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狼”围城遭挤兑,异国他乡“怨家”多

2012-12-04 08:52
中国商人 2012年4期
关键词:当地人温州商人

在西班牙、意大利等西欧国家,温州商人如同一群装备了廉价武器和弹药,“攻城掠地”无往而不胜的狼群,而在俄罗斯等一部分东欧国家眼中,温州商人明显就是送上门的“肥肉”。

对于陈九松等具体的温州商人来说,这两种待遇都差不多。本来生意做得好好的,说不定哪一天,就会成为驻在国政府或民间贸易保护势力的受害者。

继2003冬20多家温州鞋企产品在罗马被当地居民焚烧之后不到一年,有“欧州鞋都”之称的西班牙埃尔切市爆发了同样的烧鞋臭闻。此后不到一周,针对华商的示威游行再次爆发。

据西班牙鞋业协会会长陈小兵回忆,2004年9月16日晚,有近千名鞋商和鞋厂工人聚集在中国鞋城内,号召当地人“把进入这个城市里的所有鞋子烧掉”。当时,停在陈九松店面外的一辆满载温州鞋的集装箱卡车,以及他的店面和仓库被烧毁。事后统计,这样个鞋城共有16个集装箱、1.2万双温州鞋被烧,温州商人直接经济损失约800万元人民币。

此后,陈九松等温州商人奔波了七年,终于在2011年5月份打赢官司。西班牙埃尔切地方法院做出终审判决,28名西班牙籍被告因扰乱公共秩序罪、损坏他人财产罪,分别被判处6~18个月的有期徒刑;原告、温州商人陈九松获赔经济损失2.6万欧元。

尽管上述判决结果尚属差强人意,对于华商群体海外维权也有标志性意义,但从某些层面来看,这是一次“惨胜”。

首先,陈九松等人在烧鞋事件中的直接损失以及诉讼中搭进去时间、财力等成本过于沉重。据陈九松的代理律师季奕鸿介绍,从马德里到埃尔切400多公里,他往返了有20多趟。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他一个人面对被告方的10余名律师,“为此准备的卷宗就有3000多页,开庭次数达28场。”

其次,温州商人在类似案件中的胜诉,还不足以改善温州商人的整体处境,因为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针对包括温州商人的排挤和仇视带有普遍性。其中具体情况见下图:

2001年以来温州商品及温州商人在世界多地遭遇的部分排挤事件(图示)

在这些来自政府和民间的恶性排挤华商事件中,温州商人往往成为其中最大的目标,每一次损失都很惨重。

与此同时,诸多国家针对华商和温州商人的贸易保护措施也为上述暴力事件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上的温床。比如在2004年1-4月份,包括温州鞋等商品被列入尼日利亚的“禁止进口商品名单”,这项贸易政策至少造成温州鞋商损失数千万元。埃尔切市烧鞋事件发生后,西班牙政府对进口鞋出台了一个政策条例:进口时被认定为低报价将受到巨额罚款。由于温州鞋在西班牙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条例导致一些温州知名鞋企业撤出西班牙市场。

作为一系列贸易争端的受害者,温州商人的处境令人同情,但即便在温州商人内部,也已经有一些反省的声音出现,因为在现实中这些针对温州商人的极端行为往往事出有因。

其中原因,除了因为温州商人一样具备“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中国特色”外,还在于其群体竞争能力和手段令所在国商人群体及产业工人感觉到一种残酷和绝望。

明显给当地带来直接刺激的是温州商人习惯了的“恶性竞争”,无论对于竞争对手还是自己人,这种竞争方式其实都是一把双刃剑。

作为“欧洲鞋都”,埃切尔的许多制鞋企业已有百余年历史,这里一直是欧州鞋业一个重要的集散地,但“欧州鞋都”在低端产品市场不足以和“中国鞋都”强大的产能展开竞争。自从温州商人在1990年代来到这里,当地传统商业生态被持续改变。

温州商人精明,勤奋,善于将“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和欧州市场巨大需求结合起来创造商机,他们占领市场的一大利器首先是价格优势。据了解,西班牙海关目录上的价格往往达到4—5欧元甚至更高,而温州鞋在西班牙报关时的报价往往只有1欧元甚至更低。在终端零售市场,欧州鞋的价格通常是温州鞋的3-8倍。

如此之高的价格差距,温州鞋所到之处自然受到普通消费者欢迎,但当地鞋企、商人群体及产业工人却认为自己蒙受了损失。

除了以低价格抢占市场容易引来恶性竞争的指责,温州商人群体相对内向的商业模式也容易引起当地人恐慌。在欧州等海外市场,温州人发挥了“抱团的优势”,所到之处,喜欢同乡们扎堆在某个市场,从生产、销售、仓库、配送到终端销售,习惯于由“自己人”控制。比如,在西班牙,当地人在跟温州人的竞争中丧失掉60%以上的市场,但温州商人在给当地鞋业带来挑战和危机感同时,当地人却很难从温州商人的商业模式中分享更多工作机会。

就这样,温州商人跟所在国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误会长期积累,并不完全表现在温州鞋上。随着当地人熟悉的面包店、鲜花店等等代表了舒适、休闲生活的城市生活景观和成长记忆纷纷被大大小小的温州城、温州街上的服装、彩电、打火机等中国商品所取代,与这些商品相关的产业和工作机会则受到冲击。当地人看到的是温州商人没明没夜在工作,他们担心久而久之,失去的会更多,于是长期积怨往往会随着少数人的极端行为大面积爆发。

温州商人给世界各地的普通人送去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却遭遇越来越多的抵制和敌视,这种情况与外国企业、国际品牌在中国的待遇刚好相反。

在中国,从肯德基、麦当劳到服装、汽车、私人飞机,只要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商品统统都是贵的,其中很多国际品牌甚至给中国市场单独制定一个高于其它市场的价格。但在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和商品,从未遭遇温州商会如今的困境,个中原因,除了中国政府对外企利益的有力保护外,这些国际竞争对手在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国际化经验,实际上非常值得包括温州商人在内的华商群体加以思考和借鉴。比如说,一双温州鞋出口到欧州市场的海关报价只有区区一欧元,这甚至都低于国内的价格,这样的出口,究竟对中国企业与产业工人有多大的利益呢?

猜你喜欢
当地人温州商人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言而无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看到和走到
信一半
手工艺·温州发绣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看到和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