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的丽江地区旅游竞争态势研究

2013-01-05 01:0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丽江理论区域

陈 娟

(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旅游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的丽江地区旅游竞争态势研究

陈 娟

(西南林业大学 生态旅游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24)

引用生态位态势理论和生态位扩充模型,以丽江为案例分析点,对丽江地区的游客量生态位和旅游收入生态位以及旅游生态位扩充率进行测算,得出丽江旅游目前的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旅游生态位扩充现象,为研究旅游地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分析视角。

生态位理论;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旅游生态位扩充;云南丽江

1 问题的提出

生态位理论(niche)是生态学中的重要的理论之一,众多学者并未对生态位理论有统一的概念认识,Grinnell最早定义空间生态位[1];之后的学者者如 Elton[2]、Gause[3]、Hutchinson[4]、Whittaker[5]、Oduml[6]、Leibold[7]、Pinak[8]等对生态位的概念进行了定义、扩展或再细分。国内关于生态位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王刚[9]、马世俊[10]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多种生态位的概念。虽然生态位的概念没有统一,但是其基本思想都是指基本生物单元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单元的相互关系。生态位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种间关系,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种群变化等生态学领域[11]。随着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逐渐渗透到城市景观、旅游规划以及企业管理等许多社会学科领域[12]。

生态位在旅游中的应用最早是黄芳提出的[13],她认为某些生态学原理,如生态位原理可以为旅游领域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解决旅游区域优化系统,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内运用生态位理论研究旅游的研究大致可分为:旅游资源生态位、旅游地生态位以及区域旅游生态位的研究。

在旅游资源生态位的研究中,李向明认为旅游资源在旅游系统中占据的位置和发生的功能和作用,体现了旅游资源的生态位宽度,其选择策略主要包括生态位的拓展、调整、协调和优化4个方面,并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李丰生等认为旅游资源生态位是在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过程和所有旅游资源品相特征中的发展地位和作用。并指出旅游资源的整合主要有错位开发、协同发展以及拓展策略。

在旅游地生态位研究中,邹仁爱等认为旅游地生态位是指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具有的生存位置以及在旅游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并探讨了旅游在协调开发过程中策略。孟德友等在理论基础上分析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巴拉河乡村旅游发展中生态位的重叠现象和发展策略。祁新华等对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的生态位态势进行定量分析。向延平以湖南凤凰为案例分析点进行生态位态势的定量分析。王刚等对珠三角地区的主题公园的生态位态势进行对比研究。

在区域旅游生态位研究中,汪清蓉等提出区域旅游生态位的测量由4大维度和32项变量构成,并探讨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的竞合模式。祁新华等在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目前国内基于生态位的旅游研究理论介绍较多,深入研究较少。引入生态学理论,有助于客观有效的分析旅游生态位的特征和规律,更能通过定量分析而科学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

2 旅游生态位理论

2.1 旅游生态位

旅游生态位是指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发生的作用、体现的功能以及与周边旅游地的相对关系。旅游生态位概念如同传统生态位理论一样,充分反映了研究单体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相关学者研究旅游生态位理论包括旅游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旅游生态位分离与重叠等理论,本研究就是运用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对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旅游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发展策略。

2.2 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

根据前人的研究理论,可以将旅游生态位分解为“态”和“势”两个基本属性[14]。“态”是表示旅游地所处的状态,是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和周边旅游地相互作用的影响。在旅游统计数据里面可以用旅游地的旅游总收入或者旅游总人数,旅游资源评价等指标反映旅游地的状“态”。“势”是指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产生的影响力或支配力,如生产力、经济增长率等,在旅游统计中可以用旅游总收入变化量或者旅游总人数变化量,旅游增长率等变化量来表示旅游地生态位的“势”。在分析旅游地生态位时,不仅要了解旅游地目前所处的状况和发展情况(态),也要了解旅游地的旅游发展变化情况以及旅游地与周边旅游地之间的竞合关系和影响力(势),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旅游地生态位的发展变化规律。

旅游生态位态势计算模型为:

式(1)中:i,j=1,2,3…,n;Ni为旅游地i的生态位;Si为旅游地i的态;Pi为旅游地i的势;Sj为旅游地j的态;Pj为旅游地j的势;Ai和Aj为量纲转换系数。Sj+AjPj称为绝对生态位[15]。计算结果在0~1之间,数值越大越接近1,说明该旅游地在区域旅游圈中影响力越大,占支配地位。数值越小,说明该旅游地在区域旅游圈中影响力越小,所处地位可忽略。

对于旅游地生态位定量分析来说,可以将旅游总收入或者接待游客总人数作为旅游生态位的“态”,将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总人数的变化量作为旅游生态位的“势”,以一年为时间周期,则量纲转换系数Ai和Aj为1。

2.3 旅游生态位扩充理论

旅游地在长时间的发展下,旅游生态位的态和势会发生变化,如果旅游地得到良性发展,旅游生态位的态和势得到相应的增长,这就是旅游生态位的扩充。相反,若生态位的态和势不增反减,我们就称之为旅游生态位的压缩。旅游生态位的扩充理论反映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管理方可根据旅游生态位的发展情况适度调整发展策略,避免恶性的生态位重叠带来的旅游生态位压缩现象。

旅游生态位扩充模型可表示旅游生态位的扩充程度,其数学模型可表示为[16]:

