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围绝经期女性血管舒缩症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2-12-01 06:40臧洪艳贺连平葛建芬鲍丹凤康耀文黄志伟姚应水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绝经期月经血管

臧洪艳,贺连平,聂 淼,葛建芬,鲍丹凤,康耀文,陈 燕,黄志伟,祁 秦,姚应水

(1.皖南医学院 预防医学系,安徽 芜湖 241002;2.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0)

血管舒缩功能障碍(vasomotor symptoms)即潮热出汗,是围绝经期的典型症状之一,与睡眠和情绪障碍、认知功能降低等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人际交往障碍和工作效率降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生活质量[1]。围绝经期女性症状正受社会各界重视,但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的相关研究很少。本研究主要针对农村围绝经期女性血管舒缩症状进行调查,探索影响血管舒缩症状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提高农村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对围绝经期的定义:40岁左右起开始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与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1次月经1年,短时2~3年,长则10余年,所以,40~60岁女性大多处于围绝经期,本研究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女性进行研究能较好反映围绝经期女性的情况。本研究以农村妇女病普查为平台,以方便抽样的方法在盐城市滨海县抽取三个乡镇作为调查点,在各调查点的候诊队伍里再以方便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还必须满足以下特征:有完整的子宫和至少一个卵巢,目前没有怀孕,非哺乳期,近期没有服用含性激素类的药物。

1.2 调查及质控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以一对一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在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改。正式调查共完成问卷800份,有效问卷743份,有效率为92.88%。

调查内容及测量工具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月经史、睡眠情况、近两周来发生潮热出汗症状的情况,测量身高和体重,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焦虑自评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

1.3 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是否发生潮热分为潮热组和无潮热组,两组之间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的差异利用χ2分析。以是否发生潮热作为因变量,对发生潮热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的743名农村围绝经期女性平均年龄(48.94±5.86)岁,其中月经正常334 人(45.0%),月经不正常 125 人(16.8%),已绝经284人(38.2%)。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69 人(63.1%),初中206 人(27.7%),高中及以上68 人(9.2%)。

2.2 潮热症状发生情况 有血管舒缩症状168人,占调查人群的22.6%,其中,轻度、中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18.0%、3.9%、0.7%。比较潮热组和非潮热组年龄分布、文化程度、婚姻情况、经济水平、月经情况等方面的差异,见表1。

2.3 抑郁和焦虑症状发生情况 有抑郁症状的为84人,占调查人群的 11.4%,其中轻度 57人(7.7%),中度 25 人(3.4%),重度 2 人(0.3%)。有焦虑症状的为5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5%,其中轻度 34 人(4.6%),中度 19 人(2.6%),重度 2人(0.3%)。

表1 潮热组和非潮热组之间一般情况的比较

2.4 围绝经期女性血管舒缩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最近两周是否有潮热症状作为应变量,拟纳入研究的自变量共17个,即年龄、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夫妻关系、家庭月收入、兴趣爱好、吸烟、被动吸烟、饮酒、豆制品的食用、近5年是否有较大伤害或变故发生、有无医生诊断的慢性病、最近两周是否有较大情绪波动、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月经是否正常等。考虑样本量较少,将中度、重度焦虑组合并。哑变量设置: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参照类,家庭月收入以“<1 000元/月”为参照类,睡眠质量的自我评价以“较好或正常”作为参照,焦虑抑郁症状都以“正常”作为参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向前法建立方程,变量引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α=0.10。分析结果见表2,睡眠质量一般和较差的女性发生潮热症状的可能性是睡眠较好女性的2~3倍,有焦虑症状的女性发生潮热的可能性大约是没有焦虑症状的2~3倍,月经不正常或已绝经的女性发生潮热症状的可能性大约是月经正常或基本正常女性的2倍多。

表2 血管舒缩症状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女性血管舒缩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不同,欧、美、非洲国家女性的发生率(31%~46%)较高,亚洲女性较低(21%)[4]。对于同样生活在美国的欧美女性和日裔女性的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观点[5]。本次调查中,血管舒缩症状的发生率为22.6%,与上述对亚洲女性的研究结果接近,其中,轻度134 人(18.0%),中度 29 人(3.9%),重度5人(0.7%)。本次调查结果和国内相比,低于对北京城区和上海某社区女性[6,7],和广东省女性(包括城市和农村女性)的结果接近[8],可能是因所调查的对象年龄段不同。

潮热出汗主要由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变化引起[9],除此以外,还受年龄、月经、经济状况、气候、饮食、生活方式等外界因素的影响[10],本次调查也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没有发现上述因素对潮热症状的影响,而睡眠不好、焦虑、月经不正常是潮热症状的危险因素。以下将逐一进行讨论。

失眠已对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墨尔本的一项针对中年女性的研究统计,约40%的更年期女性深受睡眠问题困扰,绝经后上升到约50%[11]。在分析失眠和潮热关系时发现,潮热是发生失眠症状的危险因素[12],本研究也认为睡眠较差的女性发生潮热症状是睡眠较好女性的2~3倍。根据Ohayon MM的研究,围绝经期发生潮热症状的女性中有80%并发失眠,对潮热的治疗可以同时改善失眠[13]。因此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失眠问题应该重视其合并症——潮热症状的治疗。

潮热和焦虑抑郁等一些负面情绪密切相关,Freeman EW等[14]经过6年的随访发现焦虑是潮热症状的危险因素。在本研究中,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焦虑症状的女性发生潮热的危险大约是无症状女性的3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女性也认为紧张或激动情形时更易诱发潮热出汗。

