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保存发展之道

2012-12-08 19:40张姗
关键词:古村落房屋文化遗产

张姗

(名古屋大学东洋史学研究室,日本名古屋464—8601)

世界文化遗产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保存发展之道

张姗

(名古屋大学东洋史学研究室,日本名古屋464—860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针对古村落的研究开始受到重视。日本开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早于中国,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调查和研究是日本古村落研究、保护、开发的典型案例,正是在各方保护与研究的推动下,合掌造聚落才于1995年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对合掌造聚落被发现、研究、保存和开发的过程以及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我国古村落的研究、保护、开发提供有益的借鉴。

日本;合掌造聚落;古村落;世界文化遗产;保存发展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旅游的发展,古村落研究开始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而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展更早的日本,这一研究被提前了50年,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便是日本岐阜县白川乡合掌造聚落。在各方保护与研究的推动下,白川乡合掌造聚落已于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由于资料搜集及实地考察的难度,中国学界对这一日本村落的了解及研究还较少,即便被提及,也往往只是作为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为了更好地了解白川乡合掌造聚落及其相关研究,本文在日本学界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白川乡合掌造聚落保存发展之道的总结,以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古村落研究及保护有所帮助。

一、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概况

白川乡合掌造聚落位于日本岐阜县西北部飞驒地区的大野郡白川村(东经136°54'23″,北纬36°16'18″),四面环山,村中有条庄川河从南向北流过。北与富山县、西与石川县相邻。整个村子南北31km,东西17km,面积约为 357km2。海拔从351m(小白川)至2702m(白山)不等。气候为“寒地多雨型”,年平均气温11.2℃,年降水量为2075mm,属于“特别豪雪地带”[1]。

在明治八年(1875年)的“町村合并”以前,这一区域旧名白川乡。“町村合并”后,白川乡42个村子中的23个村子构成了现在的白川村,剩余的18个村子构成了荘川村(合并前的森茂村被合并到清见村,故合并后村子总数少了一个)。之后,由于电力开发而引起的征地、建造水坝、集体迁移等原因,白川村目前包括16个村子。因世界文化遗产而被人所熟知的“白川乡合掌造聚落”是指合掌造房屋保存数量最多、分布最为集中的白川村的荻町地区。[2](中卷P10-12)

合掌造(合掌造りがっしょうづくり)是日本一种特殊的民宅形式,特色是以茅草覆盖的木屋顶。呈人字型的屋顶如同双手合十,被称为“合掌”。和中国南方的很多木制建筑物一样,合掌造在兴建的过程中不用一颗钉子,完全依靠类似榫卯的构造及草绳连接,却十分牢固。由于白川乡地区属于“寒地多雨型”,斜坡式的人字形屋顶使雨水和积雪可以比较容易地滑落,特别是冬天不至于让大雪压垮房顶。同时,合掌型屋顶的结构又适应了江户中期盛行一时的养蚕业,屋内拓高为二至三层,上层供养蚕使用。但是这种建筑的缺点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老朽的屋顶茅草,需要大量的人力。由于茅草品种(以前是コガヤ,现在是オオガヤ)的变化,以前需要每60年更换一次的屋顶,现在缩短到20—40年就需要更换一次。每户人家的屋顶翻修,都需要全村人的同心协力才能完成,这种合作方式称为“结”(ゆい)。过去,合掌造房屋并不只存在白川乡地区,并且不同地区的合掌造房屋的样式及屋顶茅草品种也并非完全一样。与日本其他地区的合掌造建筑相比,白川乡合掌造建筑有阁楼空间大、山墙为正三角形两大特点。只是,随着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这样的建筑逐渐消失,保留较为集中并且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白川乡。也正是作为日本传统建筑技术的代表,白川乡的合掌造聚落于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发现、研究、保存

