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软件类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之选择

2012-12-01 06:21罗幼平
职业教育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校企软件技能

罗幼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论软件类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之选择

罗幼平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2)

针对高职教育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教学实际,在分析校企合作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IT类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典型企业选择,以软件外包服务专业为例,探讨了如何实现学生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软件类专业;软件外包服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创新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两类不同社会组织的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它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切实体现,即职业教育要根据企业需求,主动适应并为企业服务。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信息化人才,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软件技术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软件产业被公认为人才产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软件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加强软件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高技能人力资源支撑。所以,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软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选择

校企合作的需求 企业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要素就是人才。IT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为其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减少员工岗前培训的成本。而作为学校,专业要发展,也需要与相关企业合作培养技能人才,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打造专业特色与品牌,从而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校企合作的企业选择 一个专业在合作企业、合作形式的选择上,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专业的就业状态,清楚迫切需要的知识、技能,既要考虑合作企业的典型性,又要考虑合作企业的地域性。因为一个企业在该专业领域中从事的技术有不同的侧重点,而且在不同地域范围内,侧重点也有所差别。以软件类专业为例。随着世界产业转移的加速,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大量的软件开发业务转移到中国、印度等国家。软件外包业是我国“十二五”计划的重点扶植对象,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发展各类软件园,投资建设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帮助企业培养软件外包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节点,我国已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五大集群:环渤海集群、长三角集群、珠三角集群、中西部集群和东北集群,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以及大量的地方产业园区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环境,也为高职院校选择合作企业、合作地域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因为有的软件企业是侧重JAVA开发方向,有的是侧重.NET开发方向,有的地域是侧重对日外包服务,有的地域是侧重对欧美外包服务。我院的软件外包服务专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区域内选择了武汉思远顾问有限公司、武汉厚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IT企业紧密合作。而针对区域内小型软件企业,主要以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为主,因为通过与行业内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企业合作共同培养的学生能满足这些企业的岗位需求。

通过这些合作形式,一是满足了学生专业个性发展的需要,在专业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选择Java或.net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编班进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二是满足了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需要,学生毕业后可根据就业地域的要求,选择到不同地域的合作企业就业。同时,也便于建立广泛的专业校友网络,通过他们在工作岗位的实践及时反馈专业建设方面的意见,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软件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的成效

建设校企互通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学校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师。通过深度合作进行订单培养、专业共建的典型企业,在通过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双方能进行人员互聘,企业的技术人员、部门经理既能成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又能随时参与到专业建设及教学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双方沟通与交流,能很好地提高校内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共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例如,与我校合作的软件企业中,有的企业有专门的企业员工培训讲师,如深圳软件园,这些培训讲师本身就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可通过与他们互相探讨,探索更加适合软件开发岗位的教学方法。

构建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人才培养特色,如果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不合理,即使有再好的师资及实训条件,人才培养规格也不可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相同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大同小异,若干年没有什么变化,没有考虑本专业毕业生在本行业、区域的就业岗位情况,这就是没有深入的校企合作的体现。只有通过深入合作,才能实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变化,并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保证专业定位的准确性,使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向更适合企业的需求。

合作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专业技能训练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在实际工作不能使用的学习内容是不可能达到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编写教材,能更好地把实际工作中急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内容融入教材,体现出专业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吸纳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把专业新技术融入教材,体现专业教材适度超前并实用的特点。技能训练是达到学以致用的必经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专业技能训练标准,规定训练任务及环境要求,明确考核办法,可使技能训练有据可依,对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等都有明确的标准。这样,才能克服技能训的盲目性,有效提高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如对于软件开发类岗位,软件企业一般会考察学生的代码编写能力、Web页面设计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等。针对这些必备技能的要求,我们正在分别与合作企业建立相应的专业核心技能库,明确规定训练方式、熟练程度及应达到的要求。具体见表1。通过技能训练,开发一些软件开发参考模型,强调设计风格,在学生的基本技能方面形成一定的开发思维定势,使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惧心理。

表1 软件开发类岗位的岗位能力、训练方式、训练要求及程度表

通过顶岗实习,实现“用中学”,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企业对软件开发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专业技能和项目经验。在校企合作中,通过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资源条件,把学校的技能教育直接引入企业研发部门,利用企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能手,积聚一线开发工程师的实用技术、开发实例等教学储备,再加上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规范、员工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优势,可使学生进一步获得IT职业人所需的素质。通过专业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顶岗实习训练,可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上应用自己所学,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同时积累工作经验,既能满足企业不同岗位对技术人才的需要,将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又能实现学校服务企业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目的。如我校与深圳软件园合作的“订单班”教育,学生前两学年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软件园区定期派专家承担强化语言和实践技能教学的任务。进入第三学年,以软件园师资教学为主,按园区企业研发模式进行企业开发实践训练,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了向准职业人角色的转换。

校企合作实施IT类专业共建,是高职教育依托行业企业的需要,让行业企业参与教育,也是行业企业真正获得IT职业人的需要,只有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建立双环境的实训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在练中学、做中学、用中学,才能彻底转变高职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倾向。这样,学生既有高技能,又有高素质,可增强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也可实现学校服务企业的目的。

[1]黄国兴.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0,(12).

[2]梁胜彬,吕冰.中西部地区软件学院校企合作主要问题及对策[J].计算机教育,2010,(12).

[3]杨荣.基于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1,(1).

[4]王昌滨,王华东,杨宇良.成长的烦恼——IT人才成长之路[J].软件工程师,2011,(7).

罗幼平(1972—),男,湖北黄冈人,硕士,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研究及信息系统开发。

G712

A

1672-5727(2012)01-0165-02

猜你喜欢
校企软件技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禅宗软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软件对对碰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画唇技能轻松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