围绝经期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增加,严重的潮热易诱发或加重抑郁,反之也成立[15]。但在本研究中我们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因为样本中女性潮热症状发生率较低,症状也相对轻,不足以加重或诱发抑郁症状,也有可能是本次调查中严重潮热症状仅5人,样本量少,不能反映他们的关系,对我国女性潮热抑郁之间关系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潮热和月经的关系在很多研究中都有报道,研究认为,潮热症状不是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的,而是由于雌激素波动促发的[16]。绝经前的女性月经规律,激素水平稳定,绝经后雌激素也是处于稳定的低水平,而月经紊乱期激素水平正处于波动期,因而这段时期最易发生潮热。香港大学Ho SC等[17]电话调查了44~55岁的人群后发现,与绝经前和绝经后的人群相比,处于月经紊乱期的女性最易发生更年期的症状。本次调查结果也支持上述观点,月经不正常和已绝经的女性发生潮热出汗的危险是月经正常女性两倍左右。

由于脂肪组织可将雄激素芳香化为雌激素的作用,所以一度认为,肥胖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而不易发生潮热。但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BMI越高即越胖的人越易发生潮热[10,18],脂肪组织是潮热症状的危险因素。在本调查中,没有发现BMI和潮热症状之间的关系,这个结果和张巧利[19]的调查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女性体型比欧美瘦小得多(本次调查中BMI≥30的女性仅占总调查人数的9%),其肥胖程度还不足以影响潮热症状。肥胖不是直接导致潮热症状的原因,但超过一定程度的脂肪组织会加重已促发的潮热症状。本次调查对象均为生活在农村的女性,是家庭的主要劳力,文化程度以小学以下居多,婚姻状况稳定(因离异、丧偶或未婚而致单身的女性仅24人,占3.2%),家庭月收入普遍低但相对稳定,在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的农村没有构成很大的困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平时很少抽烟喝酒,在对我国城市或国外女性研究中上述因素曾被视为潮热症状的危险因素,但对我国苏北农村的女性影响很小。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女性血管舒缩症状较轻,发生率也较低。即便如此,我国女性中症状发生率最低的一次调查也在17%以上,且和焦虑和失眠等相关,我们应予足够的重视。女性在月经开始不正常时即进入潮热症状高发期,对于合并有焦虑症状、或睡眠质量不好的女性我们更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使其安然度过围绝经期这一人生必经阶段,提高其生活质量。

[1]AVIS NE,ORY M,MATTHEWS KA,et al.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 multiethnic sample of middle-aged women: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SWAN)[J].Med Care,2003,41(11):1262-1276.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6.

[3]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35-238.

[4]FREEMAN EW,SHERIF K.Prevalence of hot flushes and night sweats around the world:a systematic review[J].Climacteric,2007,10(3):197 -214.

[5]SIEVERT LL,MORRISOM L,BROWN DE,et al.Vasomotor symptoms among Japanese-American and European-American women living in Hilo,Hawaii[J].Menopause,2007,14(2):261 - 269.

[6]李颖,郁琦,马良坤,等.北京市城区围绝经期妇女更年期症状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08,17(5):329 -334.

[7]陆亦琼,汤振宇,许薇,等.某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6):314 -316.

[8]YANG DZ,HAINES CJ,PAN P,et al.Menopausal symptoms in mid-life women in southern China[J].Climacteric,2008,11(4):329-336.

[9]RANDOLPH JF,SOWERS M,BONDARENKO I,et al.The relationship of longitudinal change in reproductive hormones and vasomotor symptoms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11):6106 -6112.

[10]GOLD EB,BLOCK G,CRAWFORD S,et al.Lifestyle and Demographic Factors in Relation to Vasomotor Symptoms:Baseline Results from 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04,159(12):1189 -1199.

[11]DENNERSTEIN L,DUDLEY EC,HOPPER JL,et al.A prospective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menopausal symptoms[J].Obstet Gynecol,2000,96(3):351 -358.

[12]KRAVITZ HM,ZHAO X,BROMBERGER JT,et al.Sleep disturbance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 in a multi-ethnic community sample of women[J].Sleep,2008,31(7):979 -990.

[13]OHAYON MM.Severe hot flashes are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insomnia[J].Arch Intern Med,2006,166(12):1262 -1268.

[14]FREEMAN EW,SAMMEL MD,LIN H,et al.The role of anxiety and hormonal changes in menopausal hot flashes[J].Menopause,2005,12(3):258 -266.

[15]REED SD,LUDMAN EJ,NEWTON KM,et al.Depressive symptoms and menopausal burden in the midlife[J].Maturitas,2009,62(3):306-310.

[16]STEARNS V,ULLMER L,LOPEZ JF,et al.Hot flushes[J].Lancet,2002,360(9348):1851 -1861.

[17]HO SC,GAEN CS,BING YY,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nopausal symptom reporting in Chinese midlife women[J].Maturitas,2003,44(2):149 -156.

[18]THURSTON RC,SOWERS MR,CHANG Y,et al.Adiposity and reporting of vasomotor symptoms among midlife women: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J].Am J Epidemiol,2008,167(1):78-85.

[19]张巧利,李芬,于英,等.更年期妇女潮热的相关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1):107 -109.

猜你喜欢
绝经期月经血管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血管里的河流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血管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