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肥高效养殖泥鳅技术

2013-01-13 08:28乔前军戴慧婷单爱华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沼肥生态养殖增产

乔前军 戴慧婷 单爱华

[摘 要] 本文阐释了利用沼肥养殖泥鳅的生态高效养殖技术。通过实验室小型模拟生态养殖及生产实践养殖研究证明,采用沼肥养殖泥鳅可以实现泥鳅增产增收,促进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应用于生产实践有广阔的生产前景。

[关键词] 泥鳅 沼肥 生态养殖 增产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41-01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泥鳅属温水性底栖型鱼类,喜生活于淤泥较厚的静水中,适宜生长在光线较差的淤泥中。当前,生态农业模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使用沼肥(沼渣、沼液)发展泥鳅养殖技术,属于特色生态养殖产业。沼肥中不但含有植物生长所需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还含有铜、铁、锰、镁、锌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氨酸、烟酸、核黄素等营养成分,是动物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并且不含各种有害菌及虫卵,可以使用沼肥来作为饲料来进行水产养殖。

沼肥高效养殖泥鳅技术研究分为实验室试验及生产实践两部分:

一、实验室研究

1.试验水及试验液配制

使用自来水曝气72h,水中氯气消尽。用水总碱度为42.44mg/L,总硬度为225.35mg/L,pH值为7.65。将沼液和沼渣按照体积比准确称量后直接加入处理后的自来水中,混合均匀。

2.鳅种来源及规格

泥鳅健康良好,体表无伤,室内暂养10天

3.试验仪器及设备

电子天平(精度1%) pH计 微波消解炉

4.试验方法

试验前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确定最高致死浓度,试验周期为30天,每隔5天换试验液一次,沼液生长试验设置6个水平:对照组,0.5%,1%,3%,5%,7%。沼渣生长试验设置4个水平,对照组,0.5%,1%,3%,每个处理试验液用量为5000ml。

5.结果与讨论

试验发现,泥鳅对沼液安全生长浓度为6%-7%,对沼渣安全生长浓度为4%-5%,只有沼液在5%浓度时出现正增长。因此,沼肥因其营养成分不够并不能完全代替泥鳅饲料。

二、生产实践

1.选址

靠近沼气池出料口的地方建造水泥池面积50m2左右,池深1m,也可土池铺塑料薄膜,水源有保障、水质好、排灌方便,建立专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防逃。排水口底部挖一鱼坑,坑深30-40cm,面积为鳅池的1/20,用于泥鳅避暑和捕捉,池上方建好遮荫棚,架设好诱虫灯以诱虫喂鳅。

2.成鳅养殖

放苗前池塘消毒,生石灰200g/m3带水清塘,放苗前一周用沼渣250g/m2培肥水质。放苗前进行试养,鱼体消毒,晴天上午放养,5cm鳅苗放养密度为0.5kg左右/m2。

饲养过程中,以饲料为主,沼肥和诱虫为补充,还可以投喂适口的螺蛳,蚯蚓及豆腐渣,米糠等。沼渣、沼肥轮流投放,少量多次进行,沼渣每次投放250g/m2,沼液每次500克/m2,7天左右投放一次。期间观察水色透明度,若大于30cm便需要追肥。每次追施在晴天上午进行。为了泥鳅直接吞食饵料和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刚投完沼肥不宜马上加新水。

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质变化,每15天左右换掉1/3的池水,以保持池水的水质良好。适宜水深50cm左右,透明度不低于25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施沼肥后需经常对池塘进行检查。若发现泥鳅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水中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酷暑季节,鳅池上方搭设遮荫棚,栽种葡萄或者瓜果,并定期加注新水入池,冬季可在鳅池四角堆放沼渣、牛粪、猪粪、供泥鳅钻入保温。

3.病害防治

泥鳅池塘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坚持每半月交替使用生石灰或聚维酮碘对养殖池塘进行消毒,同时使用护水宝全池泼洒调节水质。

试验小结:

投喂沼肥与传统投喂猪粪相比,一可以使成鳅增产20%-35%,二是可以改善鱼池的生态环境,池中的溶解氧增加10%-15%,三是可以减少鱼病的发生。沼渣可以作为鱼池的基肥,也可作追肥,沼液可用作追肥,二者轮换使用。因此使用沼肥养殖泥鳅能够改善池塘的营养条件,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实现泥鳅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沼肥生态养殖增产
沼肥在西瓜种植上的应用效果
沼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影响试验
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
茭笋水田套养泥鳅生态养殖技术
试论柴鸡养殖中的注意事项
有机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肥效试验报告
小水体名优水产品生态养殖效果显著
“富思德” 谷子套餐肥应用效果研究
不同有机肥和不同施肥水平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果树施用沼肥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