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

2012-12-06 08:01熊曼丽杨栋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课程内容运动

熊曼丽,杨栋

(南华大学体育部,湖南 衡阳 421001)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研究

熊曼丽,杨栋

(南华大学体育部,湖南 衡阳 42100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健身活动,形成体育自觉,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在思想产生需要向行动付诸实践的进程中,课程内容的拓展与更新是引发学生锻炼兴趣的重要因素。立体化理论知识学习平台的构建、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变革和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借鉴和改良,是丰富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

人类追求健康的脚步从未停止过,从传统的生物健康观到三维健康观再发展到后来的多元健康观[1],人们对现代生活压力下健康意义的认识也变得更为宽泛和准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条件有了显著提高,但人们的健康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性增长,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群体,他们的身体机能和素质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叶新新对1985年、1995年、2000年3 次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下降、肺活量及肺活量/体重指数降低等问题[2]。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我国体育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3]。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但这种近乎强迫式的运动干预,并没有收到理想的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学生对健康认识的偏差和对运动项目的“不感兴趣”成为影响其锻炼恒常性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的高等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已持续数年,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运动场馆设施的完善、体育课程内容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平台,但由于我国地域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很多学校的体育资源还相对匮乏,怎样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形成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5]体系,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动起来,是广大教育者应该思索的问题。

1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欧阳锡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6],湖南省绝大部分高校将一、二年级公共体育课定为必修课,其中一年级开设基础课,授课内容包括跑、跳等田径项目以及篮球、排球、体操、武术等,以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为主。二年级进行选项课的学习,学生按照“三自主”的原则进行选课,内容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主要包括: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体育保健、网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少数条件较好的高校也尝试开设了攀岩、定向越野、搏击、高尔夫、轮滑等新兴体育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在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上,仅有8所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利用率和开发程度相对较低[7]。曾勇对湖南省62所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8],结果显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单一、枯燥,竞技色彩浓、趣味性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需求。应根据不同专业类型开设相应运动项目,进行职业实用性身体训练,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增加户外、越野,导游、酒店管理专业可增加形体、瑜伽、舞蹈训练,道桥、市政专业的学生增加游泳、攀爬等训练内容[9]。在理论教学方面,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账”,致使学生理论知识匮乏,从而造成锻炼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理论资源的开发

2.1 静下心来,为健康打分

什么是健康?怎样才算健康?你是一个健康的人吗?对于大多数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健康的概念似乎仍旧停留在不生病=健康的层面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理解的偏斜和错误。这也成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一个根本因素。面对如此情形,就需要体育教师加以正确引导,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来检验学生的体质状况,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来判断心理健康程度,用《中国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来衡量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并建立评价体系综合分析学生的健康状况,筛选出那些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个体,让他们清楚自身的健康水平,从思想上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

2.2 转变思想观念,形成体育自觉

大学体育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两门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转变人们固有而不科学的思想观念,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自觉,即较为清楚地知晓自身的身体机能状况;体育喜好及不足之处;明白各类项目的运动意义和锻炼方法;能为自己开具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对运动美有较强的鉴赏能力等。当这种认知得到强化后,就将成为行为改变的动力,即形成有益健康的“知信行”(KAP)模式[10]。

2.3 构建立体化理论学习平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化,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外,书刊、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每天都向外传播着大量的信息,充分利用这些媒介构建立体化的理论学习平台,将会极大地扩展理论知识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通过橱窗、校报、校广播电台来宣传普及体育知识,也可以建设专业的互联网站,采用QQ聊天、在线交流、网络留言等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帮助解决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疑惑。

3 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践资源的开发

大学体育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指在贯彻《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和周边的各种环境和条件,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影响和改变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系列内、外部条件的总和[11]。体育课程理论资源的丰富与拓展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运动的渴望,为锻炼动机的内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在实践中往往因为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而倍受打击,怎样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对运动项目进行科学化改造,更好地解决“供需矛盾”,开发出更多新项目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使他们真正喜欢上运动。

3.1 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发和改造

一直以来,竞技体育项目做为我国学校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身体素质的下滑及意志力的减退,竞技项目的要求与学生的可接受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些锻炼效果好的项目,如跨栏、中长跑等逐渐被边缘化,怎样继续发挥这些项目的竞争性、规则性、不确定性和游戏性优势[12],使学生乐于参与,这就需要我们对器材和规则做出相应改造,降低难度,增强娱乐性。

3.1.1 降低难度,学生敢于接受体育锻炼安全性是首要的,在练习中,安全性若得不到保障,不但达不到健身的效果,还会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举例来说,公体院校每年举行的田径运动会,其中跨栏项目的高度是严格按照竞赛规则设定的,面对如此高栏,对于平时缺乏练习的选手来说,只能望栏兴叹。大多数选手会选择跳栏、推栏、绕栏的方式完成比赛,在比赛中摔倒甚至受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观众非但没有得到运动视觉享受,反而会为参赛同学的安全性感到担忧,这样的比赛也成为运动会上一道别样的“风景”。像跨栏这样专业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对于普通大学生而言确实很难,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降低高度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可参与性,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掌握技术。

