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疗法配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2012-11-30 08:46张立群蔡青张静武琴
中国疗养医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耳针消化性耳穴

张立群 蔡青 张静 武琴

(1.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266071;2.山东省即墨市第三人民医院,266200)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是临床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因其疼痛有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的特点,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西医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治疗效果不十分明显且容易复发。对此,笔者结合中医理论和耳针疗法的相关内容,在2008—2010年期间采用耳针疗法配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了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02—2010-03到济南军区第一疗养院门诊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共纳入60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耳针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8岁,平均(40.32±3.27)岁;病程3~15年,平均(7.8±3.9)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40.00±2.81)岁;病程3~14年,平均(7.6±3.2)年。两组资料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患者均符合《内科学》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慢性、周期性与饮食有关的节律性上腹疼痛;可有返酸、嗳气、恶心、呕吐及其他消化不良的症状;X线钡餐检查显示龛影征象;纤维胃镜检查可见溃疡病灶[1]。

排除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和胆石症、胃癌、胃泌素瘤等。

2 治疗方法

2.1 耳针组 采用耳针配合治疗。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耳针治疗。取穴胃、十二指肠、脾、神门、交感、皮质下区。每次取一侧耳穴,双耳交替使用。除取上述主穴外,可随证选加一配穴,如肝、内分泌等。耳廓常规消毒,用耳毫针对准所选穴位,依次刺入,中刺激,留针15~30 min,间以捻转,痛剧用泻法,痛轻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一次。西药继续使用西咪替丁、硫酸铝等常规药物治疗。

2.2 对照组 单纯使用西咪替丁、硫酸铝等常规药物治疗。

3 疗效观察

3.1 疗程 10 d为一疗程,进行3个疗程后休息10 d,6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过程中如溃疡已愈合则停止治疗。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消化道会议精神制定标准,以胃镜标准为主。痊愈:溃疡灶消失或仅留疤痕,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溃疡灶消失或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有复发;好转:溃疡面积缩小>50%或多发性溃疡中有1个以上溃疡消失,其他溃疡面积缩小,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随访半年有复发;无效:溃疡面积无缩小或反扩大,临床症状可缓解或无改善[2]。

4 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5 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6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6年前出现上腹部阵发性隐痛,无明显诱因,食辛辣食物症状加重,长期服用各种胃药,效果不佳。2008年4月份因病情加重来我院就诊,经查体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经制酸治疗病情没有明显好转,反痛感更强,医生建议辅助耳针治疗。取穴胃、十二指肠、神门、交感、皮质下区、腹,针刺一疗程后效果明显,痛感减轻,病情好转。两个疗程后溃疡愈合,临床症状消失,至今无复发。

7 讨论

耳与脏腑的生理、病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点中医历代医家早有深刻的认识。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有与诸多器官相联系的耳脉。《黄帝内经》则进一步详细地载述了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联。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口问》篇更强调:“耳者,宗脉之聚也”。以此为基础,用耳穴以耳针治疗疾病也为古代众多医家所重视,并在民间广泛流行。

近年来,有关耳针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耳针的广泛应用也为很多病患解除了疾病的痛苦。但是耳针治疗脾胃病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在这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还很不完善[3]。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法的发展,使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患者在短期内治愈,但其高复发率仍然是目前尚待解决的难题[4]。单纯的西医西药治疗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远期疗效。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借鉴历代医家在耳针治疗脾胃病方面的宝贵研究成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操作简便快捷的耳针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并在临床中得以证实。

所选耳穴穴位有胃、十二指肠,和胃益脾,补中安神;脾,健脾化湿,化生营血,营养肌肉;神门,镇静安神,消炎,止痛,清热;交感,安神止痛,滋阴潜阳;皮质下,止痛安神[5]。除以上主穴外,也可根据临床经验及不同病症特点选择其他配穴:如属肝胃不和、肝脾不调,则可选用肝、内分泌穴。诸穴合用,则健脾益胃,安养心神,宣通局部气血瘀滞,消肿止痛,扶助正气,达到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的目的。在治疗中,适当配合制酸、保护胃肠道黏膜等药物,使疗效更快更佳。

耳穴疗法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方便、简单、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尤其在防止复发,增强远期疗效方面,更值得进一步研究。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102.

[2]赵国林,郇吉龙,闫文亮.兰索拉唑、果胶铋和硫糖铝联合治疗上消化道溃疡43例的临床观察[J].甘肃医药,2010,29(2):188-189.

[3]周静珠,王茵萍,仲远明.耳针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54-56.

[4]张艳春.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及药物疗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48-49.

[5]程爵棠.耳针疗法治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5-34.

猜你喜欢
耳针消化性耳穴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耳穴按压对肺部疾病患者的保健作用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针灸联合耳尖放血、耳穴压丸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耳穴埋豆+腹部拔罐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患者排便自觉通畅率的影响
耳针联合八段锦锻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耳针结合化痔汤治疗内痔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