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的等光程性问题

2013-01-12 05:17王家慧何志巍金仲辉
物理通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光程恒定路程

王家慧 何志巍 金仲辉

(中国农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北京 100083)

在讲授等倾干涉和夫琅禾费衍射时,都要涉及透镜光程性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不同的物理教材是如何阐述这个问题的.

文献[1]中是这样叙述的,平行光束通过透镜后,将会聚于焦平面上成一亮点F(图1).这是由于某时刻平行光束波前上各点(图1中A,B,C,D,E各点)的相位相同,而到达焦平面后相位仍然相同,因而干涉加强.可见,这些点到F的光程都相等.

图1

文献[2]是这样叙述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各光线要会聚在焦点,形成一亮点,这一事实说明,在焦点处各光线是同相的.

上述两种教材对透镜等光程的叙述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从叙述的逻辑上来看,后者更恰当些,即从实验结果(即像点是亮点)来看,可以推断出,所有成像的光线是同相的,即所有成像的光线光程相同.相干叠加得到加强才得到亮点.而前者的叙述在逻辑上多少有些混乱,将因果关系颠倒了.

图2

关于透镜的等光程性还可用费马原理来论证.费马原理的表述为,空间Q,P两点间光线的实际路径是光程(QP)为极小值或极大值或恒定值的路径.图2中从物点S向透镜发出再从透镜射出会聚于S′的一束光是连续分布的,也就是说,从物点S到像点S′实际上有无穷多条光线路径.根据费马原理,它们的光程都应取极值或恒定值.这些连续分布的实际光线都取极小值或极大值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可能性是取恒定值,即它们的光程都相等.

还有些教材对透镜等光程性的论证是有缺陷的,例如,“正入射的平行光会聚于焦平面上F点(图1),虽然边缘光线(如AaF)比中部光线(如CcF)经过的几何路程长,但前者在透镜中的路程比后者的短,考虑到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可认为两光线经过透镜后光程的变化相等.”从以上叙述内容来看,显然并没有论证这两条光线的光程是相等的,而仅仅是一种推想而已.

另一本教材对透镜等光程性是这样描述的,“经过透镜边缘与透镜中心附近光线的几何路程是不同的,例如CcF的几何路程比AaF短(图1),但前者在透镜中的路程比后者长,而透镜材料的折射率大于1,如果折算成光程,通过计算可以证明两者的光程相等,使用透镜不会改变光程差.”从以上叙述内容来看,作者没有给出简明的方法来论证透镜的等光程性,如果学生问我们如何来计算?恐怕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明白.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知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阅读不同的教材,认真分析和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从中挑选一种比较正确的叙述方法.

参考文献

1 马文蔚.物理学(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7

2 张三慧. 大学物理学(第2版)(第四册).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139

猜你喜欢
光程恒定路程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多走的路程
张力放线装置张力调节专利综述
花花世界
基于傅里叶变换色散条纹法的实验研究*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二维非恒定流模型在大辽河河道现状行洪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摆镜扫描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光程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