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显像与CT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2012-12-17 07:39焦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母细胞骨盆全身

焦建国,孙 珂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郑州450052

#通讯作者,女,1984年10月生,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核医学,E-mail:icesunke@yahoo.com.cn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实质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起病较隐匿,往往因转移症状就诊而获诊断,早期易发生多部位转移。作者收集比较了56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患儿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全身骨显像)与CT 检查的结果,探讨两种方法在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中的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身骨显像的56例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患儿,其中男44例,女12例,年龄3 个月~13 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影像学诊断或临床随访确诊。

1.2 全身骨显像方法 放射性药物99mTc 由北京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由北京师宏药物有限公司提供,放化纯>95%。常规标记,注射剂量按公式[身长(cm)/174×成人用量(925 MBq)计算,静脉注射4 h 后显像;显像仪器为GE 公司Hawkeye-VG5 双探头SPECT 仪,配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患者仰卧位,常规行全身前后位及后前位显像,必要时采集斜位或侧位图像。

1.3 图像分析与判断 结果由两名以上核医学科医师共同阅片得出。正常骨组织部位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浓集,排除污染因素后可诊断为阳性。CT 结果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或外院提供。CT 参照图片及报告,出现骨质破坏,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为骨转移。

2 结果

2.1 全身骨显像结果 5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全身骨显像阳性51例(91.1%),阴性5例。51例骨显像阳性病例共计56 处病灶,四肢20例,其中病灶位于干骺端18例,为最易受侵犯部位; 其次依次为骨盆12例,病灶位于骨质关节10例;脊柱11例;颅骨6例;肋骨3例;肩胛骨2例及胸骨2例。

2.2 CT 结果 56例神经母细胞患儿中,CT 显示骨质破坏32例,其中脊柱受累13例,四肢骨受累8例,骨盆受累8例,胸骨受累3例。

2.3 两种方法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结果一致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结果一致性例

3 讨论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实质性肿瘤,多发于小儿,早期较易发生多部位转移。而不同的转移部位与临床分期息息相关,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因此,明确有无骨转移的发生对于神经母细胞的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

由该研究结果可知:56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全身骨阳性显像51例(91.1%),全身骨显像对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具有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其原因可能为全身骨显像为代谢显像,血流愈丰富则显像剂浓集程度愈高,表现为代谢活跃,而转移病灶一般均表现为富血供,当病变部位早期仅发生血流改变,而形态尚未出现改变时,骨显像即可显示阳性,故全身骨显像对转移病灶非常灵敏,具有很高的阳性率。但其依然有一定的假阴性出现,究其原因可能为骨转移病灶较小,引起局灶性骨质破坏而没有明显的周围骨质增生,可导致假阴性的出现。

51例骨显像阳性病例中,四肢为最易受侵犯部位,其次依次为骨盆、脊柱、颅骨及肋骨等。长骨受累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这可能与儿童长骨干骺端血运丰富,经血循环而至的肿瘤细胞较易侵犯这些部位有关[2]。

CT 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之一,其在原发灶的诊断、脏器及软组织转移灶的诊断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诊断肿瘤的骨转移方面,CT 的应用略显不足,因其为形态学观察,只有当病灶引起人体组织形态学改变时才能被发现,具体到骨骼,只有当病灶引起骨质破坏时方能诊断骨转移。如该研究中CT 显示骨质破坏32例,阳性率仅为57.1%。

两者具体结果比较,全身骨显像在四肢骨及骨盆骨转移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四肢骨病灶多在干骺端,骨盆病灶多在髋关节,血运丰富,骨显像易早期发现病灶。在脊柱与胸骨骨转移诊断方面CT优于全身骨显像。当椎体上病灶较大时,二者均易于诊断;当病灶较小,引起局灶性骨质破坏而周围骨质无明显增生时,CT 可通过其形态学的变化而诊断,全身骨显像则呈假阴性。胸骨为扁平骨,正常全身骨显像时其可摄取较多显像剂而表现为放射性分布浓集,若病灶较小,引起的局灶性稀疏区小,全身骨显像可表现为假阴性,CT 可诊断。

文献[3]显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可比CT、X 线片及MRI 检测提早3~6 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已成为发现骨转移的首选检测方法。而CT 在此方面有所欠缺,只有当发生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时,才可显示阳性。

综上所述,全身骨显像及CT 均可诊断神经母细胞瘤骨转移,全身骨显像的诊断效能优于CT。

[1]吕宽,刘春雨,吴志兴,等.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研究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5):548

[2]仲卿雯,邵虹,杜隽,等.CT、超声和骨显像的联合应用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分期的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14(2):150

[3]张莉华,谢文晖,俞志昌.1500例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J].中华核医学杂志,1999,19(1):6

猜你喜欢
母细胞骨盆全身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石榴全身都是宝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