3.1.2 器材替换,提高趣味性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对器材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对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如排球课的教学比赛,有时候一次发球就得分或者失分,回合球太少,缺乏对抗性、连续性和观赏性。到了冬天,球会“变”得很硬,打在手上很痛,也使得很多女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去打排球。这时如果我们用软式排球或气排球代替硬排,情况就会好很多,这种球飞行速度较慢,不易死球,来回球增多,增加了趣味性,而且球质地柔软,不会对手产生过多的不良刺激,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3.2 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

新兴体育项目是指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国内开展不久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13],如攀岩、跆拳道、轮滑、滑板、高尔夫、沙滩排球、网球、射击等。这些项目受到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喜爱和推崇,体现了他们追求新、奇、炫的心理特点,但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师资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3.2.1 项目的选择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可能的课程内容资源,但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的课程内容资源[14]。学校在选择开设项目时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高校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进行场地的建设,或者因地制宜,租用学校附近的俱乐部或社区的场地进行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则应选择像跆拳道、轮滑、滑板等对场馆要求不太高的项目。

3.2.2 师资的配备教师的教学素养、课程观念、创新精神、专业知识都会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15]。由于新兴项目开展时间短,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进修机会少,导致部分项目师资力量的极度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假期送相关教师去体育院校或俱乐部进行专项学习、培训的方式加以解决。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教师加协会的联合授课模式,即从学生运动协会抽调1~2名具有相关特长的体育骨干,负责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教师则进行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努力,争取通过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动作技能,达到独立承担教学任务的目的。

3.3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借鉴和改良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其中既有体现中原文化、草原民族文化与南方水域民族文化特点的运动内容,又有盛行于历代民间节令和宫廷中的民俗体育形式。丰富多采的传统体育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敢,体现了民族的英武与蛮健,更寄托了对人性的完美追求[16]。民族传统体育种类繁多,但其大多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包含较强的文化韵味。在汉人聚集区,我们不应苛求人们对多民族文化的理解和推崇。在项目选择时应有所甄别,集体性项目如珍珠球;技巧性项目如踢毽球、打陀螺、抖空竹;力量性项目如角力、摔跤;武术类如太极拳、木兰系列;棋类项目如围棋、象棋以及拔河、放风筝等[17]。这些项目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场地器材没有特殊的要求,易于开展和普及。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对项目规则进行适当修改,降低难度,增强趣味性,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学。

4 小结

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体育自觉,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在思想产生需要向行动付诸实践的进程中,课程内容的拓展与更新是引发他们锻炼兴趣的最主要因素。立体化理论知识平台的构建、传统竞技体育项目的变革和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借鉴和改良,是丰富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善于观察、总结和思考。教师和学生在体育教学互动中创造出的各种活动形式及其生成的各种信息,将是充满无限生机的体育课程资源[18],这种经验性课程资源是我们开发和利用素材性课程资源的不竭动力。

[1]罗加冰.应用三维健康标准综合评价大学生身心健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1):63-64.

[2]叶新新.1985~2000 年我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动态变化[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24( 2):230.

[3]陈德明,李丽,等.2005 年与 2010 年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79-80.

[4]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EB/0L].http://www.sport.gov.vn,2010-02-20.

[5]季晓静,王健,等.对体育校本课程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81-82.

[6]欧阳锡斌,欧佑德,等.对“扩招”后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1):55-57.

[7]刘烜华,张巧,等.湖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现状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56-58.

[8]曾勇.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9(6):120-123.

[9]李月.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4) :66-67.

[10]常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40-41.

[11]王建民,谢芳,等.高师体育本科专业综合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8,30(3):57-59.

[12]田菁,杜欣,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改造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5):87-89.

[13]http://baike.baidu.com/view/5733522.htm.

[14]宋 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体育学刊,2007,(3):11-12.

[15]谢芳,王建民,等.高师体育院(系)实践教学资源开发途径及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7):92-94.

[16]龙佩林.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综合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4):1-3.

[17]杨栋,熊曼丽.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5):79-80.

The Hu'nan Province Ordinary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Cont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XIONG Man-li ,YANG Dong
( P.E.Dept.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Hu' nan China)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finally the goal is to get students to take a more active stance in fitness activities. sports consciousness formation, cultivate the habit of lifetime sports. In the thought to produce required action into practice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content and the update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interest by exercise. Three-dimensional theory knowledge platform building . traditional sports change and transformation, the project emerging movement of projec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reference and improvement, is rich sports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important ways.

The ordinary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Content resources

G807.4

A

1008-2808(2012)03-0068-04

G807.4

A

1008-2808(2012)03-0068-04

2012-04-12;

2012-04-30

201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湖南省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的课程化开发与利用研究》(批准号:XJK011BTM008)。

熊曼丽(1960-),女,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课程内容运动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不正经运动范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