(一)发现

白川乡合掌造建筑多修建于日本江户中期至昭和初期,最古老的房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和中国的许多“世外桃源”是被外国人发现后才引起国人关注一样,最早发现白川乡合掌造建筑之美并将他传播出去的也并非日本人。日本学者竹内芳太郎在1923年的《民宅》杂志上发表过《飞驒白川村的民宅》一文,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1935年德国建筑家布鲁诺·陶特(Bruno Taut)在做日本传统民居样式的调查时到达了白川乡,被白川乡合掌造房屋以及这里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在其著作《日本美的再发现》中,高度称赞房屋建筑的合理性,向世人展示了合掌造房屋及其内部的“庶民”生活,称这是“在日本罕见,并且自己也从未见过的景色”。布鲁诺·陶特的高度评价不仅使得白川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更重要的是他让日本人自己意识到了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宝贵。日本社会学家有贺喜左衙门说:“我们应该深深地记住布鲁诺·陶特对白川民居的新发现,我们自己国家的民居研究者对我们的民居却视而不见,是应该感到羞愧的。”[3](P4-11)在此后的仅十余年内,从社会学、乡土史、民俗学、建筑史等角度关于白川乡的研究就陆续开展起来。这比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后对古村落的关注与研究早了近半个世纪。

(二)研究

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日本学者关于白川乡聚落的研究论文及专著已有很多。其中,研究时间最早、成果最为丰富的是从建筑学、民俗学角度对合掌造房屋的研究以及从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对其“大家族制”的研究。

1.合掌造房屋的研究

如前文所说,在布鲁诺·陶特之前,并没有日本学者注意到白川村的合掌造房屋,这和当时日本学界以“贵族文化”为研究对象有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于白川村合掌房屋的关注与研究也标志着对“庶民文化”研究态度的转变。布鲁诺·陶特之后,在乡土史研究团体“飞驒考古土俗学会”的会刊《飞驒人》(『ひだびと』)上就开始陆续刊登了有关白川村合掌造房屋的研究论文,其中包括富田令禾与三浦薰熊的论战:前者主张“合掌造房屋并非只是延续了白川乡房屋风格,而是在原有的庑殿顶(寄栋造よせむねづくり)房屋基础上演化而来”;后者主张“合掌造房屋是独立于悬山顶(切妻造きりづまづくり)、庑殿顶(寄栋造 よせむねづくり)之外,与当地“大家族制”相结合,继承延续白川乡房屋样式”。《飞驒人》的主编江马三枝子把会刊上与白川村相关的论文收集整理成论著《飞驒白川村》(1943年初版),记载了合掌造房屋的建筑材料、修建过程及相关民俗。

二战后,在此前的研究基础上,二川幸夫与伊藤郑而通过白川村与荘川村、五箇山民居的比较,从民俗学的角度介绍了白川村合掌造的房屋布局、家族生活。关野克与伊藤延男通过分析房屋布局、房顶结构,提出白川乡的合掌造房屋是五箇山、荘川两地区民居样式的混合体。岩田庆治从地理学、民俗学的角度以白川乡及附近的五箇山为研究对象,记载了在以合掌造房屋为舞台的衣食起居、农耕生产、养蚕、硝盐生产、和纸生产等山村生活。

2.“大家族制”的研究

在布鲁诺·陶特之前,有关白川村“大家族制”就在相关史料中有所记载。明治末期的地方志书《飞驒山川》中关于白川乡的记载中就有“这里独特的风俗是多人数合居”的论述。此书收录了1888年(明治21年)藤森峯三的有关白川乡大家族情况的论文原稿、1899(明治32年)高木正义的大家族详细事例及形成原因的论文原稿、1909年(明治42年)岐阜县农会关于大家族构成的数据报告。其中,藤森峯三的报告还被翻译成了英文。[4]﹙P5-8)需要指出的是:白川村的“大家族制”并非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一大家子人生活在一起,而且还具有母系社会的家族关系特征。家中除了长子拥有被家长认可的婚姻外,其他子女都不用结婚,自由交往。非长子的男方可以去交往的女方家住,两人的关系被称为najimi(ナジミ),但不是夫妻。两人生下的孩子,无需其父亲承担抚育责任,而是由母亲所在家庭抚养长大。这种关系和中国云南泸沽湖的婚姻形态基本相似。

