘文钦遗稿》分三部分,一部分为文章,主要是给当时一些文人出版的书籍作序,如给向义《贵山联语》、严树楷《聱园文集》、刘樵松《牂牁渔子叩舷吟草集》作序,应邀给一些名人作墓志铭和其它时论文章;一部分是诗词,清末民初诗作时已遗失,所收集的大多数是民国时期的诗作,虽时代不同,从大多数诗作中,可以看到刘文钦先生忧国忧民,热爱国家,热爱家乡的思想,特别是对民国时期平越城人民所受之灾难,有深入细致的描写,如《忆变八题》诗,为我们研究福泉民国时期的历史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对当时日冠侵占东三省,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其有《和平统一有感》诗:

王季绪绝食,吴其昌全家绝食,促成和平统一有感。录呈吟坛指正并祈诸公和章。

绝粟高风纪首阳,希踪孤竹节清香。

非关旱潦呈饥色,并使妻孥滞饿乡。

箕豆频年煎太急,轨文何日向中央。

晨钟惊破新华梦,二士丹心百世芳。

另一部分为楹联,刘文钦撰联水平极高,可以说代表当时最高水平,因为许多对联都是他代贵州及川滇政府要员所拟,如川黔政要悼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各界悼周西城等等;一些是为风景名胜所作,但数量很少。《平越刘文钦先生遗稿》是我们研究福泉民国时期历史极为难得的史料。

刘樵松

刘樵松,名葆恒,字锡琪,樵松乃其号。平越城东街人,“平越三刘”中年纪最大的一位。樵松先生学习十分认真,诗文严谨,清光绪选贡,多次参加乡试不售,二十四年(1898)在城内设馆教书,是年编纂《平越直隶州志》被聘为采访。常与志局贺绪蕃、刘文钦、朱勋、刘尚衡等人谈论“戊戌变法”,宣杨新政,是平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最早传播者之一,也是贵州早期自治学会会员。宣统元年(1909)当选省咨议局议员,并任平越劝学所学董和高等小学学堂堂长。二年(1910)被选为常驻议员,次年辞职。三年(1911)与张笙阶、刘晋春等赴京参加清庭最后一次殿试,到京后,即归部注册,分发江苏补用。未及领证,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樵松不可能去江苏供职,遂奔走京、沪、武汉等地活动,在上海与朱成侯开办《新舆论》报馆。又在北平与张笙阶等贷款四万元在西直门外大街办“美酒股份公司”,次年易名“中国果酒公司”,所经营之果酒深受日商“三井洋行”青睐,生意较好。民国三年(1914),因平越人姜靖丞、贵州人吴慕姚谋杀袁世凯案被捕入狱,其在狱中置生死于度外,作《甲寅陷狱记》书稿。其有《狱中纪事》诗可纪其事:“荡荡青天无白日,突突冷雨入昏灯;一代文章归逝水,五更风雨满城春”。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暴死,解除党禁,始获出狱。次年与乡人刘继炎结伴回黔。刘樵松回乡后,不再从政,关心桑梓教育,人才的培养,并热心地方公益。他长期在平越小学、中学执教,担任校长,教书育人,治学严谨,可谓桃李满天下。樵松从七岁起从平越名宿樊观庭学书,篆、隶、楷、行、草各体皆精到,求书者颇众,为民国时期贵州著名书法家,樵松擅长诗文,著有《牂牁渔子叩舷吟草》诗集传世。1941年病逝,年69岁。刘樵松去世前居住在城东门内刘家祠堂,又称“大夫第”,即今福泉历史文化博物馆,为四合院建筑,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刘樵松先生多著作又富收藏,其去世后,这些宝贵的书籍和文房四宝都堆放在楼上,后人不善收藏管理,任人拿取。解放后除公家收藏极少部分外,其它全部散失毁坏贻尽。

刘樵松《牂牁渔子叩舷吟草》诗集手稿,杨光华先生征集到卷一之三合订一册共73页;后集卷一之二合订一册共52页;后集卷五本一册共45页近四百首诗,仅为全诗集中十分之一。诗集手稿宽15厘米,长23.5厘米,封面封底为本地产四甲白棉皮纸,内页为二甲白棉皮纸,中有衬纸,线装本,封面题字为隶体竖书。卷首署名“藜峨刘葆恒樵松”,有光绪间刘文钦、民国刘锦士所作序两篇,平越人刘锦士序称“平越刘氏自明成化卫指挥刘睿有《琅环百咏》之后,无人再有诗集,有之,刘葆恒樵松也!”,虽然刘锦士没有见到刘久铸、刘方儁、刘源、刘毓松、刘慰藜、刘慰杰等刘氏的诗集,但对刘樵松诗作评价极高。

