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促进自考数学社会助学班健康发展

2012-12-08 09:05赵京波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助学自学课程体系

赵京波

(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海南海口 571100)

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促进自考数学社会助学班健康发展

赵京波

(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海南海口 571100)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开放式继续教育形式,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建设高教自考社会助学班课程体系尤为重要。

自学考试;课程体系;课程目标

引 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开放式继续教育形式,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校具有学科综合、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条件,设立高教自考社会助学班与其他各类学校和办学单位相比,有其自身特殊性。如何加强自考生教学质量、课程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 普通高校数学教育社会助学班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设置相对单一

明确的专业课程目标是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的基础。专业课程目标主要包括专业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当前专业设置课程目标形式上相对单一,没有考虑课程的不同性质和类别,例如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课、技能课和修养课;没有考虑课型之间的区别,由于学习者在学习背景、能力和条件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即使各方面之间可以合理组合,但要想达到同等水平目标,还应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课程安排。

(二)课程内容专业面窄,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步伐

现代社会要求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其他文化科学知识,自学考试也应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一些满足人民提高社会文化需要而并非就业需要的学科专业知识,应该拓宽专业基础,扩展专业面向,增加新兴学科分支或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数学教育自考助学班在提升学历等方面对教师有很大吸引力,教师通过学习有所提高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在这方面应加强课程内容设置,增加如新课程标准解读、教材分析等相关知识,这也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希望开设的课程;另外数学现在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与其他学科也有紧密联系,但在现行的课程设置中并未体现出数学的新发展。

(三)实践课程设置少

作为未来数学教师的摇篮,数学教育社会助学班需要培养数学教学人才,但是注重学历教育自考,实践课程设置比较少,特别是针对教学的实践课程设置最少。数学教育助学班只开设了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这一门实践课,对于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是不够的。有许多可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课程如数学建模等,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还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多,面授时间短

在有限时间内讲授整本书的内容,对学生接受知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同时对授课教师也是一个考验。如何处理课程内容是摆在教师面前的课题,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保证考试通过率,需要教师认真备课,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最大效果。

二 普通高校数学教育社会助学班课程设置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1.数学教育自考课程面向的大都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有在校专科生,有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针对不同年龄和需求有针对性设置课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的应用。

2.自考课程设置要适应学科发展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数学学科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内容丰富多样,让考生有更多选择。

3.自考课程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许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这一巨大变化,由陈旧老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出来的人才,表现为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及时添加和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比例结构,对于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显得十分必要。

(二)实践运用原则

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写到:能力=技巧或技能+知识。技能培训是培训的一个主要任务。理科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自考课程中适当增加实践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践)》的设置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就有很大帮助。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素质教育观念指导原则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自学考试中要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通过增加课程内容和结构形式,优化自学考试教学模式,重视对考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其社会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 高校数学教育社会助学班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目标综合设置

数学教育社会助学班的培养目标是课程选择和组织的根本依据和最终目的,是课程调整的重要杠杆,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设计坐标。课程是培养目标的表现载体和细化。自学考试培养目标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进行调整,使培养目标随着课程设置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

自学考试课程目标的确定,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社会发展现状、自学考试的教育模式、各类应考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数学教育助学班学生,我们应该从整体把握,要根据学生特点综合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二)课程内容层级设置

数学教育社会助学班课程内容主要由公共课和专业课组成。数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其他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时应加考《教育学》(一)、《心理学》《数学分析》(二)《高等代数》四门课;相同课程名称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免考。非师范类毕业生必须通过6周教育实习。不考《英语》(二)者须加考《数学分析》(三)《教育法学》二门课,但不能申请学位。下图是数学教育专业专科生培养计划所要开设的课程。

(三)课程时间分段设置

高教自考在每年的一月、四月、七月、十月进行四次考试。在临考期间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时间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表一 课程结构层级框图

1.学生和教师共有的时间

普通高校肩负日常本科教学,所以助学班上课时间安排只能是周末及节假日时间,即要保证教学效果还不能占用太长时间,我们采取的时间是四天。

2.学生原有知识基础

对数学教育专业专科生来说,有些数学知识在专科阶段已经学过,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是很重要的。

3.数学课程间知识体系的联系

对数学专业专科在校生来说,大一刚开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所以不宜开设以此为基础的抽象代数、复变函数等课程,要根据知识体系之间联系进行课程安排,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

鉴于以上因素,课程时间安排如下:

学期 考试月份 课程名称第一学期 一月 初等数论四月第二学期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七月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基础微分几何十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三学期一月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践)复变函数论抽象代数四月第四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七月数学教育学英语(二)第五、六学期 毕业论文

结 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普通高校社会助学班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不仅是课程设置专家的工作,更需要广大教师和自考生共同参与。针对不同学科内容和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会有很大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素质,强化学生技能。

[1]方竹根,王南雁.谈自学考试课程的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02(7).

[2]张新科,杨培珍.论构建自学考试课程新体系的原则[J].中国成人教育,2002(7).

[3]陈东,郭海强,吴登俊.层次分析法在自考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应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0(1).

[4]胡建平,杨培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J].中国考试,2006(7).

[5]鲁欣正,李颖.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和课程改革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Social-aided Self-study Class

ZHAO Jing-bo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00,China)

Self-study exam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 form of open education combining individual study,social aid and national examination.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system.

Self-study examination;Curriculum system;Curriculum objectives

G 642.3

A

1009-9743(2012)02-0133-05

2012-04-08

赵京波(1981-)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2009年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编号:QN0925)、2011年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Hjsk2011-49)。

(责任编辑:陈 棠)

猜你喜欢
助学自学课程体系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关爱·帮扶·助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