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播早栽促水稻持续增产

2013-01-13 08:28施积文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增产水稻

施积文

[摘 要] 本文系统分析和比较苏南稻区水稻熟期越来越晚的原因,总结了扬中市改进水稻栽培技术,早播早栽实现水稻持续高产稳产。

[关键词] 水稻 早播 持续 增产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72-01

最近二十多年,苏南地区一直实行一年稻麦(油菜)两熟为主体的耕作制度。近十年间,由于品种演变、栽培措施和收获方式等方面一系列的变化,水稻的收获期越来越晚,造成水稻和小麦不能按期收获和播栽,影响全年产量水平的提高。我们认真分析各种影响稻麦收种季节越来越晚的相关因素,对扬中市的水稻生产技术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2011年和2012年全市水稻单产分别达到650公斤和668公斤,连续2年居江苏省县级水稻单产冠军。

一、近十年水稻收获期越来越晚的原因

1.水稻生育期延长

最近十多年来,苏南稻区为充分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改善稻米品质,增加稻农收入,经历了由迟熟中粳改为早熟晚粳或中熟晚粳的水稻品种布局演变。

在育秧(中至大苗)手栽时,迟熟中粳类型水稻如武育粳3号的成熟期在10月15日前后;早熟晚粳类型品种如武运粳23号的成熟期在10月25日前后;中熟晚粳类型品种如镇稻10号和11号及南粳46号等的成熟期在11月初。这三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熟期,在同是人工手插栽培条件时后者分别比前者晚10天左右。镇江市由于连续几年镇稻10号和11号的种植面积占全市50%左右,造成水稻收获是全省最迟结束的稻区,晚播小麦比例大幅提高。

2.水稻播种期推迟

近十年来,苏南稻区水稻栽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十年前水稻育苗人工移栽是主要栽培形式;五年前逐步发展为以直播栽培为主;近2~3年机插小苗移栽发展迅速。

育秧手工移栽的落谷期通常在5月15~20日期间、机插育秧落谷期集中在5月25~31日;直播稻常年在6月5~10日播种。和手工移栽稻相比较,机插稻和直播稻的播种期分别后延了10天和20天左右,和手栽稻的成熟期比较,分别晚3天到7天。

3.丘陵部分稻区灌溉水源无保障

丘陵地区如遇到春夏季持续少雨、梅雨迟来年景,机插稻不能及时灌水泡田栽秧,直播稻播后出苗延后,生育起步晚,也影响水稻生育进程,不光容易遭受“寒露风”影响结实率的风险,单产水平下降,熟期也会有所推迟。

4.麦草全量还田影响水稻早发致晚熟

近几年江苏省全面推广麦草全量还田技术,干旱年景麦草架空土壤,会影响旱直播水稻的出苗;灌水后麦草腐烂分解时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秧苗活棵、扎根、分蘖,生育进程滞缓,后期恋青,熟期比没有采取麦草还田的要晚3~5天。

5.水稻机收比人工割稻晚

以前人工割稻,水稻黄熟(稻谷含水率在25%左右)时就割倒在田间,晒2~3天后运到晒场脱粒。近五年,江苏省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收获,同时伴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因缺少晒场、为了节省晒稻用工或烘干成本(每公斤0.06~0.20元),普遍后移至水稻枯熟期(11月下旬)、稻谷含水率降至16~17%时才收获。由于收稻迟而造成小麦晚播、迟熟;再进入水稻迟播迟栽、迟收的恶性循环圈,不利于稻麦全年高产。

6.高效施肥技术提高后期肥料比例也使成熟期推迟

现在大面积推广水稻生产肥料高效运筹技术,后期促花肥和保花肥用量提高到18~20公斤尿素水平,比前十年增加了6~8公斤,也会造成水稻熟期推迟3~5天。

受上述六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苏南稻区水稻的熟期逐年推迟,影响稻麦单产水平的提高。

二、扬中市水稻持续高产主要技术措施

我们针对以上导致水稻成熟(收获)期推迟的原因,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力争全年水稻和小麦早播早栽,确保全市水稻生育进程与季节的基本同步,是扬中市水稻生产大面积平衡增产、持续高产的重要条件。我们主要抓以下技术关键措施:

1.推广熟期偏早的品种

我们坚持选用熟期偏早的武育粳23号等早熟晚粳类型品种作为主栽品种,占全市水稻面积的75%左右;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迟熟中粳镇稻14号和武粳24号等的种植面积。

2.全面实行水稻机插栽培

在前几年高速扩展的基础上,近2年,扬中市水稻机插面积发展到占全市稻田面积90%以上。我们利用我市地处扬子江中、灌溉水源有保障的有利条件,在推广水稻机插栽培时,在大面积生产中于5月20~25日期间分批落谷(早播)、每亩用30张软盘(增盘)、每盘播120~130克(折干谷、稀播)、齐苗后即采取控水旱管(旱管),秧龄延长到20~25天(长龄),机插深度1cm左右(浅栽),每亩栽1.6万~1.8万穴(密植),基本苗6万~8万(足苗),6月15日前栽插结束(早栽),比镇江市其他稻区提前15天左右。

3.及时收获

扬中市的水稻主要是自给性生产,生产规模小,户均种植水稻1.60亩左右。扬中市农民一直保持水稻在黄熟期前后、稻谷含水率在20~22%时就组织抢收;小麦在黄熟期抢收,收回的稻谷(小麦)在各户家前屋后的水泥场地上翻晒的习惯。近几年,全市基本做到10月底前收水稻、6月初收小麦,全市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3~5天就能完成收脱,比其他市区提前7~10天结束,形成了早收、早栽(播)的良性循环。

4.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扬中市政府和农业部门每年都组织乡镇水稻和小麦高产竞赛活动,各镇政府和农服中心都建立了高产攻关田和种子示范田。这2年,全市涌现了一批亩产在800公斤以上的水稻机插栽培高产田,为加快普及水稻机插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扬中市农业部门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基本做到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麦草全量还田后常断水搁田、换气促根的措施真正落实到田,再因我市沙性土壤的日渗漏量大,把对水稻前期发苗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为足穗高产奠定基础。这几年,我市病虫测报准确率高,通过病虫专业化服务和农户自治相结合,及时用药,有效控制了发生和危害,水稻病虫损失率是近十年来最轻的年份。

猜你喜欢
增产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测土配方施肥对大田作物增产的影响
补灌系统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富思德” 谷子套餐肥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有机肥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谷子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