此后,关于白川村大家族制的形成时间、背景、原因、结构的研究及争论颇多,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结这些研究成果,《新编白川村史》中把这种大家族制的产生原因归结于:土地数量过少造成分家困难、养蚕纺丝业需要劳动力的确保等因素,并且认为这种大家族制主要存在于元禄期(1688年—1703年)至明治(1868年-1912年)后期。[2](下卷P110-111)

3.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研究的其他视点

20世纪50年代之后,由于在庄川河沿岸修建发电站和水库,合掌造房屋数量显著减少。其后,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农村人口高龄化,以及大企业财团对白川乡山林、土地的购买更是加速了合掌造房屋的消逝与流失。再加之20世纪60年代便已经开始、1995年白川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掀起的白川村旅游热潮,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方向转为对白川乡合掌造聚落保护措施、旅游模式、发展方向等问题的探讨。这一阶段有关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研究中,除了之前已经开展研究的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地理学外,还增加了林学、农业经济学、交通经济学、日本文学等学科的参与。

(三)保存

1.村民的自发保护

如果说学者们的研究记录了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历史、提供了合掌造聚落保护的方法、指明了合掌造聚落未来发展方向的话,那么始终参与到白川乡合掌造聚落历史变迁,真正决定合掌造聚落未来命运的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白川村村民。而历史也证明了,迈出白川乡合掌造建筑保护第一步的正是白川村村民自己。

二战之后,复原回乡的白川村青年以荻町区集会所(公民馆荻町分馆)为活动据点,致力于乡土才艺(民谣、狮子舞等)的传承与保护。为了确保白川村合掌造房屋屋顶更新所需的茅草来源,1963年,这些青年组成了“合掌保存组合”。这个组织的组成方式和理念为后来的“白川村荻町部落自然环境保护会”打下了基础。尽管如此,20世纪60年代白川村的合掌造房屋还是消减许多。除了被水库淹没、房屋毁坏、居民改造之外,还有不少合掌造房屋被外地人买走、移建作为博物馆、动物园的展品,旅游地的高级饭庄、餐厅、路边店等。这样的情况既让白川村村民意识到必须要采取措施留住合掌造房屋,也使得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合掌造房屋的价值。于是,由白川村荻町地区全民加入的“白川村荻町部落自然环境保护会”(以下称“保护会”)于1971年应运而生。当时,“保护会”由荻町地区的所有村民组成,平时由委员会负责运营。委员会由荻町地区7个小组的小组代表7名(每组1名)、地区妇人会代表2名、地区青年会代表1名、以及商业代表4名(住宿业、餐饮业、特产销售业、一般零售业)组成。与此同时,经全体村民的同意后制定了《白川乡荻町集落自然环境保护居民宪章》(一下称《居民宪章》),从此拉开了白川乡合掌造房屋保护的序幕。宪章声明了白川乡荻町资源“不卖、不借、不毁坏”的保护原则,并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比如:“建筑物的颜色必须统一为黑色或者黑褐色,不可以有与环境不协调的看板或者广告板、不可以砍伐村子周边的树林、不可以建设有损于村落景观的建筑”等。[4](P72)除了保护,委员会还致力于白川村荻町的旅游开发,特别是把合掌造民居作为家庭旅馆进行推广,因为提高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是“保护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同样拥有合掌造建筑的五箇山地区的富山县平村相仓和平村菅沼于1963年成为国家级史迹,为了让白川村得到更多的保护经费,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借鉴五箇山的经验,白川村“保护会”开始向岐阜县文化科提出史迹认定申请书。虽然这次申请以合掌造房屋易引起火灾被拒绝,却让“保护会”得知了国家刚刚出台的“保护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制度”。在全村居民的支持下,经过各部门的调查之后,1976年白川村荻町地区被选定为“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在此之后,经过村民及各方力量的努力,白川村荻町地区又于1995年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从始至终,“保护会”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到今天,每月必开一次委员会、每年必开一次总会的“保护会”依旧是协调、解决白川乡合掌造房屋及景观环境等相关事务的主要力量。

