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理论视角下造纸业集群的实证研究——以富阳市春江街道“中国白纸板基地”为个案

2012-12-31 13:18潘权骁俞江磊黄承明
中国造纸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春江富阳污泥

潘权骁 俞江磊 黄承明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传统经济模式中,造纸工业因高污染而一直受人诟病,但国际上的发展经验已证实,现代化的造纸工业是符合低碳发展理念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我国已成为造纸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与消费国,如何构建良性的集群模式,并与循环经济理念相结合,已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总结成功案例对国内造纸业集群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1 富阳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概况

富阳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规划面积510hm2,现已建成436.8hm2。园区内现有产值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企业129家,造纸企业覆盖率达91.5%,从业人员10995名,2010年上缴税收达8.8亿元。园区工业生产总值2010年达141亿元,占春江街道生产总值的92%,其中造纸工业占据了90.7%,是富阳市第一支柱产业。

在富阳市政府的引导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治污的要求,富阳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形成集群效应,节约土地资源,促进污染治理,2008年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富阳白纸板产业集群也被认定为“全国百佳产业集群”[1]。

作为“浙江循环经济示范区”的一部分,富阳春江街道造纸企业充分利用废弃资源。造纸的主要原料是废纸,造纸废水生化处理技术、废水回用技术、污泥干化焚烧发电无害化处理技术均为全国领先水平。园区内70%废水回用,吨纸耗水50t以下,处理后排放的废水CODCr低于60mg/L,满足国家和浙江省废水排放标准。污泥焚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处理有害污泥,焚烧发电节约大量能源,而且污泥焚烧后产生的粉煤灰还可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从而形成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废纸造纸——造纸废水生化处理——废水回用——污泥干化焚烧发电——粉煤灰制造新型墙材或用作水泥生产原料。

2 推进富阳春江街道造纸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实践经验

富阳造纸企业地处钱塘江上游,废水排放直接影响杭州数千万人饮用水的水质,一度被列入省级环境保护准重点监管的对象。富阳市政府多年苦心经营后,成效显著。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集成整合等方式,功能区形成了在我国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的白纸板产业集群,并被国家工业经济联合会命名为“中国白纸板基地”,已经构建成“集聚产业、限小汰劣、联片供热、集中治污”的总框架。

2.1 转变管理理念:推动造纸业的转型升级

富阳市政府淘汰、整合“低小散”企业,重点扶持和发展大中型造纸企业,鼓励企业联合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道路。经2010年年底“淘汰低小散”政策的整顿,富阳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已关停88条生产线。近3年来,富阳市造纸行业共淘汰产品档次低、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布局分散且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造纸生产线147条,加快了造纸行业转型升级进程,“集聚产业、限小汰劣”已取得较大成效。

在“淘汰低小散,扶植优势企业”这项政策的指导与实施下,园区内保证企业数量和排污量减少的同时,造纸产量和工业总产值反而增加(见图1)。

图1 “十一五”规划期间“淘汰低小散”的成效对比示意图

为更好地淘汰“低小散”企业,管理部门革新管理理念,利用经济杠杆与市场化要素,创新性地使用COD总量控制的方法替代了原先直接给予补贴的方式,即按照产能大小分给各个企业相对比例的COD,并允许COD可进行交易,此举不仅让企业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政府摆脱“孤掌难鸣”的困境,也让被淘汰的小企业的员工享有更好的福利。

2.2 凸显绿色清洁:全程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富阳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坚持绿色环保与循环经济的理念,从原料选定、污染物处理、热能集约利用等方面入手,已形成一套以能源集约利用、废水集中处理等为特色,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和谐共生的产业经济区块(见图2)。

图2 富阳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总图

2.2.1 利用废弃资源

富阳市政府倡导以废纸作为造纸原材料,并予以政策扶持。现阶段富阳市造纸企业的大部分原料是废纸,几乎不消耗木材等自然资源。

造纸功能区园区内2010年生产各种纸类约320万t,而富阳造纸行业生产约合500万t,废纸年使用量约500万~600万t(根据生产1t纸大约需要1.0~1.2t废纸原料的标准估算而得)。据统计,每生产1t纸就需要用掉20棵中等大小的树木,如果直接来源于木材,则每年需要使用大约2000万m3木材。仅此一项就意味着富阳在生产纸制品的同时,每年少消耗一个小型林场的砍伐量。

