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理念诉求下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研究

2012-12-06 08:01张浩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理念体育

张浩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素质教育理念诉求下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研究

张浩

(陇东学院体育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高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才质量具有特殊的作用。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阐释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分析其发展中凸显的不和谐现象,探讨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的路径选择。结果认为,给体育合理定位是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树立和谐发展观是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是其和谐发展的关键,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是其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

素质教育;高校体育;和谐发展;发展理念

高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高校体育的发展程度是影响高校人才质量培养的一个主要环节。如今,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指引着我国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而高校体育如何在素质教育理念诉求下发展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功能,已成为当今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下,高校体育在“教与学”、“软硬实力”建设、与“德育、智育”的融合、以及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等方面凸显一些不和谐现象,这不仅影响了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高校人才质量的培养。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诉求下对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现实意义以及实现路径进行研究,无疑对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

和谐内涵的本质是共同发展,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它既明确了目标,又明确了实现目标的途径。作为教育领域中的高校体育同样需要和谐发展,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可以说,“和谐发展”已经渗透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而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是指高校体育内、外部各要素之间协调有序的配合运作与互动,从而实现体育内在机制和外在运行状态的和谐与功能优化。可以说体育和谐发展,一方面是和谐调解体育内部机制,为体育价值功能的有效发挥提供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是将体育发展置于社会大系统中并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其价值功能的发挥提供外部保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育发展要“以人为本”,即要对人的“身心”有目的地施以适当身体教育活动,以促进现代人的身心健康、智能发展和思想道德素质;第二,要使体育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第三,体育自身诸要素和谐互助的模式,即让构成体育的“软、硬”要素都要“硬”起来,刚柔相济,使其价值功能达到最大化;第四,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即让体育的发展与社会、自然的“和平共处”。

2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曾说:“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1]当今,在胡锦涛同志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和谐发展”理论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又能使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其应有的价值。高校体育和谐发展不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而且更有利于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2.1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是高校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体育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一所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所学校的教育思想[2]。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下,体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功能,再加上现代生活方式、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体育始终被边缘化和形式化。如高校体育中“重身体、轻心理”、“重科研、轻教学”、“重技能、轻育人”、“重竞技、轻群体”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体育观念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近些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而高校体育和谐发展为体育自身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也成为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基本需要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全会上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要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改革创新的第一要求,凝聚各方面力量,全力以赴把这一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实施好、完成好[3]。”在第8届全国大运会开幕式上,教育部长周济在致辞中也强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栋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知识、良好的人文素养,而且必须有健康的身体素质[4]。可见,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已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今,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多项身体指标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推进高校体育的和谐快速发展,必然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需要。

2.3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客观需求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发挥着培养人才、传播文化、引领社会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对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5]。而大学校园体育因其自身的特殊独有功能以及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相互相成的联系,一直是高等教育和大众体育关注的热点之一[6]。可以说,体育是大学校园里最为活跃、最有生机、最有特色的文化元素,校园里的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体育雕塑、体育文化、体育活动等都是一幅幅亮丽的风景,它的和谐发展无不时刻影响着整个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因为和谐大学校园的构建是大学校园内部各种要素相互协调的一个统一体,它在客观上需求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

2.4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是落实高校素质教育的理念诉求

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以及身心素质全面发展。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正如毛泽东在他所写的《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而高校体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活动,它是一门融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构建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不仅是高校和谐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更是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的理念诉求。

3 高校体育发展中凸显的不和谐问题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是高校体育价值功能得以充分实现的理想状态,是有效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在现实的体育发展过程中,这一状态往往要受到来自于体育自身及体育发展环境等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我国高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主要凸显以下不和谐现象。

3.1 高校体育“教与学”的不和谐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主要问题,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关系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显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失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错位;增强体质与完善心智不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统一;教学观念与学生需求的偏差等。这些现象使“教与学”不能产生和谐共振,使素质教育难以实施与推进,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参与兴趣,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身心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甚至还影响到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导致师生情感失衡、距离疏远和角色错位,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可见,一些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在体育教学上仍然是我行我素。

