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畜牧业发展状况浅析

2013-01-13 08:28王堪龙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3年11期
关键词:畜牧业云南生产

王堪龙

[摘 要] 畜牧业是我国发展历史悠远的传统产业之一,承担着我国居民肉食需要的重担,同时也为化工、皮革、医药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源。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产业之一。云南在近些年来的畜牧业发展成绩卓著,增速惊人,但高速发展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云南 畜牧业 生产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95-01

畜牧业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创收致富的好途径。从全球范围来说,畜牧业在各个国家整个农业生产中的比例要超过百分之五十,而我国目前的畜牧业仅占农业比例的百分之三十五。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适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正确途径和方法,组织各农户进行科学集约化畜牧产生与加工。本文从云南地区实际情况出来,说明了云南地区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同时总结归纳出当地农业发展的弊端以及未来发展建议。

一、美丽云南,沃土肥疆

云南地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纬度较低而海拔相对较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早就云南独一无二的自然气候。在这片神奇的沃土肥疆上,冬暖夏凉,气候宜人。这也为当地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如丰沛的水热资源吸引着各种动植物的栖息繁衍。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云南发展畜牧产业的雄厚背景条件。

云南省委省政府切合实际,创新发展。把畜牧业定性为优势产业和扶植产业,为农民群众增收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技术帮扶。从而进一步加快了云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二、云南畜牧业近年来的成绩

几年前,甲流和三聚氰胺危机的爆发冲击了整个畜牧产业的发展,云南当地政府与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危机。加强管理水平,改善养殖环境,沉着应对突发危机,力保畜牧产业安全平稳地发展前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畜牧业生产跨进新的阶段,畜牧业产值稳定快速增长

2009年,云南地区肉类累计产量达到304.6万吨,同比增长5.7%,其中,猪牛羊三畜肉产量达到270.95万吨,同比增加5.3%,出栏生猪数达到2824.5万头,同比增长4.5%,牛奶为48.38万吨,同比增长8.3%,数据证明,云南肉类生产已经从不能满足需求转变为自给自足的局面。

2.人均占有量大幅提升

在2009年末,以全省人口为4571万为标准,肉、蛋、奶人均占有量达到81.76公斤。

3.畜牧业产值大幅增长

2009年末,畜牧业产值贡献飙升并打破500亿元标准,最终定格为557.76亿元,同比增长7.9%,这一数字在全省农业产值中达到30.6%的比例。

4.农民创收突破

2009年,农业方面的人均纯收入为3369元,同比增长266元,畜牧业收入贡献达到30%左右,成为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之一。

三、云南畜牧业发展隐患

尽管在最近几年云南地区畜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经济向前迈进贡献了自己坚实的一份力量,但不可忽视的是,云南地区发展畜牧业高速腾飞的背后隐藏着不少危机与制约因素,这些问题亟待我们给予充分的重视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1.科学技术投入低

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云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科学技术投入量十分有限,传统的农业产生管理仍是农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在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科技力量更是难以到达,农民们采取粗放式的饲养管理模式,这样一来,畜牧产品的质量水平得不到提高和保证,导致商品转化率低下。

2.生产较为松散

在全省范围内的标志性畜牧企业数量较少,不能带动整个畜牧产业集约性商品转化,农民们更多的是采取各自为战的方法,未能打造出属于全省的产业化发展和经营模式。

3.产品加工能力弱

有能力的加工企业较少,影响产品加工能力,现有的加工企业也未能施行高水平的加工工艺,导致畜牧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低下,在市场上难以和其他先进产品较量,市场竞争力缺失。

4.疾病因素制约

云南地区良好的气候条件不但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各类细菌和疾病的滋生提供了温床。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病原来源复杂,基础兽医队伍建设又不完善,导致疫病控制难度很大。

四、当地畜牧业未来发展建议

1.做好科技普及工作

要以使农民群众增收这一核心问题为基础,加快先进科技、合理规矩规划下乡进村的步伐,提高科技在产业贡献中的比重。农民群众要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转变生产思想,树立科学养殖和管理的概念,双方齐心协力共筑科技长城。

2.扶植带头企业发展

优秀的带头企业能为行业树立规范和标杆,同时也为产业化经营做出贡献,政府应适当给予龙头企业政策倾斜和发展鼓励,扩大企业经营规模,使企业走上正规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企业应该做到结合云南特色畜牧产品研发先进加工工艺,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企业需要与养殖户良好的合作关系,监督养殖户进行科学集约化饲养和管理,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并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建设疾病防控体系

重视疾病防控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狠抓主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具体来说需要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第一,需要加强检测技术,对动物的疫病日常检测是基础性的任务,加强检测技术有利于提升疾病防控基础能力。第二,制定紧急预案措施,一定出现规模化的疫病爆发,紧急预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遏制疫病的蔓延。第三,加强动物自身免疫,日常生产管理中,注意动物饲养环境的及时清理,尽可能降低饲养密度。这样有利于增强动物自身免疫能力。

五、结语

云南地区的畜牧业发展已经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果,如今也正在稳步向前发展,尽管我们背负着诸如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缺失和漏洞,但我们已经认识到其重要性,并着手研究对策和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云南的畜牧业生产在正确发展观念和措施的引导下,能够一步一个台阶,走出省区,迈向全国,冲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胡廷继.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2010(19).

[2]涂小丽.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10).

[3]鲁俊.关于加快吉林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2010(09).

[4]刘昌文.关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战略构想[J].达州新论.2007(02).

[5]宗锦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农村养殖技术.2006(19).

猜你喜欢
畜牧业云南生产
发展低碳畜牧业的必要性及应对措施研究
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达961个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食品与水
云南艺术学院