式(2)中:T为旅游地生态位扩充的程度和大小;P为旅游地生态位的势;S为旅游地生态位的态。当T>0时,表示该旅游地生态位处于良性发展阶段,在区域旅游系统中处于扩充状态,影响力在逐渐增强。当T<0时,表示该旅游地在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影响力正在压缩。当T=0时,说明该地旅游发展情况停滞,在区域旅游系统中位于平稳的状态。

3 丽江旅游生态位定量分析

3.1 丽江概况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丽江地区作为案例分析点。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总面积20 600 km2。下设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总人口120多万人。丽江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其中以纳西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7.7%。丽江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古朴悠然的丽江古城总面积3.8 km2,始建于宋末元初,经历了800多年的风雨侵蚀,保存尚好。1997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丽江古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距离丽江古城30 km的玉龙雪山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境内有北半球距离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着多个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群落,被誉为“动植物宝库”和“冰川博物馆”。丽江浓郁的纳西风情和古老的东巴文化吸引着大量海内外游客,成为云南乃至全国的著名旅游城市。

3.2 旅游生态位计算

本研究选择丽江全年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总人数为指标,收集丽江地区2001年~2011年每年旅游总收入和全年游客总量数据,运用上述理论模型,分别计算丽江旅游绝对收入生态位、接待总人数绝对生态位以及旅游生态位扩充率。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2001年至2011年,除开2003年因为非典事件的不良影响,其他年份的游客量在逐年上升,游客量的绝对生态位也在逐年增加,从游客量生态位扩充率可以看出,丽江地区发展速度极快,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丽江接待游客总人数为322.1万人,2011年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为1 184.05万人,翻了近4倍。游客量生态位扩充率T>0,说明丽江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旅游生态位扩充现象。

表1 丽江地区2001~2011年游客量生态位测算†Table 1 Tourist capacity niche estimation for Lijiang of Yunnan in 2001~2011

表2 丽江地区2001~2011年旅游收入生态位测算Table 2 Tourist income niche estimation for Lijiang of Yunnan in 2001~2011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2001年至2011年,旅游总收入逐年增长,旅游收入绝对生态位除开2003年,其他年份逐年增加。从表中可以看出,2001年丽江旅游总收入为20.43亿元,2011年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52.22亿元,翻了近7倍多。旅游总收入生态位扩充率T>0,说明丽江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旅游生态位扩充现象。

4 结 语

通过把生态位态势理论和生态位扩充模型引用到丽江旅游分析中,客观实在地反映了该地旅游的发展情况,为旅游地开发情况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有利于后期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新的理论和分析视角。但是旅游生态位理论还处于未成熟的阶段,有待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而且,这种模型与研究方法是在理想状态下的结论,在指导旅游地发展策略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只是一个初步探索,随着旅游生态位理论的不断完善,还可以尝试其他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更深入。

[1] 张光明,谢寿昌.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J] .生态学杂志,1997,16(6):46—51.

[2] Elton C.Animal ecology[M].London:Sidgwick and Jackon,1927:63-68.

[3] Gause G F. The struggle for existence[M]. Baltimore: Williams& Wilkins, 1934:19-20.

[4] Hutchinson G E. Concluding remarks[J]. Cold Spring Harbor Symp Quant Boil, 1957,22:415-427.

[5] Whittaker R H, Levin S A, Root R B. Niche[J]. Habitatand Ecotype Am Natl, 1973,7(5):321-33.

[6] Odum E P. Basic ecology[M].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1983.

[7] Leibold M A.The niche concept revisited:Mechanistic model sand community context[J]. Ecology, 1995,76(5):1371-1382.

[8] Pinakae R. Evolutionary ecology[M]. 6thed. San Francisco:Benjamin/Cummings Publ Com,2000.

[9] 王 刚,赵松岭,张鹏云,等. 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4(2):119-126.

[10] 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72-89.

[11] 秦 学,吴楚材,吴章文.森林旅游研究的学术生态位与学术价值链[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23-26.

[12] 罗明春,罗 军,钟永德,等.不同类型森林公园游客的特征比较[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12):110-115.

[13] 黄 芳.优化旅游系统的生态学原理[J].生态经济,2001,(11):19-20.

[14] 向延平.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发展关系分析 ——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6:1047-1050.

[15] 朱春全.生态位态势理论和扩展假说[J].生态学报,1997,(3):324-332.

[16] 向延平,陈友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发展问题探析——以湖南凤凰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12(4):19-22.

Study on tourist competition of Lijiang area based on niche theory

CHEN JUAN

(Faculty of Ecological Tourism,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Yunnan, China)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niche ecostate-ecorole theory and niche expansion were, by taking the tourist industry in Lijiang of Yunnan as the studying object, the visitor niche, tourism revenues niche and niche expansion rate were estimat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Lijiang is expanding. 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theory and analytical method for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stination.

niche theory; niche ecostate-ecorole theory; niche expansion; Lijiang of Yunnan

S788.2

A

1673-923X(2013)04-0117-04

2012-12-07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ZH010;2011-2014); 201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1Y273;2011-2013)

陈 娟,女(1981-),硕士,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讲师,从事园林设计,旅游规划的教学工作;E-maill:belindachenjuan@yahoo.com.cn

[本文编校:欧阳钦]

猜你喜欢
丽江理论区域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丽江三朵节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分割区域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丽江的荒
区域发展篇
云南·丽江
谁说丽江是艳遇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