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

2012-12-04 10:30刘晓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8期
关键词:司酮诺尔胎膜

刘晓莲

由于中期妊娠的生理特点,对缩宫素不敏感,引产不易诱导宫缩,损伤大,并发症多,严重危及生命。近年来,应用利凡诺尔虽然安全范围大,成功率高,但宫颈扩张缓慢,引产时间长,胎盘、胎膜残留率较高,清宫率较高。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11月自愿到笔者所在医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80例,孕周16~26周,无禁忌证,均为初产妇(包括初孕妇和有人工流产史的未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年龄、孕次、妊娠时间、胎儿双顶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顿服米非司酮200 mg,用药12 h后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100 mg;对照组单纯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100 mg引产。

1.3 观察指标 (1)宫缩发动时间:为注射利凡诺尔至宫缩出现的时间;(2)总产程时间:为发动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3)引产成功率(用利凡诺尔后72 h未排胎为引产失败);(4)胎盘、胎膜残留率;(5)产后出血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宫颈评分情况 两组宫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宫颈评分比较 例(%)

2.2 引产效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胎盘、胎膜残留6例(15%),对照组20例(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产时间和产后出血量见表2。

表2 两组引产时间和产后出血量比较

观察组比对照组宫缩发动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成为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方法,其通过诱发宫缩、杀死胎儿、胎盘组织变性坏死等机制达到引产效果[1],因其安全范围大,引产成功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中。但中期妊娠宫颈成熟差,致宫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导致产程延长[2],宫缩剧烈,宫缩痛加重。因此,宫颈成熟是引产成功的关键。米非司酮通过调节炎症细胞渗入宫颈,分泌趋化因子,使胶原纤维分解,促进宫颈成熟,并且作用于子宫内膜孕酮受体,引起蜕膜组织变性,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诱发并加重宫缩,导致蜕膜组织与绒毛膜板分离,胎盘胎膜易于完全剥离[3],且妊娠中期米非司酮直接作用于子宫螺旋动脉上的雌孕激素受体,影响子宫螺旋动脉胎盘血供[4],从而降低清宫率,减少产后子宫出血。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后宫颈明显软化,宫颈管缩短,有利于宫口扩张,缩短了注药后宫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明显降低了清宫率,与于小凤[5]报道一致。由此可见,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优于单纯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45-2846.

[2]李芳.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J].医学论坛杂志,2006,30(2):1672.

[3]晨虹.米非司酮在引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67.

[4]罗晓青,王自能,叶涛.米非司酮对胎盘激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4):254-255.

[5]于小凤.米非司酮联合依沙丫啶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4):810.

猜你喜欢
司酮诺尔胎膜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战略变革的三条路径
克诺尔商用车系统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大都会歌剧院开季《诺尔玛》:三位女高音各具特色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足月胎膜早破256例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孕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研究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