3.2 高校体育“软与硬”的不和谐

“软与硬”这里分别指构成高校体育的软实力和硬实力。硬实力是指人力(师资队伍等)、财力(经济状况)、物力(体育资产)等。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可以指高校的体育管理理念、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等[7]。如今,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一些高校体育在软实力方面略显欠缺,甚至严重匮乏,导致高校体育“外强内虚”缺少内涵,使其发展没有生机与活力。其主要表现:第一,“重硬件、轻软件”,如一些高校每年在体育方面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其收益并不理想,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管理软件的欠缺和弱化;第二“重身体、轻心理”,如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生物体育观”偏重,没有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没有把学生内部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各要素平衡起来;第三,“重技能、轻人文”,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缺乏观念创新,只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灌输,缺乏人文教育和做人的培养。这样的不和谐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3.3 高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的不和谐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虽然“体育”的地位和价值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和体现,但是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体育与德育、智育相比始终处于劣势,好像还是一直在作“配角”,在一些高校“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仍然严重,体育被学校“边缘化”和“应试化”的现象依然存在。目前,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片面追求“四、六级过关率”、“考研率”、“获奖率”、“就业率”等,而忽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根据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除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8]。可见,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在过重课业的压力下,休息和锻炼的时间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一些高校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突出,而身体素质却在以每年0.8%的速度在连续下降,肥胖、近视率(86.13%)在明显上升等问题的不断出现。

3.4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不和谐

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不仅能有效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而且对社区体育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9]。但是,从二者发展现状来看,它们虽然有共同的地缘关系,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由于在活动主体和场所、活动目标、活动形式,以及价值理念的不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它们之间相见却不相识,互不通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缺乏共享,高校体育的场馆设施出于使用与保护的矛盾,只在学生上课时开放,其它时间对外不开放,虽然社区成员的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早晚和双休日,但还是很难进入进行锻炼;第二,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缺少互动,体育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学生忙于学习,很少跨出高校的门槛,与外界缺少相互的体育交流与学习,与社区之间显得互相孤立、隔绝的状态;第三,高校体育文化资源缺乏共享平台。缺少了共享途径,也是高校体育文化失去对城市精神的促进作用。

4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的实现路径

4.1 给体育合理定位是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

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和德育、智育及美育都是对人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彼此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增强人的身体素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我们完全可以把体育发展置于其它“三育”优先发展的中心位置。就像毛泽东同志所说:“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中对体育发展的支持和促进的功能。以体育发展为基础的其它诸育彼此支持、交互交融、相互渗透,是体育整体性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最佳理想状态。首先,学校相关领导应该改变观念。领导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在体育发展过程中,领导应改变以往对“小三门”的传统看法,给体育一个合理的定位,充分认识当今体育在学校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其次,领导要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保障体育发展的前提条件,领导应优先考虑从多方面、多渠道、分阶段的不断加大投入,以保证体育发展的顺利进行。

4.2 树立和谐发展观是其和谐发展的基本原则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在发展问题上多次强调“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观,并赋予了和谐发展观以全新的科学内涵,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0]。高校体育树立和谐发展观,是因为和谐发展中的和谐是全方位的,既包括体育自身的微观和谐,也包括体育与人的中观和谐,还包括体育与社会、自然的宏观和谐。而高校体育以和谐发展观为基本原则,就是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基本内涵,来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高校体育和谐发展实质是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谐社会的发展与构建是社会方方面面和谐发展的集合体,和谐体育的发展要求体育系统内外之间的全面协调、互动共享,追求的是自我身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协而达到价值功能最大化的发展型式。其次,高校体育和谐发展要求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是实现体育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体育和谐发展中的统筹兼顾指的是统筹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体育与自然发展。