2.2.2 污染物综合回收处理

(1)废水处理

废水是造纸业最主要的污染物。富阳市委和市政府对造纸业的污染治理有着高瞻远瞩的规划,近年来,已投入25亿元建设4个针对园区内废水的生化处理厂。4个处理厂每日可处理造纸废水超过60万t,可初步满足全区内造纸企业的废水处理要求。处理后排放的废水完全符合国家和浙江省的废水排放标准。此外,园区还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协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审核工作,对于排污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直至强令其关闭。

不同区域的废水进入废水处理中心,先通过粗格栅和细格栅,滤掉塑料片等垃圾,沉砂池再滤去大颗粒砂子,在初沉池进行一级物化处理,降低SS、COD、BOD,然后废水进入曝气池,通过好氧生物处理法与活性污泥法进行深度处理。至此,出水水质一般能达到SS<50mg/L、BOD5降至20mg/L、CODCr降至50mg/L。出曝气池的水经过检测后,如水质达标,即可进行排放或回用;如不达标,即进行三级深度处理,通过气浮和过滤法处理废水。

(2)污泥回收利用

污泥处理一直是富阳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整个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技术难关。园区内每天产生3000t污泥,由于其污染性,无法直接排入富春江,堆放在闲置的土地上又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目前,园区采用污泥焚烧发电、制作污泥纸板、生产水泥和肥料、生物处理等方法综合处理污泥,其中以污泥焚烧发电日处理量最大,技术也最为先进。

污泥焚烧发电站的技术流程如下(以板桥清园环保集团为例):污泥进入焚烧发电厂后,通过压榨机进行干化,把含水量80%的污泥脱水至45%,压榨出的水返回废水处理厂。干化后的污泥破碎后与煤炭以8∶2比例混合,进入炉膛燃烧,床温控制在850~950℃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炉内加入石灰石进行脱硫处理,排出的废气经粉尘过滤才可排放。同时,炉膛加热水,使水变为蒸汽带动汽轮机发电,发出的电压为10kV,大部分经亭山变电所升压,升至35kV入网,其余部分通过场内变电所减压,减为380V工厂内自用,剩余的蒸汽通过管道输入废水处理厂和造纸厂进行回用。燃烧发电后剩余的灰渣则用于生产混凝土轻质墙砖、节能墙材,真正实现污泥处理的零量化和节能的双重效益。

目前,污泥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日处理污泥1500t,二期工程正在兴建,建成后能够满足园区内污泥的内部消耗,产生电能足够板桥清园环保集团内部使用,还能提供给园区其他厂家使用,将清洁生产做到实处。

(3)其他废物的回收利用

废纸原料中分拣出来的废塑料由塑料制品厂家回收利用,制成塑料粒子对外销售,用于生产塑料薄膜制品、塑料包装袋等低档塑料制品,其他分拣出来的的废铁、废铝等外售,实现回收再利用,真正实现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

2.2.3 热能的集约化利用

园区内实现热能的集中供应,已有“富春江环保”和“三星”2个大型热电厂投入运行,252家造纸企业使用公共蒸汽,占造纸企业总数的70.2%[2]。连片供热集约资源,有力地推动了园区的生态建设:一是节约大量原煤,一般电厂使用百吨位大锅炉比造纸企业使用小锅炉热效率高10%~15%,仅此一项,以三星热电厂每月烧煤3.4万t计算,就相当于每月“节约”原煤3500~5000t;二是有效减少烟尘排放,热电厂大锅炉烟灰存储回收率高达99%以上,比普通小锅炉高30%,此外,小锅炉无脱硫处理设施,而热电厂大锅炉的脱硫处理率可达到85%左右,从而有效控制了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发电后废气通过统一的供热管道集中供热,既大幅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也改善了园区的空气质量,更与废水处理厂等设施形成了一个闭环的循环经济产业结构。

2.3 利用人才战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改造

为了整体提升富阳造纸企业的技术水平、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几年来,富阳市各级职能部门充分利用政策、资金和科技等手段,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各种技术攻关。

园区整合国内外高校资源,组建以院士和知名专家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研发团队,成立为园区全体造纸企业服务的“富阳市造纸技术研发中心”,为园区内的造纸企业提供国内外新技术情报检索、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研发、设备改造和技术咨询等服务。园区内大多数大型企业均引进了ERP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查询与共享。园区内大中型造纸企业的生产线都引进了DCS和QCS控制系统。例如,园区内板桥集团的造纸车间引进浙江大学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电脑自动控制质量。

