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树种在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的早期生长

2012-12-29 07:09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蔡庆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岩质粤东大叶

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李 莉,蔡庆芸

5种树种在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的早期生长

林文欢,詹潮安,郑道序,李 莉,蔡庆芸

(汕头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汕头 515041)

对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杨梅、小叶榕和大头茶等5个树种,在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区进行了 2 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大叶相思、大头茶和杨梅成活率高、生长快、长势好,是适宜粤东岩质海岸山地丘陵生长的优良造林树种;台湾相思成活率高,也是粤东岩质海岸优良的造林树种,但其前期生长较慢;小叶榕成活率低、生长慢,不适合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山地造林的优选树种。

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杨梅;小叶榕;大头茶;树木早期生长;岩质海岸地区;困难立地;粤东

岩质海岸是粤东沿海地区重要的海岸类型,以低山丘陵和岩质海岛为主。盐雾频繁、风大、蒸发强烈、干旱、土壤瘠薄等生境限制了很多树种的生长,长期以来造林成活率低、植被发育差、树种单一。如何针对岩质海岸的特点,建设沿海防护林,已成为全球沿海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沿海防护林生态恢复过程中,树种选择、林分结构配置、造林配套技术依然是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而适生树种选择是植被生态恢复与重建成功的关键[1],对建设沿海防护林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质海岸困难立地植被恢复树种的选择,前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造林树种抗逆性研究[2-3],树种引种和筛选试验[4-5],树种结构配置[6],造林技术措施研究[7-11]。这些研究为沿海植被恢复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是,针对粤东地区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适生树种的选择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5种树种的成活率和早期生长情况进行比较,以期筛选出适合的树种,为岩质海岸困难立地植被恢复和防护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点设在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位于东经 116°39′06″~ 116°48′24″, 北 纬 23°13′08″~23°20′35″,海岸线总长达 92.8 km,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4.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年均日照时数2 100 h,年平均降水量1536 mm,主要集中在4~ 9月。常年风大,年平均受3~5个气旋、台风影响,自然灾害以台风和干旱为主。岩质海岸带困难地段以低山丘陵和海蚀崖为主,由花岗岩类和海相沉积发育而来,地带性土壤类型为赤红壤,呈酸性,土层薄且含较多粗砂粒,肥力差,水源涵养能力弱。森林植被多为残次疏林、灌丛和退化裸地,天然植被稀少,常见植被为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e Merr.、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 (Ait.) Hassk.、车轮梅Rhaphiolepis indica Lindl.、 鬼 灯 笼 Clerodendron fortunatum L.、 芒 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bernh等。试验点海拔高度82 m,距海约2 650 m。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 料

根据粤东沿海岩质海岸困难地段的土壤特点以及气候条件,着重考虑树种的耐干旱贫瘠、适应性强、水土保持能力强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了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杨梅、小叶榕和大头茶等5种树种作为参试树种,5种树种均在粤东地区育苗,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树种信息Table 1 Information of tested tree species

2.2 方法

2.2.1 试验设计

在汕头市濠江区岩质海岸带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困难地段作为试验地。试验采用5×5拉丁方设计,每小区16株,每个树种种植80株。于2009年4月整地、挖穴(40 cm×40 cm×30 cm),植前每穴施复合肥200 g,施保水剂10 g;5月定植造林,株行距为2 m×2 m。

2.2.2 幼树成活率及生长情况调查

定期调查幼树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分别于种植后1个月(2009年6月)、3个月(2009年8月)和6个月(2009年11月)调查幼树成活率;分别于种植后1年(2010年6月)和2年(2011年6月)调查幼树的保存率;分别于种植后1个月(2009年6月)、1年(2010年6月)和2年(2011年6月)测量幼树的苗高、地径和冠幅。

3 结果与分析

3.1 幼树成活率

种植后1个月,幼树成活率均在90%以上,其中台湾相思和杨梅成活率达100%(见表2)。种植后1年,所有参试树种的幼树成活率均在85%以上,其中台湾相思成活率达100%,小叶榕成活率最低,仅为85%。种植后2年,5种参试树种的幼树成活率排序为:大叶相思(95%)>杨梅(89.47%)=大头茶(89.47%)>台湾相思(85%)>小叶榕(75%)。

表2 5种树种在种植后2年的成活率Table 2 Survival rates of 5 tree species in second year after planted