诗集手稿全为刘樵松用毛笔抄写,字迹工整端庄,娟秀隽美,有改动的字句皆用纸贴掉另写,一丝不苟,可见其治学严谨认真。诗集每页竖书九行,每行十八字。除日久封面发黄外,保存基本完好。刘樵松《牂牁渔子叩舷吟草》诗集不失为福泉晚清至民国时期文学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珍品,也是研究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文献。其有《即事述怀》诗:

风雷尽扫旧巢倾,桃李滋培赖后生。

骥到巷穷知脱峦,莺迁林茂好调身。

双轮有辙天徐转,百战无功草不横。

自是圣明宵旰苦,诸君何以答升平。

刘剑魂

《平越三刘》中年龄最小的刘剑魂,原名泽民,号鹤溪、老剑、剑潭、涵青室主人等,布依族,福泉凤山镇小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幼年聪明,有大志,因家庭贫寒,无力继续读书,遂参加滇军,就读广东韶关陆军学校,毕业后从基层军官做起,在广州东征,惠阳一战,身先士卒,作战骁勇,带兵攻下惠阳,立下大功,任上校团长。三十年代初回贵州,先后任石阡、罗甸、广顺、贵筑、毕节等县县长,任贵筑县长(贵阳)时,其最大的功劳是创建贵阳花溪公园,花溪原名花仡佬,是贵阳南郊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花溪河流经寨子中,山青水秀,风景幽静,而且离贵阳仅30余里,是人们玩山游水的好地方。剑魂组织修道路,清理河道,筑坝建桥,在各景点建楼台亭阁,并广植奇花异木,培植环境,将公园命名为“花溪”,题咏刻碑,增加人文景观。一时游人如织,被誉为“贵州高原明珠”,至今仍是贵阳旅游胜地。从此事可以看出刘剑魂心系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美化环境,钟情大自然的高尚品德。刘剑魂先后任云贵七个县的县长,在任以培植地方风景名胜古迹为首要,在罗甸建剑魂湖,至今为人称道,任云南广南、曲靖县长,修复诸多名胜。刘剑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人清廉谨慎,从不损人利已,损公肥私,奖学励读,提携后生,多有惠政于民。因其不愿参加国民党,一直得不到重用。临近解放,调任国民党85军独立师少将师长,军高参,奉命至黔西北镇压游击队。刘不愿与人民为敌,深痛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坠落和相互倾轧排斥,1949年与同乡、少将副师长阮略(曾任贵筑等县长)率部于织金起义,回到人民的怀抱。解放后受到不公正的处理,后平反,1956年病逝于贵阳,年54岁。

刘剑魂擅长诗词,活跃于贵州吟坛,来往于诸诗老之间,是民国时期贵州著名的三大少数民族诗人之一。与刘文钦、刘樵松前辈相比,除诗文书法外,剑魂还精于篆刻,是贵州省著名的金石篆刻家。剑魂先生一生著作颇丰,有《涵青楼诗稿》、《涵青楼词稿》、《涵青楼文稿》及楹联若干卷,可惜从未整理出版,而且多有散失。从剑魂先生的诗作中,我们看出他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思想。他一有机会,便携儿带女回到家乡,或小堡,或县城,而且留下那种小少离家老大归使人惆怅的依恋故乡之诗情和回忆儿时游戏的画意,其《丁丑秋回里杂咏》诗中与旧时好友相聚畅谈的场情使人难以忘怀:“邻人纷集看刘三,月坠林稍犹坐谈;谈到当年游戏事,拍肩大笑酒初酣”。

回到故乡,当然是要去福泉山,刘剑魂有《立春日携儿辈游福泉山》诗:

春回携稚叩幽扃,古木苍烟礼斗亭。

清罄数声风弱弱,群山一览气冥冥。

初晴众壑流云美,无尽灵泉照眼青。

此是三丰游戏处,更谁石上证黄庭。

《贵州名士刘文钦》、《少数民族诗人刘剑魂》及杨光华《牂柯诗人刘樵松》(未出版)

猜你喜欢
贵州
贵州,有多美
寻味贵州——遵义
寻味贵州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贵州,我还会再来——一个北京理工男自驾独行环游贵州14天
贵州处处有宋意
民国时期贵州社会教育述论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