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压力特点研究

2013-01-10 01:06魏誉民黄奕祥陈悦姝韩玲汪宗芳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医学生心理

魏誉民, 黄奕祥, 陈悦姝, 韩玲, 汪宗芳

相对于一般的大学生,临床医学生的学业更为繁重、学习年限更长。特别是近几年,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紧张、频发的恶性袭医事件致使医患矛盾凸显,增加了医学生对于就业前景和执业环境的担忧。在我国,八年制医学专业是一种本博连读的全新医学教育培养模式,该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昂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值高等特点。目前,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尚处于探索性阶段,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相对滞后,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被忽略[1]。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压力的特点,为教学管理部门制定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某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生304名,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51人,男女比例为1.01∶1;年龄17~27岁,平均(22.16±1.53)岁;城镇学生232人,农村学生72人。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采用浙江师范大学徐长江教授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压力量表,量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压力来源问卷,由46个条目组成,包括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4个维度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总体压力感问卷,包含1个条目,要求被试者回答“总之,您认为在大学生活与学习中的心理压力有多大?”以测量大学生的总体压力感状况。以上各项目均采用5点计分方式,即“没有压力”为1分,“有点压力”为2分,“有些压力”为3分,“压力很大”为4分,“压力极大”为5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其感受到的心理压力越大,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各维度的克朗巴哈系数(α)均>0.7,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也在0.850~0.898之间[2]。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户籍、家庭收入等。

2012年5月,通过调查单位的教务部门统一组织与协调,将研究对象按第一至第八学年进行分层,然后按照比例(以班为单位)从八年制医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进行匿名调查,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304份,有效问卷304份,有效回收率为95%。

1.3 统计分析

所有资料通过Epidate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均数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压力状况

90.7%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有压力感,其中介于“有点压力”和“有些压力”之间的占总人数的72.8%,认为“压力很大”和“压力极大”的学生比例达到18%。

2.2 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压力的发展特点

以年级作为自变量,控制性别、户籍和经济状况等可能影响的变量,对心理压力的4个因子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illai's Trace=0.194,P=0.02)。其中大三学生的压力感明显高于其他七个年级,大八学生压力感居于末位;大三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上的得分居首,大七学生在社交上压力感最高。

2.3 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压力来源问卷包含4个维度的内容,分别为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生活压力、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对4个维度和各项目平均分进行排序,4个因子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压力(30.7)、生活压力(26.2)、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26.1)和社交压力(15.0)。压力源排序前10位的项目中,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因素有4项(排在第1,7,8,10位),学习压力因素有5项(排在第2,3,4,5,9位),生活压力因素1项(排在第6位)。

2.4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八年制学生心理压力状况比较

农村学生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明显高于城镇学生。家庭收入不同的学生心理压力状况也不同,在社交、生活、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及总体压力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总体压力感呈下降的趋势。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八年制学生心理压力状况

3 讨论

现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强迫、忧虑、焦虑、恐怖、偏执的均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焦虑、抑郁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休学、退学、自杀等现象也呈上升趋势[3~6],这些都引起了教育界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八年制医学专业的研究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专业的自身特点让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和难以处理。本研究中,八年制医学生感到“压力很大”和“压力极大”的学生比例高达18%,明显高于范瑞泉等[7]2008对广州地区医学生的调查结果,大致原因有两方面:①本研究所选取的学校教育机制和培养要求与其他学校不同;②高强度的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本博连读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承受不小的心理压力,这是产生心理疾患甚至发生悲剧事件的高发人群,应引起教师及教学管理部门,包括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

从八年制医学生各类压力随年级发展特点来看,大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明显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与所调查学校八年制教育课程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校八年制课程设置中前两年主要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大三开始系统的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学习,课程性质的改变和专业知识的深入接触,给学生带来了较强烈的心理冲击,导致心理压力骤增;随着专业医科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适应,随即压力感也逐渐减小。本研究还发现,大七学生的心理压力感有大幅度的回升,深入访谈发现大七是学生临床业务考核、科研能力考评、毕业论文撰写等集中进行的关键时机,是八年制医学生学业验收的筹备阶段,这众多因素必然会导致学生压力感骤增;而大八学生各方面的压力在各学年学生中处于最低,可能是本研究调查的时间为2012年5月份,那时该年级学生已经基本顺利完成学业和择业,并且大八是调查学校首届八年制毕业生,就业形势乐观,所以心理压力明显减轻。总体看来,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并且在不同的学年呈现出不同特点,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八年制课程设置和培养进程,在不同时机有所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特别关注大三和大七的学生,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门诊、友情帮扶、经验交流等方法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心理困惑期。

本研究提示,学习压力是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最重要的压力源,而徐长江等[8]的研究则显示,大学生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自我发展与择业。与本研究结果有不同之处,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徐长江等[8]的调查是在国家刚实行就业双向选择时进行的;二是与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专业特性、培养要求、严格淘汰机制等有关,所以八年制医学生会认为学习是最难克服的难关。另外,本研究还发现,“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和收入状况不佳”这一项目的压力值高达2.8±1.1,表明医患关系紧张、恶性袭医事件等都给学生心理带来不小的压力。提示在对这些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同时,学校还需加强对医疗形势的客观分析和职业荣誉感的适当宣传,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医患观。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农村学生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和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明显高于城镇学生,学生总体压力感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因为来自城镇、家庭收入高的家庭面临的经济负担小,社会资源较丰富,压力感较小。所以,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农村和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必要时提供经济和社会关系帮助,让其获得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确保其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

[1] 刘大钺,杨超,申琳,等.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1):13-14

[2] 方积乾,陆盈.现代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 Sreeramareddy CT,Shankar PR,Binu VS,et al.Psychological morbidity,sources of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among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of Nepal[J].BMC Med Educ,2007,(7):26.

[4] 喻箴,罗家洪,李晓梅.昆明医学院临床专业三个年级医学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临床医学,2005,18(7):790-792.

[5] 徐燚,周庆环,陈红.北京大学临床医学生心理压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5):655-656.

[6] 王月云,陆芳,聂绍发,等.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25(2):93-95.

[7] 范瑞泉,余少绚,杨文杰,等.广州地区医学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特点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36-38.

[8] 徐长江,钟晨音.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101-102.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医学生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心理小测试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心理感受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通过图片看内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