2.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补助

虽然说保护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先行者和主体是白川村村民,但是这与日本政府对文化遗产重视的大环境不无关系。前文已经提到,1976年白川村荻町地区被选定为“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得益于当时刚出台的“保护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制度”,日本对于民居这种文化遗产的保护始于1929年的《国宝保存法》。但是,当时100座被指定为国宝的建筑中,“纯粹的民居”只有1座。1950年颁布的《文化财保护法》,把文化遗产分为三类:“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其中,民居作为有形文化遗产开始受到关注。1951年通过都、道、府、县,日本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对民居的调查。对于比较重要的民居且相对集中的地区,“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又进行了预备调查。1954年文部省公布了《文化财保护法部分修正案》(法律132号),把文化遗产分成了“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民俗资料”、“纪念物”四类。其中,定义为“衣食住、生产、信仰、岁时节令等风俗习惯以及相应的服装、器具、住宅等对理解我国国民生活的变迁不可或缺的事象”的“民俗资料”被单独列出来,可见其受重视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而民居就恰好属于这样的“民俗资料”。1962年,对各地民居的调查费用也开始计入国家预算。1975年,再次修订后的《文化财保护法》把“民俗资料”改称为民俗文化遗产,民居开始被指定为重要的民俗文化遗产。[5](P242)、[6](P135)在这种情况下,白川村合掌造聚落才能在向岐阜县文化科申请成为“国家史迹”未果的情况下,却被文化厅于1976年指定为“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

白川乡荻町地区被指定为“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后,除了获得期盼已久的政策支持外,最为实际的收获是从政府得到的财政补助。根据《白川村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保存条例》,补助内容以“合掌造房屋的屋顶茅草更换、轴部(建筑用语,指从地基以上到屋檐以下的房屋骨架)修缮为主,除此之外还包括:非合掌造房屋镀锌铁皮屋顶的粉刷(色调与合掌造房屋保持一致)、镀锌铁皮屋顶向茅草屋顶的恢复、说明展板的设置、防火设备的设置等。1976年至1981年,主要以“防火设施”为重点。1981年以后,“合掌造房屋的屋顶茅草更换、轴部修缮”基本上占了财政补助内容的全部。购买茅草、木材、绳子、工具的材料费以及共事费,往往耗资较大。截止2001年,屋顶翻新的合掌造房屋有42间,其中有一半房屋的每栋花费经费超过了200万日元。同时,得到轴部修缮的房屋有24间(其中4间也进行了茅草翻新),附属房屋11栋(其中6间进行了茅草翻新)。虽然由于房屋大小和损坏程度的不同,修缮费用不尽相同,但是花费最高的一间高达2690万日元。根据相关保护制度的规定,这些费用中的90%(1981年以前的标准为70%)要由国家、县、村进行财政补助。因此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是合掌造房屋可以保存至今的坚实后盾。

3.社会资金的募集及管理

虽然1981年之后,政府对于白川乡合掌造房屋的翻新、修缮补助已经高达90%,但是由于耗资数量较大,即使村民仅需承担剩余的10%,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幸好,在日本除了政府外,还有很多社会基金团体也非常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早在1965年,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ナショナル·トラスト)就把白川村的合掌造房屋列入补助名单,并从1970年开始,持续三年每年为白川村提供60万日元的保存补助金。尽管被列入“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地区后,政府补助的注入为合掌造房屋的保存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但并不是所有的相关支出都在补助范围之内,并且补助金额及标准和实际花费也有一定的出入,因此从社会上筹集更多的保护资金成为必须的事情。在1987年制定的《荻町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保存基金条例》的基础上,1988年成立的“白川乡合掌集落保存基金”(以下称为“合掌基金”)开始面向全国进行资金募集。基金的目标是3亿日元,待达到目标后,希望借助募集资金的利息进行白川村“修景事业”(景观修护事业)和合掌造房屋的保存。1994年,虽然达到了这一目标,但是由于日本泡沫经济造成的低利率时代的到来,运营出现困难。恰在此时,白川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于是合掌基金和政府补助一起成为“世界遗产白川乡合掌造保存财团”(以下称“合掌财团”)的成立基金。[7](P95-96)这也标志着白川乡合掌造房屋保护的企业法人化,管理更加专业与透明。