3.2 种植后1年生幼树生长情况

树种的试验筛选除考察各树种的成活率外,植株生长量是另一个重要指标[10-13]。从5种参试树种1年生幼树的生长情况看(见表3),大叶相思树高、地径和冠幅年生长量最大,分别达30 cm,0.54 cm和37 cm;杨梅和大头茶长势较好,树高年生长量分别为12 cm和26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0.51 cm和0.41 cm,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17 cm和12 cm;小叶榕和台湾相思长势较差,树高年生长量分别为9 cm和4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为0.07 cm和0.25 m,冠幅年均生长量分别为9 cm和8 cm。

3.3 种植后2年生幼树的生长情况

幼树生长调查结果显示(表4),种植后2年,大叶相思和大头茶的树高年生长量高于1年生,其它树种的树高年生长量均低于1年生的生长量。大叶相思的比值最高,达2.03;大头茶次之,为1.65;其余树种的比值均小于1.0,其中小叶榕的比值最低,仅为0.33。在地径年生长量方面,大叶相思、小叶榕和大头茶的地径年生长量大于1年生的生长量,台湾相思和杨梅的地径年生长量小于1年生的生长量。大叶相思和小叶榕的比值最高,分别为1.72和1.71;大头茶较高,为1.37;杨梅和台湾相思较低,分别为0.45和0.44。从冠幅年均生长量来看,大叶相思和大头茶的冠幅年生长量大于1年生的生长量,杨梅第1年生长量和第2年生长量刚好相等,台湾相思和小叶榕的冠幅年生长量小于1年生的生长量。大头茶的比值最高,为1.42;大叶相思次之,为1.38;小叶榕和台湾相思较低,分别为0.33和0.25。

表3 5种树种在种植后1年的生长情况Table 3 Growth of 5 tree species in first year after planted

表4 5种树种在种植后第1年与第2年的生长比较Table 4 Growth comparison of 5 tree species in first year and second year after planted

从树高绝对生长量来看,种植后2年,大叶相思和大头茶仍保持着较高的生长量,年生长量在40 cm以上;但小叶榕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差,年生长量分别仅为3 cm和2 cm。从地径绝对生长量来看,种植后2年,大叶相思的地径仍保持着最大的生长量,达0.93 cm;大头茶次之,为0.56 cm;小叶榕第2年地径生长量虽然比第1年大,但是地径生长量仍较小,为0.12 cm;台湾相思第2年地径生长量最小,仅为0.11 cm。从冠幅绝对生长量来看,种植后2年,大叶相思的冠幅仍保持着最高的生长量,达51 cm;杨梅和大头茶次之,都为17 cm;但小叶榕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差,年生长量仅为3 cm和2 cm。

4 结论与讨论

针对粤东岩质海岸盐雾频繁、风大、蒸发强烈、干旱、土壤瘠薄等生境特点,本试验选择的台湾相思、大叶相思、杨梅、小叶榕和大头茶等5个树种的人工造林试验表明,5个参试树种在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

5种树种中,表现最好的是大叶相思,种植后2年,大叶相思保存率为95%,树高年均生长量达45.5 cm,地径年均生长量达0.74 cm,冠幅年均生长量达44 cm。虽然,有部分大叶相思幼树出现断杆、断枝现象,抗风能力相对较差。然而,通过与其它树种混交以营造防护林,发挥其生长快、具根瘤,有较强的耐干旱、耐瘠薄和耐盐雾能力等特点,达到扬长避短,大叶相思应是粤东岩质海岸山地丘陵优先选择的造林树种。

台湾相思、杨梅和大头茶等3个树种的保存率均在85%以上,能在岩质海岸困难立地上生长。从生长量看,大头茶树高年均生长量为34.5 cm,地径年均生长量为0.45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14.5 cm,生长快,是粤东岩质海岸山地丘陵人工造林的优选阔叶树种。杨梅生长较快,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1.5 cm,地径年均生长量为0.37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17 cm。杨梅根具菌根,耐干旱瘠薄条件,在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条件下造林,生长较快,是优选树种之一。然而,台湾相思早期生长较慢,树高年均生长量为3 cm,地径年均生长量为0.18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为5 cm。台湾相思具根瘤,本是粤东地区低海拔岩质海岸困难立地最常见、生长最好的树种之一。尽管在本此次试验中生长较慢,这可能与台湾相思前期生长慢,3~5年后,才逐步进入快速生长的特性有关。