4.3 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是其和谐发展的关键

素质教育观念的提出,为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问题指明了方向。但是有了观念不等于就有了理念,因为观念是指观点、看法、想法,是中性词;而理念指绝对正确的观点,可以作为道理、真理来形容。素质教育实施几十年来,为什么一直没能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根源何在?关键就是没有把握素质教育的理念。高校体育和谐发展之所以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因为素质教育与和谐发展的内涵是一脉相通的,它们所追求的都是全面、协调和共同发展。用这种理念去研究体育的发展是极其恰当而有益的。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从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大学生的体育权益。其次,要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指要加强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且促进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总之,按照素质教育的总要求来开展高校体育工作,消除其不和谐因素,它不仅有利于高校体育的和谐发展,而且也有利于高校人才质量的培养。

4.4 实现体育资源共享是其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

高校体育和谐发展就是把各种体育资源合理配置,有效整合,使其相互协调、互为作用,发挥各种体育资源价值功能的最大化。高校体育资源包括体育课程资源、体育场馆资源、体育人力资源和体育文化资源[11]。体育资源发挥最大功能的主要途径就是实现资源共享,也是评价高校体育是否和谐发展的一把标尺。首先,体育资源共享就是要优先保证校园内部师生的共享。因为高校的体育资源就是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而建设的,它不但要保证体育课程、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比赛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广大师进行身体锻炼的需要。其次,体育资源共享还要尽量满足社会人群的需要。高校体育是否对社会开放,是否能满足社会人群的需求,也是高校体育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高校体育资源共享要采取多元途径。由于体育资源的种类不同,共享的途径也不会相同,资源共享的模式也应考虑多重模式。如体育课程资源可以采用“远程交流”;体育人力资源可以采用“送货上门”;体育场馆资源可以采取“顾客上门”;体育文化资源可以采用“平台共享”等多元共享途径[12]。

5 结语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高校体育肩负着培养大学生强健体魄与健全人格的历史使命,甚至决定着整个高校人才质量的提高。在国家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审视高校体育的发展,不仅关系到高校体育的健康和谐发展,而且还关系到“健康第一”思想的落实和“终身体育”观念的树立。总之,素质教育引领着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学校体育发展必须顺应素质教育的时代诉求,必须树立新的体育发展理念,实现高校体育和谐发展,才能发挥体育的多元价值功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最终实现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5.

[2]石玉龙.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3,(4):54.

[3]刘延东.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开创高等教育改革新局面[EB/OL].http://www.gov.cn/ldhd/2011-08/15/content_1926021.htm(中央政府门户网).

[4]周济.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 http://campus.eol.cn/2007dyh_5920/20070717/t20070717_243372.shtml(中国教育在线).

[5]王春红.关于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0):44.

[6]邓毅明,李红,等. 和谐的大学校园体育系统构成和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2):112.

[7]张浩.体育赛事影响下的高校体育发展的软实力诉求[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31.

[8]教育部关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48/201109/124202.html.

[9]曲新艺,闫朝俊.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几点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24(3):49-51.

[10]李江,徐水华.和谐发展观的哲学基础[J].党政论坛,2005,(7):32.

[11]丁云霞.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优化建设管理模式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6):79-82.

[12]李永华,张文静,章迅.试论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共享的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5):107.

Research on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ports in Appeal of Quality Education Concept

ZHANG Hao
( Physical Education School of Longdong College, Qingyang 745000, Gansu China)

COllege spor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 education, which has the special role to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an and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tarting from quality education idea, it explain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ollege sports, analyzes the disharmonious phenomena and discusses the route choic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ational orientation to sport is the basic premise, setting up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s the basic principles, carrying out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concept is the key, realizing the sports resources sharing is the main way.

Quality education; College spor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concept

G807.4

A

1008-2808(2012)03-0076-05

G807.4

A

1008-2808(2012)03-0076-05

2012-05-12;

2012-05-26

陇东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YSK1113)。

张浩(1977-),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理念体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