合掌财团的财政来源主要是政府补助、村中财政收入、基金利息与募集资金等。同时,受村中委托,他们还经营着村中的停车场。财团的工作内容分为以保存景观为目的的“保存事业”和确保财源的“信托事业”,前者主要为支出项目:包括“合掌造房屋的修缮”、“村中景观的维护”、“支持地方活动”(现在“保护会”的全部活动经费都由“合掌财团”提供)以及“调查普及事业”;后者主要是收入来源:包括经营村中停车场、景点管理处(であいの館)、“文化遗产建造物修理设计监理信托事业”、“世界遗产白川乡合掌造保存基金”等。现在财团的运营状况是收入大于支出,村民需承担的负担大为减轻,合掌造房屋保存有了比较稳定的资金保障。

4.社会力量的支援、大众媒体的宣传

除了资金支持,白川乡合掌造聚落还受到了很多社会力量的关注与支援。1971年发行的女文学家江夏美好的名作——《最底层的女人》(「下々の女」)就引起了很多人对白川乡的关注;而江夏美好本人也对白川乡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更是直接参与到合掌造房屋修缮中。40年之前,合掌造屋顶茅草的翻新,还都是由村中的“结”(ゆい)来完成。“结”是由全体村民都参加的共同体,村中一户人家的屋顶需要翻新茅草,在“结”的组织下,全村人同心协力方能完成。但是随着城市化及人口高龄化的原因,原来意义上的“结”这种村落共同体已经解体。现在已经有了专门从事茅草翻新的工作人员,但是也依旧不乏全村总动员的例子。1997年,村中的一家房顶翻新,前半面的翻新是请的专门工人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工作完成的,后半面是按照之前“结”的方式,召集了250人用一天的时间完成。其中包括白川中学的学生80人,日本观光资源保护财团募集的社会人士20人,当天负责做饭的妇女30-40人。此后,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对村中计划通过“结”的方式更新房顶茅草的长濑家进行了为期10个月的跟踪拍摄,记录了整个准备过程以及当天500人一起参与屋顶翻新的盛况。这个名为《时隔80年的屋顶修葺——白川乡“结”的复活记录》的纪录片在2001年5月19日播出之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这些或个人、或集体的关注与宣传,都为合掌造房屋的保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白川村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自20世纪60年代御母衣大坝修建以后,白川乡的旅游活动就逐渐开始了。70年代随着“保护会”的旅游推广和白山超级林道(即スーパー林道:“特定森林地域开发林道”的通称)的开通,游客开始大幅增加。199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游客数量从前一年的70万人激增到120万人,2000年人数更是高达176万。在日本国内旅游业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白川乡的旅游却是一路攀升。但是,看似红火的旅游表面,并非不存在问题。比如:观光客人数虽然很多,但是90%的游客为“日归客”(日帰り客),即“当天去当天回”类型。而且多数属于“路过型”(素通り)游客,在白川村逗留的时间较短,消费也较低。据有关白川乡游客逗留时间的调查显示:14%的为1个小时、47%的为2个小时、29%的为3个小时。大部分游客到此只是为了看一眼所谓的“世界文化遗产”,并不会进入到如野外博物馆这样的旅游设施内。另外,由于白川乡属于“寒地多雨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1.2℃,所以游客往往都集中在10月。以2000年的数据为例,10月的游客达到了47万,而12月的游客仅为2万。如此巨大的季节差别,就会造成地区内的旅游配套设施旺季不够,淡季又相对闲置的情况。而旅游旺季过多的游客,也对当地的环境及村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破坏。[4](P94)

基于白川乡现状,总结专家的指导意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对合掌造房屋进行持续有效地保护、修葺、移建

