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2012-12-17 07:39刘恒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张 敏,刘恒方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郑州450052

△女,1969年10月生,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E-mail:zhangmin93@126.com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lc,GHbAlc)是血液中葡萄糖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非酶缩合的产物,是观察血糖平均水平的重要指标。GHbAlc 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高血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1]。而AS 是脑梗死的重要病理基础,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被认为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2]。为了进一步研究并排除糖尿病对GHbAlc 的影响,作者测定了非糖尿病性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液中GHbAlc 的含量,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探讨GHbAlc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脑梗死组: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三科住院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68例,病程在1 周内,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并经颅脑CT 或MRI 检查证实。男43例,女25例,年龄42~78(63.6±7.3)岁。对照组:到该医院行正常体检彩超证实颈动脉有斑块但无脑缺血临床症状者,共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44~75(62.4±8.2)岁。2组均排除糖尿病、心房纤颤、脑动脉炎、血液流变学异常、肿瘤、高血压病以及心、肝、肾功能衰竭者。入院后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总胆固醇(TC),用高效液相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GHbAlc;试剂盒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要求,严格按仪器及说明书进行操作。

1.2 颈动脉狭窄的超声检查 采用GE-LOGIQ-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 MHz。观察血管内膜变化,测量血管内径及血管壁IMT、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强度、部位、形态、大小及数量。诊断标准[4]:颈动脉光滑完整者为正常,IMT >1.0 mm 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 >1.2 mm 为AS 斑块形成。根据斑块形态和回声特点[5]分为低回声脂质性软斑、回声强弱不等的溃疡性混合性斑块和强回声伴声影的钙化性硬斑块,其中软斑、混合斑属不稳定斑块,硬斑为稳定斑块。采用管腔直径评价狭窄百分比,即狭窄程度(%)=(原管腔直径-最狭窄处管腔直径)/原管腔直径×100%。①轻度狭窄:狭窄0%~49%。②中度狭窄:狭窄50%~69%。③重度狭窄:狭窄70%~100%。脑梗死组轻度颈动脉狭窄5例,中度16例,重度47例;对照组分别为28、13 和9例。

1.3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按照中国卒中量表[6]对全部脑梗死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根据结果分为3组,其中轻型(0~15 分)34例、中型(16~30 分)21例、重型(31~45 分)13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处理数据,应用χ2检验、t 检验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处理该研究的相应数据,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年龄、性别、空腹血糖、血压、血脂比较见表1。

表1 2组年龄、性别、空腹血糖、血压及血脂比较

2.2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液中GHbAlc 含量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液中GHbAlc 含量为(6.728±1.612)%,对照组为(5.243±0.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2,P <0.001)。

2.3 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液GHbAlc 含量的比较 见表2。分别对脑梗死组、对照组血液GHbAlc 含量与颈动脉IMT[脑梗死组为(1.691±0.223)mm,对照组为(3.024±0.132)mm]进行相关分析显示,2组内二者均呈正相关(r =0.560,0.483;P <0.05)。从颈动脉斑块性质看,脑梗死组软斑混合斑和硬斑数目分别为86、49 和27,对照组分别为15、8 和28,2组斑块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19,P <0.001),脑梗死组软斑和混合斑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2 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液GHbAlc 含量的比较 %

2.4 脑梗死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液中GHbAlc 含量的比较 轻型组血液中GHbAlc 含量为(5.604%± 0.368%),中 型组 为(7.042%±1.041%),重型组为(10.127%±0.13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9.431,P <0.001)。

3 讨论

目前,脑血管疾病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我国人群的第一位致死因素,故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7]表明,血液中GHbAlc含量的增高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脑梗死发生、发展、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也有研究[8]表明,较高水平的GHbAlc 也是一项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之外的预测脑血管疾病预后的指标。但是,针对非糖尿病患者血液GHbAlc 含量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仍较少。

IMT 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研究[9]表明,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随着颈动脉IMT 的增厚而增高。该研究结果显示,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同时显示在2组中血液GHbAlc 含量均与颈动脉IMT 有关,随着血液GHbAlc 含量升高,IMT 增加(即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说明血液GHbAlc 含量升高并非糖尿病患者所特有。传统观点[10]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斑块增大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使远端血流减少,最后形成低灌注性脑梗死。近年的研究[11-12]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脑梗死多数是因为不稳定斑块破裂脱落形成栓子导致脑栓塞,即动脉-动脉栓塞。该研究显示脑梗死组软斑、混合斑明显多于对照组,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结果还显示,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的GHbAlc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增加,GHbAlc 含量亦明显增加,提示随着GHbAlc 含量的增高,发生的脑梗死事件可能越严重,脑梗死造成患者的肢体瘫痪、失语等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与文献[13-14]报道相同。GHbAlc 参与脑梗死发生的机制可能为:①GHbAlc激活体内的氧化反应,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核上的特异性受体产生一系列生物学反应。②GHbAlc 的受体在病变血管壁上为高表达,较高含量的GHbAlc 到达血管内皮下引起胶原纤维间过度的共价交联,同时增加蛋白激酶和血栓素A2 的水平,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③高含量的GHbAlc 使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导致IL-6、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使全血粘度增高。④高含量的GHbAlc 使氧离曲线左移,造成组织缺氧; 沉积于脑组织内造成脑细胞损害。由此可见,高含量GHbAlc不仅是高血糖对机体损害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其本身也是参与脑梗死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GHbAlc 含量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关系密切,GHbAlc 促进了AS 的发生、发展,加重脑组织损害,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因此,积极控制血糖,降低血液GHbAlc 的含量及抗炎、抗氧化治疗将有助于减少脑梗死事件发生。

[1]Lachin JM,Genuth S,Nathan DM,et al.Effect of glycemic exposure on the risk of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revisited[J].Diabetes,2008,57(4):995

[2]Touboul PJ,Elbaz A,Koller C,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brain infarction:the Etude du Profil Génétique de l'Infarctus Cérébral (GENIC)casecontrol study.The GENIC Investigators[J].Circulation,2000,102(3):313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Suwanwela NC,Chutinetr A.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sis of cervicocerebral arteries:intracranial versus extracranial[J].Neuroepidemiology,2003,22(1):37

[5]Appropriate use criteria for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testing[J].Atherosclerosis,2011,214(1):43

[6]杨期东.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

[7]王有生.血糖水平对脑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血管病杂志,2004,6(3):190

[8]Khaw KT,Wareham N,Bingham S,et al.Association of hemoglobin Alc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adults: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in Norfolk[J].Ann Intem Med,2004,141(6):413

[9]Koyasu M,Ishii H,Watarai M,et al.Impact of acarbose on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r mil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lin Ther,2010,32(9):1610

[10]贾伟,陈光辉.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检测方法[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14(2):132

[11]Tsivgoulis G,Vemmos K,Papamichael C,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the risk of stroke recurrence[J].Stroke,2006,37(7):1913

[12]刘金玲,滕军放.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4):609

[13]Li W,Prakash R,Kelly-Cobbs AI,et al.Adaptive cerebral neovascularization in a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relevance to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Diabetes,2010,59(1):228

[14]Stolker JM,Sun D,Conaway DG,et al.Importance of measurin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known diabetes mellitus[J].Am J Cardiol,2010,105(8):1090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