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强发力 加快农村发展奔小康

2013-01-13 08:28杨春娥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杨春娥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18-01

农业与农村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大局。临洮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推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打造特色经济强县的目标定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根本,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村基础建设步伐,稳步推进农村各项事业,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适应市场变化、壮大特色产业的重要举措。必须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做强主导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加速转型。一是立足特色定位,优化发展布局。要按照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思路,以洮河沿线水川区乡镇为主阵地,以乡镇中心村为重点,以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为节点,完善产业总体规划、阶段性发展规划、基础建设规划和重点建设规划,集中规划一批千亩、万亩以上特色种养片带和标准化示范基地,依托规划引领、推动产业开发。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的要求,以马铃薯、草畜、蔬菜、花木等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开发为重点,以规模片带、专业村镇、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主攻方向,以品牌化发展为突破口,坚持山坪川联动,加速产业集聚,树立产业特色。三是围绕各自特色,建设“专业村镇”。要鼓励引导各乡镇、致富带头人、能人大户和广大农户,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优势农产品“专业村镇”。

二、要以促农增收为核心,着力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农增收的战略选择。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壮大产业、提升水平、加速转型、促农增收的核心任务来抓,着力在产业化上下功夫,在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和市场建设上做文章。一是强化政策扶持,做强龙头企业。要围绕产业制订扶持政策,支持现有“农”字号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业主招商等形式,引进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农业产业开发;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采取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建立产销链条,形成利益共同体,带动产业发展。二是依托龙头带动,加快产业基地建设。要加快推进以沿河水川区乡镇为主的设施农牧业基地建设,以东部和东北部乡镇为主的规模种植基地建设,以养殖专业村镇、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能人大户养殖为主的养殖基地建设,提高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三是促进产品流通,推进骨干市场建设。要加快发展区域性、产地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各具特色、功能配套的产品交易市场,重点抓好康家崖、崖湾、南苑等骨干批发市场建设,配套完善各类设施,尽快建成功能完善、辐射面广、吞吐量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三、要以强化基础为前提,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农村发展后劲的治本之策。必须重视加强以交通道路、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加快推进重点村镇建设。按照突出发展中心镇、加快发展中心村、扶持发展重点村的思路,集中力量推进洮河长廊经济带内重点小城镇建设,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区域经济中心;持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集中规划建设一批中心村、重点村,建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产业节点,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提升整体水平。二是加快交通道路建设。要按照构建骨架、完善网络、提高等级、安全畅通的思路,加快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改造升级,构建“四纵八横”的路网布局;全面实施通乡油路、通村水泥路、通村通社公路维修改造工程,力争短期内使通村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油化。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统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等项目,重点加快洮河灌区扩容改造步伐,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项目,重点解决好西南部和北部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四是强化生态环境建设。要坚持建设和保护修复并重,全力争取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大力开展义务植树、荒山造林和小流域治理,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四、要以保障民生为根本,着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秉承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统筹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确保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城乡群众。一是优先发展教育。要加速实施“教育追赶”战略,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教育强县。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二是大力发展卫生人口事业。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断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稳定适度的低生育水平。继续加强食品、药品和餐饮服务卫生监管,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是加快发展科技事业。要加大科普教育和科技引进推广力度,加快推进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建设,加速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利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四是推进公共文化事业。要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协调推进工程,统筹开展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文化站、体育场馆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五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要深入实施创业型城市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统筹解决好城乡群众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完善农村救助和保险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危旧房改造力度,着力解决城乡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五、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激活农村发展活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改革创新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一是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积极推进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房屋所有权等为主的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农村产权制度;探索推行权证担保、抵押新机制,促进农村土地、房产等资源资本化,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问题。二是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按照依法、自原、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承包责任制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村土地向龙头企业、经营大户集中,着力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三是加快建设农村现代金融保险体系。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新型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的问题。不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加强政企协调,扩大险种覆盖范围,增强农业抗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放宽城镇户口准入条件,加快推进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引导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权益。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业科学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