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照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012-11-25 01:24徐懿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4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西医皮损

徐懿娟

中西医对照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徐懿娟

目的观察中医、西医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50例,中医治疗组以清热解毒、化湿、透邪为主。西医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疗程7 d。结果两组之间在止痛、止疱、结痂形成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对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均有效,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带状疱疹;中西医对照;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100例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门诊及入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医治疗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18~55岁,平均44.5岁,病程1~20 d,平均8.4 d,皮损面积最小2.0 cm×5.0 cm,最大7.0 cm×22 cm。西医治疗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4~52岁,平均46岁,病程1~22 d,平均8.0 d,皮损面积最小1.5 cm×4.5 cm,最大7.0 cm×21 cm。病变部位见表1。

表1

主要临床表现为起病迅速,局部灼热,以刺痛或燎痛为主,病变主要发生在胸部、腰部最多见,女性以乳房上下最多见,腰部以第九类一下最明显。

1.2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以龙胆泻肝汤随症加减。龙胆草15 g、黄芩 10 g、栀子 10 g、泽泻 15 g、水牛角 30 g、石膏30 g、地龙 12 g、全蝎3 g、蝉蜕15 g、双花15 g、连翘15 g、板蓝根30 g、乳香10 g、没药10 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西医疗法阿昔洛韦0.5 g加入5%葡萄糖150 ml或0.9%生理盐水150 ml中静点。静点时间不低于60分钟,局部伴有感染者可加用广谱抗菌素,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每日静点一次。中西医治疗均以7 d为一个疗程。

1.3 治疗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皮损消退结痂形成>90%,活动不受影响。显效:疼痛基本消失,皮损消退结痂形成>75%。活动时间超过1 h以上病变部位有疼痛感。好转:疼痛减轻皮损消退结痂形成>50%,活动受限。无效:疼痛减轻不明显,皮损消退结痂形成<50%活动明显受限制。

2 结果

中医50例,痊愈40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在治疗过程中,疼痛消失,皮损消退,结痂形成最快1 d,最慢5 d。西医50例中,痊愈39例,显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在西医治疗过程中,疼痛消失最快1.5 d,最慢6 d。

3 体会

带状疱疹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属“缠腰火丹”,“蛇窜疮”或“蛇盘疮”范畴。多因情志不遂,肝胆火盛,内蕴湿热,外感毒邪诱发,以呈簇水疱形成,沿神经走行排列呈带状,以神经痛样疼痛为主。疱疹突出于皮肤表面之上,痛为火燎,针刺样感,在中医治疗过程中,龙胆泻肝汤,以清肝除湿热,缓急止痛之效[2]根据患者的病情随症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均有清热去火利湿之功能。双花、连翘、板蓝根有抗病毒之功能。全蝎、地龙、蝉蜕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乳香、没药有消肿活血止痛之功能。西医治疗用阿昔洛韦0.5 g,加入5%葡萄糖150ml(或0.9%生理盐水150m l)中静点,点滴时间在1 h以上,每日静点一次,可连用3~5 d。患者伴有感染者可加用广谱抗生素及营养神经的药物协助治疗1~3 d。阿昔洛韦的主要作用对病毒用特殊的亲和力,进入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后,与脱氧核苷竞争病毒胸苷激酶或细胞激酶,干扰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控制病毒的发展[1]缩短了疗程。故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在观察100例患者中追踪患者一至两年不等,患者病情没有复发。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随时选用中医、西医药物治疗均能达到满意疗效。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1:300.

[2]王凯.新编中药现代临床手册,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40-542.

132002 吉林市欣荣医院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在皮肤上出现的呈簇红润的水疱性皮疹,沿神经走行呈带状,以神经痛样疼痛为主,并突出于皮肤表面,疼痛有时如火燎一般。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集本病例采用中草药汤剂和西药分别给予治疗,共治疗100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西医皮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张竹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西医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清热解毒止痛散联合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