无论是被布鲁诺·陶特“发现”,还是被认定为日本“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及“世界文化遗产”,还是每年对过百万游客的吸引,白川村如此受到关注,根本原因还是它所拥有的“合掌造房屋”。因此,持续有效地保护合掌造房屋才是立村之道。具体来说,这项工作既包括对翻修房顶所必需的茅草来源的保障,也包括对村中其他不协调建筑的拆除,还包括把荻町之外地区缺乏保护的合掌造房屋的移建以及对于已拆合掌造房屋旧材料的保管,更包括房屋修缮组织“结”的重新组织和维持。当然,这一切都需要“保护会”的组织协调、合掌财团的资金支持、建筑专家为代表的学者指导以及全体村民的参与。

2.把白川村的自然环境转换为旅游资源

白川村拥有的山林、河流、水田、旱地等多种自然资源,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特别适于都市上班族的休闲旅游。因此增加适当的配套旅游设施把这些自然资源转换成旅游资源,比如开展风景观赏、野外摄影、森林采摘、茅草收割等活动。以促进“日归型”游客向“滞在型”游客转变。

3.发展与旅游相结合的“低成本、高产出”的有机农业

比如针对白川村的特色农作物——荞麦,设计一套可以让游客参与其内的荞麦种植、观光、收获、加工、销售方案。这样既可以由之前低收入的“观光型”旅游向高收入的“体验型”旅游转变,同时也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一举两得。

4.盘活已有的旅游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活动

白川村在1972年就用一些从其他地方移建到荻町的合掌屋建成了村立野外博物馆“白川村合掌村”(现在称为“民家园”),展示了一些反映白川乡及附近村落过去农业、养蚕、硝石生产的工具。但是由于目前游客多为“日归型”、“路过型”,所以很少有人进入到“民家园”中参观。针对此现象,专家指出不能单纯的展示农具,而是要把所有的展示内容统一为同一环境下的产业文化遗产有机体。同时,还要把单纯的展示往可以让游客参与的“体验式”展览转变。除了实物改进外,进一步丰富村民的文艺活动及教育活动,如每年十月举行的白川浊酒节(どぶろく祭り),让游客更直接地接触、了解白川村的历史、文化。

四、启示

纵观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的研究、保存、开发过程,可以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古村落研究及保护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开展多学科研究,并做到有机整合

古村落的发现、研究、保护、开发都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指导。并且,作为综合载体的古村落,对其进行多领域的研究必不可少。从我国目前的古村落研究情况来看,多学科综合研究这一点已经做到,但是缺乏有机的整合。很多学者往往只关注自己学科或者相邻学科的研究情况,对于跨越较大的学科研究不闻不问。当然,白川乡的研究也是分专业、分学科进行的,但是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会定期对各自的研究情况进行交流。比如《白川乡:保护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方法》(合田昭二·有本信昭『白川郷:世界遺産の持続的保全への道』,ナカニシヤ出版,2004年)一书就是结合了地理学、林学、农业经济学、交通经济学、日本文学五个专业的研究成果,并且这些成果互有联系,并非只是并排罗列。白川乡之外的日本村落研究模式也往往如此。多学科、多专业的交流,相互提供研究资料,有利于开启新的研究角度。也只有在综合研究下的古村落才是一种包含着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而不是零散的建筑、景观、民俗等。

(二)鼓励村民自主管理与协调

和我国很多古村落都是在专家提倡、政府主持、村民被动参与的模式不同,白川乡村民从一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合掌造房屋的保护及开发中。除此之外,无论是大部头的《白川村史》、《新编白川村史》,还是信息齐全、图文并茂的白川村官方网站,都是白川人自己编纂、制作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这些更来源于他们发自内心的家园自豪感与责任感。在我国的一些古村落特别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古村落中,受现实条件的局限,村民还无法意识到古村落的价值,也无法做到保护。因此,在提高村民经济生活水平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自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因为只有他们才是古村落的真正主人。

除了培养村民的保护意识外,还要充分尊重民意,鼓励其自主管理与协调。白川村每一项条款的制定、每一项决议的实施,都是在全村村民的一致同意下进行的。白川村申请“重要传统建造物群保存地区”认定时,村民中曾经有不同意见。因为一旦被认定后,伴随政府财政支持而来的还有比《住民宪章》更为严格的一系列规章需要村民遵守。于是“保护会”委员会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明申请利弊,最终取得村民的一致同意。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村民的内部管理和尊重村民的意见是非常重要的。即便现在白川乡已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所有的开发、保护措施都是要以保障村民正常生活为底线,以提高其生活水平为目的进行的。

