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发生与防治对策的探讨

2013-01-13 08:28方红萍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稻飞虱防治对策水稻

方红萍

[摘 要] 随着水稻生产体制和耕作方式的不断更新,我国单季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占据重要的地位,水稻的高产主要依靠密植与高肥效来实现,这种环境有利于稻飞虱的发生,形成了适宜的温度。对于稻飞虱的防治,前期可以采用天敌来防治,到了中后期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低毒高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关键词] 稻飞虱 水稻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91-01

稻飞虱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两种,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出现的时节也有所不同,褐飞虱主要危害单季稻和双晚稻,常年发生,一般情况下为3~4代;白背飞虱则主要危害早稻和中稻,也是常年发生,一般为3代。但是一般在7、8月份时单季稻容易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混合式危害,而8、9月份是稻飞虱主要危害期,根据年份的不同危害的持续时间不同,在特殊年份可以持续到十月中上旬。一般年份,稻飞虱产生的危害相对较小,可导致2~3成的水稻损失,而在特殊年份,稻飞虱危害比较严重,可造成一半以上的水稻减产,有时甚至会绝收。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全球气候逐渐发生变化,气温有所升高,已经出现了连续两年稻飞虱危害的现象,分别是05和06年,因此,必须加强稻飞虱发生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及时制定出科学的防治措施。

一、稻飞虱发生概况

1.发生现状

目前稻飞虱仍然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对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05和06两年间,稻飞虱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部分重灾区颗粒无收,在虫害高峰期时,每百丛中虫量高达8000~20000头,部分地区的严重地段超高60000头,一般情况下正常年份百丛虫量也不过2000头左右,这无形之中提高了防治的成本,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发生特点

稻飞虱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是一种远距离飞行迁徙的害虫之一,多源自于南方水稻种植区,由于我国季节性比较明显,每年3月下旬到5月上旬,西南气流会逐渐北上,使北方气温逐渐回升,也带来了终年出现在热带地区的稻飞虱,主要降临在珠江流域以及闽南等地,影响这些地区的早稻,进入六月之后,大批的成虫会向北迁徙,到达南岭水稻区,给长江以南地区造成危害,等到了七月中旬,南岭地区的双季稻逐渐成熟,稻飞虱又继续向北迁徙,降临在淮河流域以及淮北地区,八月下旬到九月上旬是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水稻成熟期,这时 稻飞虱不再北上,而是随着气流南下,大批成虫回迁至长江以南地区,进入十月之后,又会继续回迁,返回更南地区。

二、影响稻飞虱发生的主要因素

1.气候因素

前面提到稻飞虱是一种季节性极强的害虫,由于稻飞虱个体较小,远距离迁徙主要借助气流的辅助,因此迁徙与回迁的时间受气候的影响十分明显,而且迁徙的数量与气流的强弱有很大关系,不仅如此,稻飞虱的生存和繁殖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夏季时节,对于白背飞虱来说,从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30度以上的天数有18天以上的便有利于生长繁殖;而对于褐飞虱来说,同样的时间段的日平均气温低于30度时有利于成虫的迁徙和定居,进入八月下旬以后,如果日平均气温在27度左右,并且可以持续到九月上旬,有利于褐飞虱的发育繁殖。

2.食料因素

稻飞虱属于单食性的害虫,主要的食物来源于水稻或者野生的水稻,成虫和幼虫都如此。食料条件决定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和栽培制度以及品种的生育期,就拿双季稻为例,水稻的粳或者糯稻成为主要的危害对象,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常规稻上,而在杂交水籼稻上害虫密度相对较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耕种制度的不断变化,单季稻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高产的杂交水稻不断更新问世,并得到广泛的推广,但是杂交品种的抗性较差,尤其是一些超级杂交品种,对于肥效的要求比较高,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非常有利于稻飞虱的生长和繁殖。

三、综合防治对策

1.农业调控

由于稻飞虱的迁徙与外界的气候环境有关,人为的控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稻飞虱迁徙之后的定居和繁殖环境可以进行人为控制,一些常用的农艺手段对于环境的控制非常有效,比如栽期、施肥、灌水、烤田等手段,尽可能的制造出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而不利于稻飞虱繁殖生长的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在一些重灾区推广使用抗性较强的品种。

2.生物防治

根据生物防治的原理,可以从稻飞虱天敌方面进行防治,稻飞虱主要的天敌有:稻虱螯蜂、稻田蜘蛛、黑肩绿盲蝽、隐翅虫等等,占绝大多数的是蜘蛛类,体型比较大的有狼蛛、跳蛛、蟹蛛等等,小型的有微蛛等。一般水稻生长的前期阶段是稻飞虱和天敌迁徙的开始阶段,这时的稻飞虱数量并不多,容易防治,天敌对于稻飞虱种群的抑制作用非常明显,如果效果可以就避免使用农药,如果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可以使用适量的农药,达到保护天敌的目的。与此同时也可以结合有机农业建设,因地制宜的开发新的生物防治技术,比如养鸭、养蛙等养殖手段,共同抑制稻飞虱的危害。

3.科学用药

普遍认为化学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比较有效,药剂防治也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手段,但是化学农药能够产生双向影响,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严格控制农药的种类、剂量和配方,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种植特点,一是要根据不同稻田稻飞虱发生程度的大小来用药;二是要与其他病虫害的防治结合进行;三是要正确使用农药喷洒机械和方法,尽量做到精准;四是要注意农药对其他农作物的影响。

四、小结与探讨

目前,稻飞虱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危害水稻生产的害虫,其实际的迁徙能力要比预期的要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项建设对生态建设的冲击,带来了一系列环境的不正常变化,这些变化对稻飞虱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全球气温升高有利于稻飞虱的迁徙定居以及生长繁殖,加上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飞虱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在防治策略上要注重生物防治与药物制剂防治相结合,培育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新品种,将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技术有机统一,进一步增强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保宗,嵇明福. 褐稻虱的发生为害规律和中长期预测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 1986, 2: 69-73

[2]程遐年. 褐稻虱研究与防治[M]. 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88-92, 106-122

[3]王荫长,范加勤,田学志. 溴氰菊酯和甲胺磷引起稻飞虱再猖獗问题的研究[J]. 昆虫知识, 1994, 31(5): 257-262

[4]董习华,丁士银,田学志. 安庆地区水稻褐飞虱抗药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1995, 22(4): 307-309

猜你喜欢
稻飞虱防治对策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