小叶榕具有深根性、抗风力强、耐贫瘠、耐潮湿、耐荫等习性,在粤东平原绿化、城市绿化等方面是一个优良乡土树种。本试验研究表明,种植2年后,小叶榕保存率最低,仅为75%;生长较慢,树高年均生长量仅为6 cm,地径年均生长量仅为0.1 cm,冠幅年均生长量仅为6 cm,与造林前苗木大小相差无几。因此,小叶榕不适合作为干旱瘠薄的岩质海岸困难立地的造林树种。

随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向纵深层次发展,针对岩质海岸困难立地的造林,其关键就是恢复以混交林为主体的、稳定的地带性森林植被[11]。因此,本试验中造林成活高、年均生长量较大的大叶相思、大头茶和杨梅等3个树种,可与台湾相思一并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营造混交林的优选树种。

[1] 徐 庆,潘云芬,程元启,等. 安徽升金湖淡水森林湿地适生树种筛选[J]. 林业科学,2008,44(12):7-14.

[2] 陈顺伟,高智慧,岳春雷,等. 盐雾胁迫下杜英等树种生理特性的变化[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11-14.

[3] 高智慧,陈顺伟,卢庭高,等. 沿海岩质海岸不同地形条件下湿地松生长的变异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00,20(6):16-20.

[4] 贺位忠,李玉芬,高大海,等. 舟山海岛困难地造林树种选择与配套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08,28(4):39-42.

[5] 高智慧,康志雄,刘亚群,等. 浙江省舟山群岛几种主要树种生长的初步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4,11:25.

[6] 钟承贝,高智慧,陈顺伟,等. 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树种配置设计[J]. 浙江林业科技,2004,24(1):29-32.

[7] 卢明革,柴 兵,孙彤江,等. 辽西岩质海岸侧柏造林试验[J]. 防护林科技,2008,2:31-32.

[8] 陈顺伟,高智慧,卢庭高,等. 不同造林措施对岩质海岸防护林造林成活率及其生长的影响[J]. 防护林科技,2001,2:1-3.

[9] 蒋妙定,高智慧,康志雄,等. 亚热带沿海基岩海岸湿地松营造技术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1996,16(3):1-6.

[10] 海南热带海滨城市防台风防护林树种的选择[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 119(5): 184-191.

[11] 主成份分析在台湾相思优树选择标准和方法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 120(5): 54-58.

[12] 李 昆,张春华,崔永忠,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5):555-563.

[13] 林文欢,詹潮安,陈红跃等. 林木种间的化感作用[J]. 世界林业研究,2011,24(5):13-17.

Early growth of 5 tree species in rocky roast sites difficult to be afforested in the eastern of Guangdong province

LIN Wen-huan, ZHAN Chao-an, ZHENG Dao-xu, LI Li, CAI Qing-yun
(Shant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Science, Shantou 515041, Guangdong, China)

The afforestation tests of Acacia confuse, Acacia auriculiformis, Myrica rubra, Ficus concinna and Gordonia axillar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rocky roast sites difficult to be afforested in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for two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auriculiformis, G. axillaris, M. rubra which had the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urvival rates, fast growth and good growth power,are the superior tree species which were suitable for rocky coast and hilly area in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A. confuse which had high survival rate is also the superior tree specie, but its early growth was relatively slow; F. concinna which had low survival rate, slow growth is not suitable for rocky roast and hilly area in the ea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to grow.

Acacia confuse; early growth of tree; Acacia confuse; Acacia auriculiformis; Myrica rubra; Ficus concinna; Gordonia axillaries; rocky roast regions; difficult afforested sites; eastern Guangdong

S724; S725.2

A

1673-923X(2012)08-0018-04

2012-05-22

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104038);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08KJCX009-01;2009KJCX012-01)

林文欢(1985—),男,广东汕头人,硕士,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linwenhuan@126.com

詹潮安(1956—),男,广东饶平人,二级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zhca@21cn.com

[本文编校:邱德勇]

猜你喜欢
岩质粤东大叶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有限元法和极限平衡法结合的某边坡稳定性分析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含软弱夹层顺层岩质边坡开挖稳定性研究
我国北方岩质矿山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研究
基于数值分析法的岩质边坡开挖应力状态分析
虫见大叶
咏松
大叶绿萝
兄弟
八乡山——粤东革命的摇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