(三)提供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加快古村落保护的立法化

在上文的追溯中,我们看到在白川乡合掌造聚落的保护中,政府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在很多古村落村民经济收入还比较低的情况下,指望村民饿着肚子保护古村落是不现实的。因此,政府财政部门应加大相关的经费投入,并采取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其进行捐赠。而这一切的进行,都应该是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日本是最早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国家之一。早在1950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日文的“文化财”即中文的“文化遗产”),随着民俗学研究的进展以及文化行政部门的政策调整,法规也进行了多次修改。在我国,1982年公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但目前还没有专门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遗产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自然遗产保护法》还都在酝酿之中。在这些法律还未出台前,制订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和管理规章,明确保护标准、目标及相关的法律责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支持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古村落的价值除了它所具有的实体展示性,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某个时期人类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是人类发展历史中的创造代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古村落特别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村落不只是村民的古村落,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因此,保护、发展古村落需要所有人的关注与支持。无论是江夏美好这样的文学家、还是日本NHK电视台、还是那些身体力行投入到合掌造房屋修葺中的志愿者,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白川乡合掌造聚落保护之中。因此,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关心并支持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作用,把古村落保护置于全社会的监督和支持之下。

五、结语

日本白川乡合掌造聚落自1935年被德国建筑家布鲁诺·陶特发现以来,受到世人关注已经有75年的历史。虽然中日两国的古村落存在很多差异,但是也有着许多共同点,特别是由于地理环境的相似性。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与日本的村落有很多相同点,比如我国云南佤族的茅草屋就和日本合掌造房屋的建筑材料和维护方式非常相似。我国的黔东南苗族、侗族村落现在也已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白川乡合掌造聚落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很可能就是我国古村落保护中已经遇到或者以后会遇到的问题。因此,了解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解决的经过,对我国的古村落保护工作有着很大的借鉴与预防作用。即便白川乡合掌造聚落已拥有75年的研究历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十余年,目前依然面临着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由此可见,在现代化的今天保存古村落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因此,希望本文可以对我国方兴未艾的古村落研究、保护工作有所启发,对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古村落旅游有所借鉴。

[1]白川村官方网站 [EB/OL].http://shirakawa-go.org/.

[2][日]白川村史編さん纂委員会.『新編白川村史』[M].白川村,1998.

[3][日]有賀喜左衛門.「タウト氏の観た白川村」[J].『ひだびと』飛騨考古土俗学会,1936.

[4][日]合田昭二·有本信昭.『白川郷:世界遺産の持続的保全への道』[C].ナカニシヤ出版,2004.

[5]才津佑美子.世界遗产——白川乡的“记忆”[J].徐琼译.民族遗产(第一辑),2008.

[6]王晓葵.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的演变及相关问题[J].文化遗产,2008,(2).

[7][日]高口愛.「伝統的景観を継承する地域の景観管理能力に関する研究」 [D].九州大学学位論文,2010.

(责任编辑 王东昕)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 orld Cultural Heritage
Gassho-zukuri Village in Shirakawa-go of Japan

ZHANG Shan
(Department of Asian History,Nagoya University,Nagoya464—8601,Japan)

Since the1990s,with the quickened step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s well as village tourism in China,the studies on ancient villages have

more attention.Japan began it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earlier than China.It was the concerted efforts that successfully made Gassho-zukuri Village in Shirakawa-go listed on the UNESCO World Cultural Heritages in1995,a typical case of Japan's research,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whose further studies will benefit the research,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villages in China.

Japan;Gassho-zukuri;ancient village;World Cultural Heritage;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G13-17

A

1672-867X(2012)01-0029-07

2011-05-28

张姗(1985-),女,日本名古屋大学东洋史学研究室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古村落房屋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Tough Nut to Crack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培中古村落文化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