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PCT、TNF-α、IL- 6的临床价值

2012-12-04 10:30姚艳梅王捷鹏张寿山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8期
关键词:监测点胰腺炎胰腺

姚艳梅 王捷鹏 张寿山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而其中约20%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死率高达20%~25%[1],所以临床上迫切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且能早期反映AP严重程度及提示预后的指标。研究表明,血浆降钙素原(PCT)作为一种新的检测严重细菌感染等疾病的实验指标,其升高程度与AP患者病情感染程度呈正相关[2]。此外,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的严重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及并发症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强烈的炎症反应造成的,因此,各种炎症因子、抗炎因子和炎症反应产物就可能用来预测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本文对52例急性胰腺炎 (AP)患者的血清PCT、TNF-α及 IL-6水平进行了连续监测,探讨这三项指标对AP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2月-2011 年7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和外科收治的发病24 h内入院的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中的分类标准[3],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32例(MAP组)、重症型急性胰腺炎20例(SAP组)。MAP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3~68岁;SAP组:男9例,女11例 ,年龄28~69岁。随机以门诊体检健康者23例为对照,男12例,女11例,年龄25~68岁。上述各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病例在入院后第1、3、5、7天清晨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置-20 ℃冷藏。对照组清晨体检时空腹抽取外周血,血液样品处理方法同上。血清PCT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需20 μL血清,半定量30 min,定量2 h即可得出结果。此法可排除交叉反应,提高特异性,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0.1μg/L),仪器和试剂由德国柏林BRAHMS公司提供。血清TNF-α及IF-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在450酶标仪(美国 Bio-Rad)上测得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后计算各样本的值。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多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 三组的PCT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总AP组和SAP组在入院1~7 d内总体呈升高趋势,尤以SAP组为甚,而MAP组的总体趋势则相反,SAP组的PCT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均较MAP组高。入院进行常规治疗后,入院7 d时总AP组和SAP组的PCT水平较同组入院3 d时高,而MAP组的降低。

表1 各组血清PCT水平的动态变化 ng/ml

2.2 各组血清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 除MAP组入院7 d的监测点外,三组的TNF-α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总AP组和MAP组在入院1~7 d内总体呈下降趋势,尤以MAP组为甚,而SAP组的TNF-α水平在第3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SAP组的TNF-α水平在入院第3、5、7天均较MAP组高。入院进行常规治疗后,入院7 d时三组的TNF-α水平均较同组入院3 d天时低。

2.3 各组血清IF-6水平的动态变化 除入院7 d的监测点外,三组的IF-6水平在不同的时间监测点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三组的IF-6水平在入院1~7 d内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尤以SAP组为甚,SAP组的TNF-α水平在入院第3、5天均较MAP组高。入院进行常规治疗后,入院7 d时三组的TNF-α水平均较同组入院3 d时低。

表2 各组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 pg/ml

表3 各组IF-6水平的动态变化 pg/ml

3 讨论

AP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迄今为止机制尚未完全阐明。PCT发现于1989年,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由位于第 11 号染色体 (11p1514) 的单拷贝基因编码,它是机体受感染时内毒素刺激各器官的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的一种炎症介质[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入院第1天和第3天的时间监测点,三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SAP组在入院1~7 d内总体呈升高趋势,其在不同时间监测点均较总AP组和MAP组高。说明PCT作为炎症因子一开始就参与了 AP的病理过程,监测PCT浓度可早期发现AP是否会向重症发展,这有助于预测患者的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这与国内外的研究学者的结果一致[5-6]。

TNF-α是炎症反应的启动介质,介导胰腺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7]。其作用包括诱使腺泡细胞凋亡,促进胰腺组织坏死等[8]。研究显示,AP 时可释放大量TNF-α,它可参与诱导IL-1、I-L-6、IL-8及自身基因表达,造成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胰腺组织坏死[9]。所以TNF-α作为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参与了AP的发生和发展[10]。本研究结果显示,总AP组和MAP组的TNF-α水平在入院1~7 d内总体呈下降趋势,而SAP组在第3天达到高峰后才逐渐降低。SAP组的TNF-α在入院7 d时仍远高于MAP组,这可能提示SAP 组较MAP组病程更长、恢复更慢,与刘志鹏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IL-6是调节 AP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IL-1和TNF-α的刺激下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参与急性期炎症反应。AP发生时胰腺及周围组织坏死。胰酶及坏死组织等物质吸收入血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释放大量IL-8、IL-6,进一步加重胰腺损伤[12]。研究发现,血清IL-6水平升高是预测AP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组的IF-6水平在入院1~7 d内总体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入院3 d达到峰值,尤以SAP组为最。经过常规治疗后,三组的IF-6水平均能下降至基线附近。这说明AP患者的IF-6水平常常会在发病后3 d有急剧的升高,而SAP的上升幅度往往更大,IF-6在发病3 d时的高低往往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提示IF-6有可能成为胰腺炎严重度的早期预测指标,与Sandberg 等[15]的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PCT、TNF-α和IL- 6均与AP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并综合考虑后有助于AP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1]Bank S,Singh,N,Pooran P,and Stark B.Evaluation of factors that have reduced mortality from acute pancreatitis over the past 20 years[J].J Clin Gastroenterol.2002,35(8):50-60.

[2]裴红红,封英群,杨正安,等.降钙素原在急性胰腺炎时发病中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57(10):110-112.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4,25(4):317.

[4]Ghillani PP,MottéP,Troalen F,et al.Identific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alcitonin precursors in serum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diseases[J].Cancer Res,1989,49(23):6845-6851.

[5]Bell K,Wattie M,Byth K,et al.Procalcitonin: a marker of bacteraemia in SIRS[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3,31(6):629.

[6]周庆,蔡叶樨,王日春.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降钙素原的测定及其临床价值[J].临床检验杂志,2009,27(3):225-226.

[7]Malleo G,Mazzon E,Siriwardena AK,et al.Rol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acute pancreatitis: from biological basis to clinical evidence[J].Shock,2009,28(2):130-140.

[8]Papachristou GI.Prediction o 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current know ledge and novel insight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8,14(41):6273-6278.

[9]姜琳,朱金水.急性胰腺炎预后与细胞免疫因子相关研究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2,10(9):1045-1047.

[10]Francopons N,Geasorl S,Closa D.Release of inflammatory mediators by adipose tissue during acute pancreatitis[J].J Pathol,2010,221(2):175-182.

[11]刘志鹏,邹利权,游斌.血清TNF-α、sTNF-1R及IL-10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及意义[J].重庆医学,2011,40(5):433-436.

[12]朱人敏,杨妙芳.急性胰腺炎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及临床策略[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0):1163-1164.

[13]赵洪礼,吴战军.细胞因子与重症急性胰腺炎关系研究进展[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1):61-62.

[14]Triester ST,Kowdley KV.Prognostic factors in acutepancretitis[J].J Clin Gast roenterol,2002,34(2):167-176.

[15]Sandberg AA,Borgstrom A.Early prediction of sever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Is this possible [J].JOP,2002,3(5):116-125.

猜你喜欢
监测点胰腺炎胰腺
保定市满城区人大常委会为优化营商环境固定监测点授牌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监测布局优化
《中华胰腺病杂志》稿约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全站仪极坐标法监测点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18F-FDG PET/CT显像对胰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