2.4 创新监管方式:在线监控系统的有力控制

造纸企业比较分散造成了企业废水排放很难控制,即使政府环保等部门多方检查,还是很难杜绝废水的偷排。为此,富阳市加快截污纳管工程建设,通过春南废水处理回用工程、永泰废水处理回用工程、清园废水处理厂、大源和灵桥废水处理回用工程,把江南片区3个造纸功能区所有的造纸企业的废水排放口一律封堵,形成5个统一排放口,并安装自动在线检测仪,与杭州市、富阳市环保局联网,基本上杜绝了偷排偷放现象。

3 富阳造纸业集群建设的发展瓶颈

3.1 “双控政策”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产量和排污负荷的“双控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已经成为富阳市造纸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双控在控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上有合理性,但对于富阳造纸行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直接造成对造纸行业节能减排的反制、技术进步的限制和对产业发展的阻碍,可能会直接妨碍富阳造纸企业的污染治理,并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

3.2 基础设施与绿化未跟上园区发展步伐

园区内许多道路并未完全建成使用,路面不平整,多处是泥泞的土路,绿化带面积比例很小。整个市政建设相对落后,与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工业园区一样,给人“脏、乱、差”的印象。要实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提升环境势在必行。

3.3 纸制品的品种和档次亟需调整

纸制品以白纸板为主,虽占到全国白纸板产量的58%,但存在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低、附加值低、高新技术产品种类少、竞争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在继续做大做强的白纸板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开拓特种纸产品迫在眉睫。

3.4 从业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经历数年的市场磨练,富阳造纸行业的企业家具有良好的市场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对生产技术也有相当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企业家与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一样,在管理方法与观念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园区也缺少高新技术人员以及能制定园区长期发展规划与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完全落到实处的管理人员。

4 政府优化造纸企业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我国三大造纸业集群——珠江三角洲集群、长江三角洲集群和环渤海集群,近年来高速发展,产能急剧膨胀,并已经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但是这些造纸企业的集聚却存在着一定问题。基于对富阳市春江街道造纸功能区的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4.1 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生态造纸业集群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政府应大力投资或以政策形式鼓励企业自行研发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流程,推进生态造纸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外部经济性优势,深化社会分工、加强企业联系与提高资源利用率;重视上下游产业相互配合,上游产业通过降低成本等方式,助推下游产业,构建完整闭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例如,从芬兰大使馆网站上关于造纸业集群的介绍可知,芬兰造纸机械产业的繁荣促进了造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4.2 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企业,发挥其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产业龙头作用。鼓励龙头企业不断将特定的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并且对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重组、改造,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围绕龙头企业与名优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重视区域品牌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

4.3 公共政策以市场为边界,注重宏观导向作用

在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公共政策时,应更多地运用经济学原理,做到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和群内企业的内生动力机制,减少与避免使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例如,运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来解决污染物的总量控制[3]。排污收费制度的出台,能将外部性内化,会刺激企业改进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提高管理效率。

4.4 筑建人才高地,提升产业集群发展的创新力

通过引进与培养本土高级管理人员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与经营意识的企业家队伍;建立一批以领域专家为带头人的研发咨询队伍;通过在岗和脱产培训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在关键岗位和重点操作岗位的基层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例如,印度软件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就得益于政府在引进人才、促进产学研联合等方面的政策支持[4]。

4.5 建立虚拟的生态工业园

可以参考德国的DSD系统,由中介机构建立起一个企业网络,将不同区域内可以相互利用废料或副产品的企业整合起来。通过地域的中介服务机构负责集中回收、交换产生的废料,变废为宝,形成虚拟工业园[5]。

[1]王文忠.富阳市造纸行业发展分析[J].造纸信息,2008(10):18.

[2]王文忠,俞华丽.构建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富阳纸业科学发展[J].造纸信息,2010(6):18.

[3]韩长菊.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及启示[J].中国市场,2011(10):97.

[4]于春兵,王新阳,在造纸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探讨[J].山东经济,2006(5):67.

[5]叶 峥,郑健壮.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生态型产业集群研究[J].生态经济,2008(1):248.

猜你喜欢
春江富阳污泥
最特别的树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杭州市富阳区渌渚镇中心小学 做“孝善”德育 办“温暖”学校
春江水暖鸭先知
乡居春晓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共绘“富春骑行图”,千名骑友完成环富阳挑战!
罗晨依??《春江溪居》
富阳:启动智能水务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